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還記得《健身房實際上是個“賭局”,賭的就是你不去》這篇很火的文章嗎?大意是,傳統健身房一般都會超賣年卡(比如能容納100人的,賣500張年卡)。會員辦卡后,很久都不去,健身房就“賭贏”了。觀點得到很多小伙伴認同,紛紛吐槽辦卡式健身房。其實,
還記得《健身房實際上是個“賭局”,賭的就是你不去》這篇很火的文章嗎?
大意是,傳統健身房一般都會超賣年卡(比如能容納100人的,賣500張年卡)。會員辦卡后,很久都不去,健身房就“賭贏”了。
觀點得到很多小伙伴認同,紛紛吐槽辦卡式健身房。
其實,在這場賭局中,健身房也輸了。
因為如果一名會員首次辦卡后經常不去,第二年續費概率極低,更不會購買健身房利潤大頭——私教課程。
根據鬼工科技報告,國內健身房會員續卡比例僅為11.1%。
長遠看,沒了年卡這顆“續命丹”,健身房也難以維系。
近幾年,健身房關門、老板卷款跑路的消息時有發生。
這樣的“賭局”,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全民健身熱”,經常鍛煉人數將達4.35億
傳統辦卡式健身房飽受爭議的同時,國民健身市場正日益壯大。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各年齡組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比可觀,其中20-60歲人群中,參加鍛煉人數的占比都超過40%。
“全民健身熱”真不是一句口號。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則預測,到2020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7億,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將達4.35億,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今年4月理財App挖財發布的《2018健身支出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人均健身年支出為1077元,2016年為1342元,到2017年上升到1502元,兩年增長近40%。
長城證券研報則顯示,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6至2022年,我國健身市場產值規模將從2016年的157.7億元,增至2022年的299.9億元。
2016-2022年健身俱樂部市場產值規模預測
按次付費的新模式健身房出現
巨大的商機面前,必然有人去做新的嘗試,也催生著行業變革。
在傳統健身房式微之際,按次付費的新型健身房模式出現了。
最典型就是“超級猩猩SUPERMONKEY”。
目前,超級猩猩已在全國7個城市布局了52家門店,去年底還不到30家。
超級猩猩門店數量(截至11月9日)
超級猩猩是一種不辦年卡、按次收費的健身模式,上一次健身課,付一次錢。
其健身房通常不大,目測200平米左右,沒淋浴、沒泳池、沒前臺。
所有課程都通過微信小程序預訂并繳費,隨后會收到門禁密碼,憑碼入場、鍛煉。
總之,一切靠自助,靠自覺。
那么,超級猩猩有多火呢?
創始人跳跳指出,北上深的下班高峰期,排隊訂單是成交訂單的200%。也就是說,不僅很多課都約滿了,還有很多人排隊“等候”。
連券商都出了研報,“研究”他們。
價格不便宜,新型健身靠什么獲客?
超級猩猩并不是靠“價格戰”獲客。
他們的健身課不便宜!
不同的課售價不同,價格區間在69-239元,中間有89、129、159元檔。
據長城證券測算,猩猩健身的次均價為82元。如果一個月去5次,一年要5000元。
而上海著名的威爾士健身房普通會員年卡約4000元;深圳健身房年卡在3000元左右。
這樣看來,月均健身超過4次的小伙伴,傳統健身房更省錢。
但是,千萬別高估自己的健身熱情和毅力!
兩份行業報告顯示,健身真不是誰都能堅持:
☆ 92.5%的健身會員月均上課1-3次
健身會員月均上課次數
☆ 65%以上的人堅持不到1年
健身堅持時間
所以,很多人愿意選擇按次付款的方式。
另外,超級猩猩課種豐富,迎合了年輕人多變、求新的需求。
長城證券研報顯示,超級猩猩有100多種課程。開課方式包括團課、訓練營(人數限制嚴格)、私教,還自主研發了很多新鮮課程,像活力芭桿、髖腿喚醒、彈力蹦床等。
相對傳統健身房較單一的課程,吸睛力十足。
部分課程截圖
除了超級猩猩,還有Liking fit這樣的新興玩家。
Liking fit打破了健身房時間限制,7×24小時全天候營業。
用戶下載APP,購買符合自身需要的月卡、季卡或年卡。
下完訂單后,可領到一個全智能手環。用這個手環打開店門、啟動運動設備,全自助健身。
由于凌晨還在營業,且沒有保安,Liking fit給會員買了保險。
資本涌入,健身行業變局
新型的健身房運營模式,已經得到資本關注。
2017年11月,超級猩猩品牌完成C輪融資,估值超10億。創始人透露,超級猩猩預計2018年全國拓店100家。
Liking Fit也獲得3.5億元融資,一年半里已開店近200家。
部分健身房融資統計
這么大塊肥肉誰也不愿放棄。
傳統健身房也不是吃素的。
有的在轉型,以求更貼近市場;有的堅持精英化、高端化路線,主打私教和服務。
前者如中體倍力。2015年之前,開店標準都是3000平方米以上。如今,他們把店面縮小到500-1000平米,且由傳統的年卡付費主導,變成課程付費主導。
后者如威爾士。有網媒報道,威爾士或將被LV集團旗下基金L Catterton收購。
現在,還有Keep、FitTime等線上健身APP入局,競爭更加激烈。
我們的健身選擇也更多了,這是好事。
健身行業運營模式對比
最后,懷著一顆八卦的心,再來扒一扒“人”。
☆ 先扒教練
捫心自問,有多少人(特別是女同胞)是沖著教練去的?
好的教練,不僅帶來科學的健身知識、正確的方法和動作,顏值高點、身材好點、幽默點,也給“痛苦”的健身環節帶來些許欣慰。
會員對教練的偏好調查表
那么,健身教練是群什么人呢?
中國健身行業發展論壇公布的《2018年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持證上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健身教練為7.9萬人,較去年增長55%,可見市場需求有多大!
在接受調查的600多名教練中,82%的健身教練為男性,65%的人未婚,78%的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年齡集中在20-30歲。
他們當中,執證上崗的教練平均月薪為1.07萬元,超過當地平均工資。
中金公司研報也顯示,北京地區從業1年以內的教練,月薪已達8000元,從業3年以上的教練平均月薪近2萬元,遠超當地人均收入。
教練也是個“與時俱進”的團體。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健身教練每年投入到培訓的費用,人均也在8000元以上。
☆ 再扒健身的人
下圖是健身會員入會時,平均體測信息。女胖紙比較多。
根據《2018健身支出報告》,健身目的上,62%的人為強身健體,30%的人來減肥,3.5%的人想用身材彌補顏值,0.6%的人為了撩妹或撩漢。
健身之后,30%的女性愛曬馬甲線,23%的女性愛曬腿,30%的男性愛秀腹肌…
25%的人在健身前就把裝備買齊了,但大部分人未能堅持…
68%的人健身之后,依然“管不住嘴”,想吃啥吃啥…
減掉一斤肉,平均花費450元。
看來,管住嘴、邁開腿任重而道遠。
主要參考資料:
1、長城證券:《超級猩猩:健身房的零售革命,打破“健身對賭”牢籠》,20181012
2、中金公司:《賽普健身:私教培訓行業領跑者》,20171204
3、《2018年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201805
4、挖財APP:《2018健身支出報告》,201804
5、三體云動與練吧:《中國2017年度健身房生存白皮書》201801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金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