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的廣告在2004年登上央視,廣告語只有七個字,令人一聽就再難忘記。無數人在吃火鍋、吃燒烤時選擇購買王老吉。時至今日,這句出自加多寶的廣告語仍讓許多人感到熟悉。在喝過王老吉后,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這個品牌,王老吉銷售
“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的廣告在2004年登上央視,廣告語只有七個字,令人一聽就再難忘記。無數人在吃火鍋、吃燒烤時選擇購買王老吉。時至今日,這句出自加多寶的廣告語仍讓許多人感到熟悉。在喝過王老吉后,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這個品牌,王老吉銷售額高達160億元,直接擊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品牌。
涼茶
王老吉自此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飲料。可同樣擺在貨架上、相同名字的綠盒王老吉卻鮮少有人問津。他們用著同一個名字,卻開始互相掐架打起了官司。在這場博弈中,一手將王老吉營銷成國民品牌、身家80億的陳鴻道,卻輸了官司,在外潛逃16年至今不敢回內地。落差如此之大,究竟是為什么呢?
涼茶歷史悠久,窺見商機
紅罐王老吉的包裝上寫著“涼茶始祖王老吉”七個字,瓶身印著王老吉的起源。追溯王老吉涼茶的配方,就要一下子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廣東出現瘧疾,瘧疾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于是有許許多多的百姓遭受病痛的折磨,疫情十分嚴重。瘧疾對于現階段的醫療水平而言,算不上是要人命的嚴重疾病,但在醫療水平較低的古代,患上就是要人命的,能從瘧疾中活下來的人少之又少。
廣東鶴山人王澤邦得知后,自認身為醫者就該去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連夜翻查醫書尋找合適的藥材,調配好藥方后又親身試藥。經過不懈的努力,王澤邦終于研制出了一款涼茶配方,成本低廉能救助更多的老百姓,同時還有著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除了治療瘧疾外,對其他疾病甚至于令清朝人聞風喪膽的天花,也有著不錯的預防、治療效果。道光皇帝得知后還專門將他召進宮中,給王澤邦加官進爵。
王澤邦在1828年,于廣州十三行開了第一家涼茶鋪,并用自己的乳名將店鋪命名為“王老吉”,獲得了許多老百姓的喜愛。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時,難以適應南方酷暑,連著奔波數日,最終因中暑倒了下來,找來名醫卻還是不見好轉,反而更加重了病情。直到下屬找到王老吉,林則徐吃完幾服藥后就好轉起來。足以見得王澤邦醫術之高超,輕松解決了名醫都治不好的病癥。
之后王澤邦的店鋪推出更便于攜帶的茶包和茶粉,這下人們喝茶時就更方便了。林則徐聽聞后送了王澤邦一個金葫蘆,上面刻著“王老吉”三個字。涼茶配方傳給了后人,一方留在了廣東,另一方選擇前往香港。前者歷經多年由私企變為國企,數次更名從最初的廣州中藥九廠變為廣藥集團。涼茶的銷量始終不溫不火,只有小部分人知道“王老吉”。廣東人一直都有喝茶的習慣,涼茶更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出生自廣東的陳鴻道同樣如此,他來到香港打拼,看到了街邊販賣的涼茶感到親切無比,心念一動就有了想法,認為涼茶是不錯的商機。
陳鴻道說干就干,輾轉多人終于找到了香港的王老吉繼承人。繼承人名為王健儀,聽完陳鴻道的來意后,他也有些意動,深入溝通后兩人一拍即合,將王老吉配方和香港經營權給了陳鴻道。陳鴻道拿到配方和經營權后躊躇滿志,成立鴻道集團、注冊加多寶品牌,憑借出色的商業頭腦很快就在香港小有名氣。隨著時間推移,涼茶也越來越受歡迎,陳鴻道不再滿足于香港的市場,將目光轉向內地。
陳鴻道前往內地后,發現內地王老吉的經營權在廣藥集團手中。當時集團主要生產藥品,并沒有專注于生產涼茶,甚至集團還有放棄王老吉業務的決定。陳鴻道得知后,立刻開出高價,想要獲得王老吉內地的經營權,每年450萬元。在1997年,450萬元已是天價,對于廣藥集團來說王老吉本就不是他們主營的商品,于是欣然應允。陳鴻道獲得15年經營權。
獲得經營權后,陳鴻道興致勃勃地對內地市場進行調研。但他發現很多地區都不喝涼茶,只有廣東地區有喝涼茶的習慣。一提起涼茶,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不懂是什么東西。到底算是飲料還是藥物呢?陳鴻道似乎懂了廣藥集團為何不推廣涼茶,涼茶的概念過于模糊,沒有明確的劃分,導致無法推廣。于是在剛開始的幾年,王老吉在內地的銷量始終不溫不火。
營銷鬼才,銷量暴增
陳鴻道打算在雅典奧運會期間,將王老吉推廣出去,于是他找到了廣告公司,打算通過廣告宣傳片來將品牌推廣出去。廣告公司認為王老吉品牌定位模糊。陳鴻道醍醐灌頂,開始更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經過對王老吉產品、受眾群體進行分析后,他逐漸有了清晰的方向。看著廣藥集團綠色的紙質包裝,他們認為不夠抓人眼球,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包裝上印刷的字體也不夠醒目,沒有展現出商品的特點,就算是消費者將它從貨架上拿起來,也未必會購買。
