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5月27日,中國證監會北京市證監局發布了一則《關于唱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指出,目前輔導機構中金公司已順利完成對北京唱吧科技股份公司的各項輔導工作,且認定后者已符合上市條件,接下來將開啟IPO準備工作。
5月27日,中國證監會北京市證監局發布了一則《關于唱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指出,目前輔導機構中金公司已順利完成對北京唱吧科技股份公司的各項輔導工作,且認定后者已符合上市條件,接下來將開啟IPO準備工作。
這意味著唱吧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在A股創業板上市或已經進入了最后的倒計時。
2015年完成D輪融資的唱吧估值達到了43億元,但由于海外市場缺乏同類公司及業務,估值太低且業務和股民都在國內,唱吧隨即放棄海外上市,并拆除VIE架構。當年11月,陳華曾在朋友圈詢問“有誰認識好的A股殼公司推薦下哈。”暗示唱吧將借殼上市,后未能成行,便開始籌劃創業板上市。
一年后,中金公司開始對唱吧進行輔導,并于2016年11月16日向北京監管局報送了公司上市輔導登記材料。在此后接近一年半的輔導期中,中金公司共報送了八期輔導工作報告,一同參與輔導的還有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大華會計師事務所。
根據目前國內對創業板上市的要求,上市企業需要在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最近一年盈利,營收不少于五千萬元。鑒于2016年陳華就曾表示公司已經達到盈虧平衡點,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唱吧已達到最近兩年連續盈利的上市標準。
明星加持,唱吧上市背后的力量
距離唱吧問世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2012年5月一經上線的唱吧首日注冊用戶就突破了十萬人。次年10月,唱吧宣布用戶數過億,彼時包括酷我K歌、YY語音等眾多在線K歌產品都還不是唱吧的對手。
然而即便拿下主要市場份額的唱吧還無法解決用戶付費的問題,雖接連嘗試過會員服務、虛擬禮物售賣甚至加入游戲等功能,也依舊未果。
2014年唱吧開始尋求轉型,投資參股連鎖KTV品牌麥頌,正式進軍線下KTV,當年年底唱吧在北京落地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在2015年3月的股權眾籌活動中,一天時間內金額便接近600萬,到2016年時,全國近百家唱吧麥頌KTV已經覆蓋了中國19個省份,30多個城市。
而隨著2015年第一次直播熱潮的到來,在發展線下的同時,唱吧也于2015年相繼推出了“唱吧直播間”和“火星直播”兩款產品。并在當年坐擁3億用戶之際,獲得了華聯股份4.5億元的投資。此外,2015年10月上市公司力合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出資1000萬元,拿下了北京最淘科技有限公司(唱吧的前身)0.2338%的股權。
緊接著湖南衛視出資1.63億元戰略投資唱吧,何炅、謝娜、汪涵三位明星也參與了入股,唱吧也自然成為了湖南衛視2016年《超級女聲》的線上官方戰略合作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姚明在2016年也以自然人股東的身份,持股了0.35%。而根據華金資本2017年的年報顯示,公司持股唱吧科技0.24%股份,華聯股份出資設立的上海信磐也進行了投資。
根據中國娛樂行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一季度全國KTV市場的消費額就達到了360億,在樂觀的行業背景下,連續獲得資本青睞,加上幾位明星增持,唱吧前兩年的規模以及業務范圍也一步步擴大。
根據陳華向音樂財經透露,截至2016年4月,唱吧APP累計激活用戶規模達到了4億,注冊用戶達到1億。2017年12月,唱吧APP的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3582.1萬人次。
唱吧的對手不僅僅只有騰訊一家
提到“上市”一詞,便不得不談到騰訊音樂娛樂,雖然騰訊一直不予置評,但多家媒體報道,其已經開始邀請投行投標,估值超過了250億美元。而與唱吧形成強競爭關系的全民K歌就是騰訊音娛其中的運營主體之一。
由易觀于本月發布的《中國移動音樂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的數據可以看到,全民K歌全新的平均月活用戶數已經達到了一億左右,而唱吧的此項數據僅為其三分之一。對比來看,背靠騰訊的全民K歌無論是各方面的資源優勢還是平臺聯動優勢等等都要優于唱吧。
很有可能正是因為此,唱吧從去年開始提高了對線下場景的投入。2017年2月,唱吧投資了線下迷你KTV“咪噠minik”,更名為“咪噠唱吧”。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Nina中國線下迷你KTV專題研究報告》,去年中國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達到了31.8億,較前年同比增長了92.7%,而在所有入局這個市場的品牌中,咪噠去年以38.8%的市場份額暫時領先。此外,唱吧于2014年投資的麥頌KTV也在近日宣布完成了億元級別的A輪融資。
相比之下,全民K歌的線下品牌全民K歌自助店在去年9月才剛剛落地,雖然目前落后于市場上的幾個品牌。但根據創始人嚴秋樸的官方消息,全民K歌自助店2018年的目標是新增300家,明年要達到1000家,一線城市的密度預計達到80-120家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K歌場景,全名K歌還在2017年9月發布并開放測試了“全民K歌LIVEHOUSE店”首家實驗店,在200平米左右的空間內可同時容納近200人,單日進店人流可超過千人。同年11月轉入正式經營后的半年時間內,在國內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陸續簽約了50余家直營店,并正以更快的速度在全國布局。
而且,隨著資本的入局,迷你KTV行業在去年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有超過十家的品牌出現,該市場在國內的競爭顯然還會繼續加劇。一線城市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狀態,不少品牌已經開始將渠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最為嚴重的是,這個市場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個品牌無論是在設備外形、還是提供的功能上都大同小異。唱吧在線下雖然有一定優勢,但顯然要面對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
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是,在目前場景消費愈加普遍的當下,互聯網公司以及各個領域的公司都在積極加強線上和線下的聯動發展。如無印良品、網易云音樂以及摩登天空都布局了線下酒店,微信也落地了品牌形象店WeStore。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建立可以滿足人們社交需求,同時實現內容和消費場景強關聯的線下空間,未來人與空間交互的可能以及人在場景中社交的可能也將隨著更多領域公司的加入產生更多變化,而K歌行業作為線下場景環境中的一環注定要受到各類場景消費的“擠壓”。
顯然,走過“繁榮期”的唱吧在未來還要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而目前擺在面前的也不僅僅只有上市一個問題了。
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