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以奧美拉唑為代表的抑酸藥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方面,療效確切。相信不少患有胃病的患者朋友對這類藥物較為熟悉。藥物品種除了奧美拉唑外,這類抑酸藥還有蘭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奧美拉唑
近年來,以奧美拉唑為代表的抑酸藥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方面,療效確切。相信不少患有胃病的患者朋友對這類藥物較為熟悉。
藥物品種
除了奧美拉唑外,這類抑酸藥還有蘭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由于這類藥物的名稱中都含有拉唑兩字,我們暫把它們稱為"拉唑"類藥物。自1998年奧美拉唑上市以來,全球有8個"拉唑"類產品上市,我國目前有6個,已成為治療胃酸相關性疾病的主要藥物。我們根據"拉唑"類藥物上市的時間及作用特點分為兩代。第一代"拉唑"類藥物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它們具有價格經濟,費用低廉,臨床應用廣泛。但由于它們起效緩慢、生物利用度低、作用時間較短、效果不持久,抑酸效果受給藥時間及食物的影響,臨床應用有一定局限。因此,后來又開發出了第二代"拉唑"類藥物,包括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它們抑酸作用起效快,半衰期相對較長,24 小時持續抑酸,晝夜均可維持較高的抑酸水平,但價格相對一代高些。
作用機制
胃酸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等老胃病的罪魁禍首。而胃酸主要由胃粘膜壁細胞分泌,壁細胞膜有三種受體,它們分別是組胺-2(H2)受體、乙酰膽堿受體和促胃泌素受體。阻斷任何一種受體都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大家熟悉的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較好抑制胃酸分泌。而"拉唑"類藥物和H2受體拮抗劑作用不同,它是通過作用于抑制壁細胞泌酸的最后一個環節H+-K+-ATP酶(即質子泵),使H+不能由壁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外,從而抑制胃酸形成。"拉唑"類藥物是目前最強的抑酸藥,作用強度為西咪替丁的8-20倍。
注意事項
(1)給藥時間 由于早上人體胃酸分泌較多,因此,"拉唑"類藥物應在早餐前0.5~1 小時服用,若每天服用2次,另1次應在晚餐前0.5~1小時服用。
(2)服用方法 "拉唑"類藥物為弱堿性制劑,酸性液體環境中均不穩定,口服遇胃酸也易降解,故制藥時將其制成腸溶制劑,至小腸中才溶解吸收。因此,服用時必須整片吞服,藥片不可咀嚼或壓碎。
(3)藥物及劑型選擇 對于昏迷的患者或不能口服藥物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進口或合資的艾司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它們能在不含碳酸鹽的水中溶解,通過胃管給藥。另外,目前蘭索拉唑有口崩片,該劑型置于舌上即可崩解,不需飲水就能咽下,而且藥代動力學和療效不變。這種劑型特別適用于身體虛弱和吞咽困難的老年人。
(4)適宜的療程 雖然"拉唑"類藥物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但長期應用存在一些潛在副作用。因此,應嚴格控制應用的療程,盡量避免大劑量(加倍標準劑量或以上)、長時間(6個月或以上)應用。比如清除幽門螺桿菌通常10~14天,預防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損傷在應用6個月后換為法莫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
(5)注意藥物間相互作用 奧美拉唑主要通過CYP2C19代謝,和氯吡格雷同時應用將產生競爭抑制,影響氯吡格雷的療效,增加出血風險。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曾在2009年多次就氯吡格雷與"拉唑"類藥物的聯合應用提出了"黑框警告",建議避免在應用氯吡格雷的同時聯用奧美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
(6)加強安全性監測 "拉唑"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較為罕見,但老年人長期應用仍需保持警惕。一是重視臨床監測,及時識別和處理各種并發癥;二是實驗室監測,如定期監測骨密度、血骨代謝指標、血清鐵、血紅蛋白、血維生素B12及血鎂水平等,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停用。
張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