他決定要更換包裝的顏色,只有變得更醒目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關注。針對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廣告公司和陳鴻道絞盡腦汁,一番頭腦風暴后這才確定了下來,并根據潛在受眾群體推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他們認為王老吉作為涼茶,有著清熱去火等效果,聯系到消費者們很有可能在吃飯時,顧及到“上火”、“長痘”等問題,直擊消費者內心,一句廣告語告訴他們如何解決。
怕上火?喝王老吉!大魚大肉、辛辣酸甜隨你吃。在敲定好廣告語后,他們就開始糾結包裝的細節。他們選擇了紅黃配色,對比鮮明不說,擺在貨架上也十分亮眼。但是否要沿用廣藥集團的包裝呢?紙盒配吸管是否能讓消費者喝得舒心呢?他們在聯系到廣告語后,與消費者角色互換,果斷否認了這個方案。既然是為了解決消費者“上火”的問題,那涼茶的身影肯定出現在火鍋店、燒烤店等地,紙盒包裝、吸管喝茶就不怎么舒坦了。
出于種種考慮,他們最終敲定方案,包裝選擇用紅色的易拉罐。沒有了吸管的束縛,消費者們能喝得更痛快。在敲定好包裝和廣告語后,他果斷出擊手把手教代理商,就連細枝末節也親自上陣安排。陳鴻道不光親力親為,還十分舍得花錢,掏出4000萬高價買下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位,就這樣王老吉的身影出現在熒幕上。好在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電視機前的觀眾們記住了王老吉。
有了知名度不代表擁有一切,他招攬了更多的銷售人員,組建起大規模的團隊,逐步打開了市場。在巔峰時期,十家超市中,有九家都擺放著王老吉。涼茶出現在各個商店中,這讓消費者有了購買的機會。或是吃火鍋、燒烤,消費者們一想到廣告語,就有概率選擇王老吉。陳鴻道的目的正是如此。他想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涼茶。
幾年時間里,紅罐王老吉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喜愛。在2007年,王老吉總銷售額將近達到90億元。陳鴻道是當之無愧的“涼茶大王”,不僅生意如日中天,他為人也十分善良。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王老吉捐出1億元,幫助地震災區的人們。外界聽聞后十分震驚,被他的社會責任感深深打動,2010年玉樹地震,他再次站了出來帶頭捐款1.1億元。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涼茶支持王老吉。2011年,王老吉總銷售額高達180億元,而陳鴻道推出的紅罐占比最多,高達160億元。
這一年,王老吉市場份額超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紅牛等品牌,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品牌。到了2012年,陳鴻道身價高達80億元,位居當年福布斯富豪榜第151位,他一手營銷帶出來的品牌估價為1080億元。可在外界一片叫好之際,陳鴻道卻犯了愁。
為利行賄,潛逃成通緝犯
陳鴻道并沒有被金錢沖昏頭腦,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廣藥集團的合約只有15年,感到無比焦灼。王老吉如此掙錢,恐怕廣藥集團自己也沒想到曾被忽視的涼茶,竟然有如此驚人的潛力和市場,想必之前一年45萬的使用費都讓他們悔青了腸子。這下想要續約恐怕沒那么容易。他知道一旦收回商標的使用權,自己的品牌一定會受到影響,收益肯定不比從前。這件事就像是達摩克斯之劍,一直懸在他的頭頂,于是陳鴻道開始動起了歪腦筋——行賄。
陳鴻道不想為他人做嫁衣,于是早在2002年就將視線瞄準了廣藥集團的高層。離協議到期還有很多年,但他還是十分焦急。他認為就算是十年后廣藥集團答應續約,但每年給出的費用必定沒那么便宜,他找上了廣藥集團的總經理李益民。那時剛好李益民的孩子在國外出了事,急需要用錢。陳鴻道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給了李益民300萬港幣,通過補充協議的方式,將使用權延長至2020年。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陳鴻道和李益民的行為暴露了。2004年,廣藥集團在一次內部糾察中,查出了兩人的來往。租期合同本就是違規的,廣藥集團無法忍受這種行徑,直接起訴兩人,將他們告上法庭。在第二年,李益民對罪行供認不諱,被法院宣判判處無期徒刑鋃鐺入獄。調查期間,陳鴻道卻在保釋時逃跑,時至今日也沒有被抓捕歸案。原本他行賄的證據就不充分,未必會落實這項罪名,可這一跑就難以定性了。
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塌了。昔日一手創造出傳奇品牌的“涼茶大王”,轉瞬間就成了榜上有名的通緝犯,著實令人們唏噓不已。誰能想到,登過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人會潛逃在外呢?
