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新疆種地一年賺幾十萬?傳說而已,千萬別當真!有人確實可以;但有些人種到死也不行。都說新疆地大物博,維族同胞的院子大到可以停幾輛“前四后八”的卡車,這里田地極多,多到可以隨便種,大家都來新疆包地吧;多承包土地,只要數量上去,每畝撿一點,一年三
新疆種地一年賺幾十萬?傳說而已,千萬別當真!有人確實可以;但有些人種到死也不行。
都說新疆地大物博,維族同胞的院子大到可以停幾輛“前四后八”的卡車,這里田地極多,多到可以隨便種,大家都來新疆包地吧;多承包土地,只要數量上去,每畝撿一點,一年三十萬,幾年也就能成百萬富翁。沒來新疆之前,網上是這么謠傳的,我也就信了!
新疆確實地廣人稀,維族同胞的院子也夠大,但還不至于大到可以停幾輛卡車。這邊能種的土地也多,不像內地,個人家庭種上十畝就算大戶;新疆都是幾十畝起步,幾百,幾千,上萬畝也大有人在。但是,土地多是一回事,能賺錢又是任外一回事,這些年來,穿著貂皮大衣,開著寶馬進疆種地;虧到最后衣衫襤褸,騎著自行車回老家的人也不在少數!
就比如說種紅棗:前幾年種若羌棗的大戶也確實賺到了錢,于是今年就有內地老板身攜幾百萬進疆承包棗園,奈何今年棗樹坐果時節(jié)天氣反常,導致全疆紅棗大面積減產;加之這些老板做的都是甩手掌柜,啥活也是雇人干,本身又是半路出家,沒種植技術也不會管理,結果賠了個底朝天,連果園里面的棗也不要,就滿懷懊喪地返回內地去了。
由此可見,到新疆種地,并不像網上傳得這般神乎其神,跟撿錢似的;只能說,有人賺錢,也有人虧錢。賺有賺的原因,虧有虧的源由。
下面我就來粗淺地分析分析,什么人來新疆種地賺不上錢。
第一類,懵懵懂懂一個人,靠著一股激情來新疆種地;這邊沒有領路人,也沒有朋友,一切從零開始。在所疆種地,如果沒有可靠的指引,很容易踩坑。比如鹽堿度過高的土地是不會讓你有收獲的,如果是買成熟的果園,還得從各方面弄清果樹的樹齡;就拿蘋果園來說,樹齡超過20年的果樹回報率就偏低,不值得購買。搞種植是個苦差事,互相抱團取暖,有事彼此幫忙也是常有的事;孤家寡人很難開展工作,收果季節(jié)有可能連工人也請不到。這類人在新疆種地很難賺錢。
第二類人,啥玩意也不懂的甩手掌柜,而且沒有任何自己信得過的能人幫忙打理土地,更沒有嫡系部隊。這類人除了錢多,什么也不會;不會管理,不會技術,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任何事情都不親力親為,干活雇工人,管理請職業(yè)經理人。他們往往人投入越大,虧得會越多!
第三類人,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干活特別擰巴的人;這種人不會統(tǒng)籌兼顧,做事不分主次,天天像無頭蒼蠅,人沒閑著,但事情始終是一團糟。例如我前幾天文章里提到的這位曾老八,就是這類典型代表。蘋果園里的草茂盛得可以捉迷藏,也不去除草,無用枝條竄得比人還高,也不去修枝;而是跑去別人地里干活賺工錢。請老師付修樹枝時,不在旁邊跟著學習修剪;反而跑去除草。采摘蘋果的時候不會合理安排工人,導致有人閑得可以在手機上斗地主,有人忙得累斷腰。像曾老八這種果農種蘋果是賺不了錢的。
其實搞種植和生豬養(yǎng)殖的道理是一樣的。把果樹當作自己的兒子般呵護,它定能給你一樹紅艷艷的果實;把母豬當老婆對待,它會給你回報一窩窩健康的仔豬。
這個世界不管做什么事都有虧有賺,那么,什么人適合在新疆種地呢?
第一種人,就是疆二代,在新疆土生土長的漢人。他們在新疆有土地資源,也有人脈資源,在種植過程中基本不會踩坑,農忙和出售成品果時也能彼此通氣和照應。同時,他們又可以利用父輩們在內地的關系網建立一些銷售渠道,也不至于被收購商狠壓價。
第二種人,在新疆和內地自有銷售渠道,又精通管理的實力老板。懂管理,就能把這份種植事業(yè)按現(xiàn)代化企業(yè)模式來做;自有銷售渠道,就減少了商品流通上的環(huán)節(jié),利潤高;自有果園,就能從源頭上解決產品質量問題!
第三種人,精于專研,做事細致的個體農戶!他們既懂得技術,又能吃苦耐勞,干活又細。果園的除草,修枝,施肥,他們自己都參與勞動;甚至兩夫妻就能把這些冗雜的事情清理干凈。除了下果需要請工人,他們花在人工上的成本不高,這就節(jié)約了一大筆花銷。
第四種人,他們是新時代的三農人。他們很年輕,資本不大,種植規(guī)模在30-100畝之間。但是這類人接受能力強,喜歡嘗試新鮮事務,思想活躍,理念先進。他們已經不會像父輩們這般老老實實地坐在果園里等著收購商把自己辛苦種出來的果子便宜買走;而是通過淘寶,抖音,頭條等多種銷售渠道把好產品直接交到消費者手上。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前提,需要在抖音,頭條上積累到一定的粉絲量,這要2~4年的沉淀時間。不過,在頭條上已經有新三農人做得不錯了!
怎么樣?看完這篇文章,大家還會頭腦發(fā)熱,不從自身條件出發(fā),聽人吹噓一番便不遠萬里來新疆種地么?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