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元旦,30多歲的李先生和朋友聚會時,一瓶啤酒下肚,突然感覺喘憋、呼吸困難、渾身出汗、頭痛、惡心,送到醫院搶救,心率過快。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情,原來李先生近日感冒,正在服用抗生素,酒精和抗生素在體內發生了相互作用。“頭孢就酒,說走就走”的
今年元旦,30多歲的李先生和朋友聚會時,一瓶啤酒下肚,突然感覺喘憋、呼吸困難、渾身出汗、頭痛、惡心,送到醫院搶救,心率過快。
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情,原來李先生近日感冒,正在服用抗生素,酒精和抗生素在體內發生了相互作用。
“頭孢就酒,說走就走”的說法絕非是危言聳聽。嚴格意義上來講,只要吃了藥,不管是紅酒啤酒還是白酒,在停藥的一到兩天內都是不適宜喝酒的。
酒中的乙醇不但會加速藥物體內代謝,降低療效,而且長期飲酒引起肝功能損壞,更會誘發藥品的不良反應,嚴重可致死。為了自身的健康安危,一定要記住下面這些藥,吃了可千萬別再喝酒了。
一、止痛藥+酒=消化道出血
平常經常服用的止痛藥,如布洛芬、尼美舒利以及雙氯芬酸鈉等藥物,屬于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服用以后有可能會引起消化道癥狀,如出現反酸、燒心、上腹部不適等癥狀。而酒精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過多,兩者雙管齊下,有可能使癥狀加重,嚴重者還有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圖片來自網絡
其中對乙酰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是絕大多數感冒藥里含有的成分,在體內會產生一種有毒的代謝物質,需要與體內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結合才能降低毒性。而過量飲酒時,則會消耗體內大量的谷胱甘肽,使得對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謝物無法與谷胱甘肽結合,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
常見的解熱鎮痛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以及雙氯芬酸鈉等。
二、降壓藥+酒=低血壓休克
服用降壓藥期間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出現低血壓性休克,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因為酒精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和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可增強降壓藥的效果,引起頭痛,甚至休克。部分降壓藥如復方降壓片、復方雙肼屈嗪與酒精合用也可能會使血壓急劇升高。
圖片來自網絡
常見的降壓藥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普萘洛爾、地巴唑等。常吃這些降壓藥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忌酒!
三、降糖藥+酒=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期間,空腹飲酒的話,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
因為酒精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患者如果剛吃完降糖藥,血糖控制到達標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再進食酒精,會促使胰島素進一步分泌增加,必然會引起低血糖,表現為心慌、出汗、疲乏無力,甚至煩躁、意識混亂、多語。
值得警惕的是,上述癥狀常常被醉酒反應掩蓋,這導致了即使出現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渾然不覺,最終發生低血糖性休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引起死亡。
圖片來自網絡
另外,有的藥物比如二甲雙胍這類降糖藥,如果和酒精混合用,會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風險,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積起來,導致惡心、無力等癥狀。
四、抗菌類藥物+酒=毒藥
吃過頭孢類的藥物,或是打了頭孢類的消炎針之后,再喝酒就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又稱為戒酒硫樣反應,即體內乙醛積蓄產生的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喉頭水腫、口唇紫紺、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幻覺、恍惚、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另外,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程度與應用藥物的劑量、飲酒量呈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用藥期間飲酒較停藥后飲酒反應重。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礎病的人,有可能嚴重到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乃至死亡。
圖片來自網絡
那么,飲酒和吃抗菌類藥,到底間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
一項調查分析顯示:飲酒后5天之內的人,吃頭孢類抗生素都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喝酒6天以后,再服藥,是安全的。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包括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先鋒ⅴ號)、頭孢拉啶(先鋒ⅵ號)、頭孢美唑、頭孢米諾、拉氧頭孢、頭孢甲肟、頭孢孟多、頭孢氨芐(先鋒ⅳ號)、頭孢克洛、呋喃唑酮、氯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等。
以上羅列的“下酒藥”,大家千萬要重視了,吃藥后心中一定要重復默念1句話:“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
#用藥安全##頭孢配酒 說走就走##降糖藥##健康守護者##健康科普排位賽#
關注@妙手醫生健康
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