商標紛爭,掐架不斷
頂頭老總起了紛爭,旗下品牌不甘示弱隨之卷入風波。在2011年,廣藥集團發出律師函,警告加多寶并要求收回王老吉商標。加多寶哪肯答應,拿出“補充協議”,上書商標使用延期至2020年。廣藥集團哪肯罷休,當即表示行賄所得的協議不作數。兩方為此爭執不下,直到2012年,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發裁決書,裁定“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標。加多寶不肯罷休,繼續上訴,但法院仍舊維持原判。
對于加多寶來說,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創業,租了房東原本就不想要的地盤,結果賺得盆滿缽滿,房東一看生意這么好,就想收回地盤自己干、自己掙。這簡直就是替別人做嫁衣,隨即宣布更換包裝,由“王老吉”變更為“加多寶”,廣告語隨之變更,將涼茶改名的消息廣而告之。這讓不了解實情的消費者們以為老品牌換新名,哪里還會在意王老吉呢?
面對對方屢次挑戰權威的廣告語,廣藥集團與之比拼許久,之后難以忍受,又繼續給出一紙訴狀,將加多寶告上法庭。這次加多寶又敗訴了,被判賠償300萬元。在2013年,最初將配方和經營權交給陳鴻道的王健儀站了出來,她表示自己將獨家配方傳授給了“加多寶”。廣藥集團再次起訴,法院最終以加多寶虛假宣傳、商業侵權的違法行為,判處賠償王老吉500萬元。
兩方掐架個沒完沒了,紛爭長達六年,林林總總打了21場官司,加多寶從沒贏過。先是加多寶的老板跑路,緊接著官司一輸再輸,集團內部也隨之出現了停產、裁員等問題。在這場“商標”大戰中,可以說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不管是廣藥集團,還是加多寶都因為紛爭停滯不前。他們沒有將重心放在創新、改良配方上,而是為了“正統”不停的掐架。
可消費者們不會在乎兩方誰對誰錯,他們只會在意誰家的飲料更好喝。現如今,市面上有著多種多樣的飲品,花樣、味道繁多,總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這些產品的出現,讓消費者們的選擇更多了,現在只有少部分人會購買涼茶飲品,涼茶行業再難恢復以往的盛況。也不知一手將涼茶營銷成國民品牌的陳鴻道會有何感想。而陳鴻道自潛逃后,直接消失在了公眾視野,少有的幾次也是出席加多寶的活動。他一直待在香港,沒有回到內地。
十幾年來,廣州檢察院一直想要抓獲陳鴻道,但遲遲沒能將他抓捕歸案。有人回想起陳鴻道曾經在災難來臨時,迅速站了出來為災區捐款捐物,如此有善心的企業家為何會潛逃在外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他感到十分可惜。一念之差讓他行差踏錯走上歧路,原本有更好的選擇,可他卻被貪欲驅使走捷徑,犯下罪行。
也有人認為,廣藥集團做事不地道,不管是品牌策劃還是市場定位,都是靠加多寶,如果不是有陳鴻道,哪里會有這么多人知道涼茶呢?哪里會創下不菲收益,連帶著廣藥產出的涼茶也跟著熱賣呢?簡直就像是卸磨殺驢,原本他們就沒打算推廣涼茶,只是看到陳鴻道掙錢,這才緊跟腳步,擺明就是只要成果不想付出。
你認為廣藥集團和加多寶,究竟誰對誰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馬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