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李大媽今年51歲,是一個很注重身體健康的人,每年至少要去醫院體檢兩次。有一次,李大媽感覺喉嚨有些不舒服,緊張地到醫院去做檢查,醫生告訴她是“慢性咽炎”。結果李大媽非說這影響到了自己的心臟,讓醫生好好檢查。醫生有些無奈,但還是掏出了聽診器做檢
李大媽今年51歲,是一個很注重身體健康的人,每年至少要去醫院體檢兩次。有一次,李大媽感覺喉嚨有些不舒服,緊張地到醫院去做檢查,醫生告訴她是“慢性咽炎”。
結果李大媽非說這影響到了自己的心臟,讓醫生好好檢查。醫生有些無奈,但還是掏出了聽診器做檢查,沒查出什么問題。
李大媽有些不高興,她說:“你會不會當醫生?最起碼也得給我做那個什么“核磁共振”吧,不然你看得明白個啥啊”。
醫生有些難為情,也是第一次見到強行要求做核磁共振的患者,無奈之下,醫生給李大媽開了CT的單子,李大媽這才高興的去做檢查。
那為啥不少醫生遇到患者,一般都不建議他們做“核磁共振”?醫生告訴您實情,了解一下。
什么是核磁共振?什么病都能查得出來嗎?
醫生發現,近些年核磁共振的地位被捧得有點高了,不管是鄉村婦女還是城市小孩,都能說出核磁共振的名字,覺得這種檢查非常神奇。事實上,它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乎其技。
核磁共振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利用的是人體內的原子和其中的質子成像,然后反饋給電腦進行處理,最終生成影像。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幾乎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做核磁共振檢查,除了少數器官以外。
而且由于它的分辨率極高,大多數器官的病變在核磁共振的檢查下都無所遁形。
有人會問,核磁共振和磁共振有區別嗎?答案是沒區別,核磁共振就是磁共振,核磁共振是淘汰的說法,因為它與“核物理”沒有任何關系。也就是說核磁共振利用的是磁場成像的方法,是原子核的顯像應用,與核輻射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如果有人對你說核磁共振輻射很大,請及時糾正他的錯誤。
那么,核磁共振真的厲害到什么病都能檢查得出來嗎?當然不是,MRI(核磁共振)適用于以下幾種疾病的輔助檢查:
①,神經系統病變。例如腦梗塞、腦腫瘤、炎癥、外傷等適合核磁共振檢查,對疾病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往往可以發現早期病變。
②,軟組織病變。有時候軟組織病變難以通過X光、CT檢查出來,而核磁共振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病變的角落,例如神經腫瘤、血管腫瘤、肌肉腫瘤、結締組織腫瘤等等。
③,骨關節。核磁共振的精密度、準確度都非常高,因此對一些細微骨折或者比較隱蔽的關節如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都能準確且快速的發現。
④,心血管系統。目前我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早已成為百姓的心頭大患,利用核磁共振能檢查出心臟病、心肌病、心包腫瘤等多種疾病。
⑤,胸腹部病變。縱膈內腫物、淋巴結、胸膜病變、肝癌、肝囊腫等胸腹部病變一直是診斷的重點難點,使用核磁共振能快速準確地確定位置,便于治療。
總之,以上幾點是核磁共振專業對口的疾病檢查,只要有病變,核磁共振一拍就能發現。
為什么有時候,醫生不會給你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對患者的健康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很多人去醫院檢查也是為了買個心安,因此會要求醫生開個核磁共振什么的,但如果你是因為體檢而要求核磁共振,大多數醫生都會拒絕。
另外,醫生還會在綜合考慮以下的情況下,選擇不讓你做核磁共振:
1、價格貴。一臺能投入使用的核磁共振機器,造價在百萬元以上,如果要更好一些的,價格可能還會上浮很多。成本決定了售價,因此單次核磁共振的價格也比較貴,CT的價格在幾十到上百元不等,但是核磁共振的價格可能是CT價格的十倍以上。
而且,你去體檢肯定不可能只檢查一個部位吧?核磁共振是按部位收費的,如果你檢查三四個部位,那一次就是五六千,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因此醫生一般也不會建議你做核磁共振檢查。
還有,普通的問題使用CT就搞定了,除非是疑難雜癥,那或許要用到核磁共振。
2、有些人也不適合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也挑人,有些人根本就不能做核磁共振,比如在心臟血管中放置了起搏器患者、或者在骨骼中有金屬鋼板等,這都會干擾電磁反饋。成像不準是一回事,萬一損壞了核磁共振儀,那可是大問題。
還有,有些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也不能做核磁共振,比如“幽閉恐懼癥”、“自閉癥”等,因為核磁共振的空間比較狹小,患者有此類心理問題很容易導致發病,萬一損壞了機器事小,不利于康復才是大事。
3、所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核磁共振使用起來非常繁瑣,做CT可能一下子就好了,如果沒人排隊的話10分鐘左右就能搞定,但是核磁共振可能要花一小時左右,如果你要做的部位比較多,那會更麻煩。
所以像不是特別嚴重或者特別難以把握的病癥,醫生都不會推薦你做核磁共振,簡單的CT就能診斷的八九不離十,何必用那么復雜又那么貴的機器呢?
4、有些部位不合適。肺、胃等空腔器官不適合做核磁共振,因為里面的空氣和水太多了,容易影響成像,實體器官做出來的效果比較好,做的診斷也比較準確。
所以,當醫生拒絕你核磁共振檢查的要求時,可不要生氣,不是醫生故意不給你做核磁共振檢查,而是你可能不合適,或者你的問題沒有嚴重到要用核磁共振的階段。
做核磁共振前,檢查好這幾點
核磁共振檢查并非意外,如果不遵守檢查的規章制度,可能會引起生命危險,所以在做核磁共振前,請做好自我檢查。
首先,要和醫生說明你身上有無金屬物質。心臟起搏、心臟支架、骨骼鋼板等都不能進入核磁共振儀,如果你剛好做過這些手術,那你一定要和醫生說,否則會導致意外,電磁可能會影響心臟起搏器,金屬會導致核磁共振故障。
其次,金屬飾品要全部取下來。如果你佩戴了什么金屬飾品,做核磁共振前一定要記得取下來,萬一造成損失,后悔可就來不及了。
第三,做好心理準備。在做核磁共振時,核磁共振儀會產生巨大的噪音,普遍在82-118分貝,如果你第一次做核磁共振,很有可能會被嚇一跳。不過醫生現在告訴你了,你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綜上所述,不是醫生不推薦你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非常優秀的檢查方式,只是有時候你不合適做、或者完全沒必要做核磁共振,那我們還浪費這些錢和時間干嘛呢?等到有必要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自會要求你做。
丁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