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天下網商(id: txws_txws)
支付寶可以幫忙尋寵了。1月18日,支付寶悄然上線“寵物碼”小程序,這是一款能夠幫助主人為寵物定制二維碼寵物牌的小程序。如果寵物走失,撿到的好心人用支付寶掃描二維碼,通過防騷擾驗證后,就可以快速聯系到寵物主人。
“狗狗丟失超過24小時以上,張貼尋犬啟事等方式尋回的成功率低于1%,但接到詐騙電話的概率是接到有效電話的30倍。”阿里工程師叢云旦說,作為“寵物碼”公益項目發起人,他的初心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讓尋寵變得更有效更安全。
為了這個公益項目,阿里十幾個部門的同學放棄了閑暇時間,一起陪著叢云旦“不務正業”,終于共同完成了小程序上線的夢想。
源自一幅電影海報
叢云旦在支付寶工作五年,平時負責iOS開發。作為一名老員工,他經常參與內部公益項目,2018年年初,他便和同事們前往北京一家聾兒康復中心做義工,帶去了生活物資和科學小實驗的玩具。
“其實支付寶做公益項目很多年了,在這個氛圍下,做公益是很自然的行為。”叢云旦說。
2018年國慶假期后,叢云旦偶然看到電影《狗十三》的海報,女孩的背影讓他關注起丟寵的問題,通過網絡,他了解到僅在中國,每年就有不少于4000萬只狗在流浪。特別是走丟的寵物狗和寵物貓,80%會淪為流浪狗和流浪貓,還有一部分會落到寵物商販手中,真正能夠被主人尋回的,只是極少部分。
在知乎上,有個關于“寵物丟了是一種怎樣的感受”的話題,有人回復“我把你弄丟了,我的身體也像被剝去了魂靈一般。一天一夜的尋找,我清楚你是不會回來了,可我還是抱著渺茫的希望。”這段話,深深觸動了叢云旦,他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用技術手段讓尋寵變得更有效更安全。
“公益項目不算KPI,花費的都是業余時間,沒人監督你,也沒人知道項目能不能做成功。”叢云旦在策劃開發“寵物碼”之初,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即使只能變好一點點,我也會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一群人的頭腦風暴
雖然只是個內部公益項目,“寵物碼”的開發同樣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叢云旦找到領導,想借兩個工程師做小程序的前后端開發。當時正值雙11、雙12大促,全年最忙之時,技術部的工程師們都在加班加點寫代碼備戰,但領導還是為他抽出了人手。
劉杰(左)和叢云旦(右)
劉杰回憶,自己被拉進“寵物碼”項目釘釘群時,正坐在從重慶機場回酒店的輕軌上,翻看聊天記錄,發現是做個尋寵的公益項目,這讓他頓時興奮起來。
劉杰的這股勁,讓項目發起人叢云旦印象深刻,當時他剛準備睡覺,可釘釘的提示音一次又一次響起,整個群里,只有劉杰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他一會建議“給寵物安裝GPS可穿戴設備”,一會提議“做一個3D打印的寵物牌”,一會又覺得應該“接入物聯網技術”,他一個人在那頭腦風暴,恨不得把所有技術方案都試個遍,就這樣從0點持續到凌晨2點,釘釘群里才徹底安靜下來。
開發“寵物碼”
怎樣才能幫用戶安全有效地尋寵?項目團隊給出了N套方案,安裝GPS設備、建立公益收留所、推廣公益養寵教育、建立流浪寵物收養平臺……可是最終這些方案都被一一推翻,因為可行性差,落地太難,“這些方案都是系統化社會化的工程,坦白講,大家都沒有信心能夠持續做下去。”
最終,叢云旦拍板,決定先從解決寵物丟失的問題切入,模仿支付寶收錢碼,做一個寵物二維碼,“如果家中的寵物走丟,好心人只需掃描它身上的二維碼,就能一鍵呼叫寵物主人。”
方案反復推翻重建
對阿里工程師而言,一個掃碼小程序只是小case,哪怕只用業余時間,一周時間搞定綽綽有余,但大家都沒想到,這個小程序被一次又一次被推翻,最終竟拖延到第三個月上線。
一個雙休日晚上12點,劉杰得意洋洋地發布了自己從早上9點“加班”的成果——一個“撥通寵物主人真實手機號”的程序,沒想到迎來的不是點贊,卻是各部門同學的質疑——“惡意用戶在我們平臺發布非法內容怎么辦?”“寵物主人聯系電話泄露怎么辦?”“寵物主人受到惡意騷擾怎么辦?”
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劉杰和叢云旦一一解答,答不出來的問題,就成了他們第二天的新任務,有時候甚至要將完成的代碼推倒重來。
劉杰最后選擇,接入阿里云隱私號碼,這樣寵物主人和拾寵人的號碼顯示均為“170”開頭的虛擬號,保護了雙方隱私。然而,新的難題又來了,使用阿里云隱私號碼,是按號碼采購數以及通話分鐘計費,寫代碼的工程師被迫做起了預算,通過用戶量、丟失寵物總量、每天打多少通虛擬電話、用時多久這些來做預估。
為了“寵物碼”公益項目,陪著“加班”的還有阿里內部產品部、開發部、設計部、法務部、風險控制部、合規部等十幾個部門的同學,叢云旦說,自己求助的同學,就不下50個人。
“寵物碼”項目臨時組成員合影
劉杰記得,在“寵物碼”上線前的測試環節,他掃碼后撥通的號碼顯示為“170”開頭的隱私號,而當他用另一只手機回撥,卻發現一串數字前多了一個區號,而加了區號撥回去的電話根本打不通。
劉杰立馬向阿里云隱私號碼的同學求助,請他們幫忙排查解決問題。到了周六凌晨2點,劉杰接到阿里云同學的電話,才知道他們忙了一個周末,最后找到運營商,這才解決了問題。
不務正業搞出大事
目前,支付寶用戶已經可以搜索到“寵物碼”小程序,用戶申請后支付9.9元(包含郵費),就可以獲取一塊含有主人虛擬號碼的二維碼寵物牌。
“寵物碼”除了使用虛擬號碼外,還接入了內容安全識別系統,可以攔截非法內容,此外,還要求掃碼者必須是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因為“有實名制檢驗和人臉識別等安全手段,電話騷擾、欺詐的可能性會降低。”
“二維碼寵物牌的價格通過招商定的,我們以為三五塊錢就夠了,結果收到的報價高達28元。經過不懈的努力找了報價符合我們預期的商家。”叢云旦說,他們幾個工程師在寫代碼之余,還要挑選寵物牌,自己找到物料部門的同學,從淘寶招攬商家。參與招商的六個商家,分別寄來制作完成的金屬寵物牌,其中一個商家共寄來六個樣品,寵物牌的穿孔分了內外環兩款,每款又給了黑色、金色、玫瑰金三個顏色。
近30個寵物牌在會議室的桌上一字排開,劉杰和叢云旦一個個檢測試驗,做工夠不夠精細,激光打印清不清楚,掃碼是否能識別等。“工程師都變成產品質檢員了。”叢云旦粗略估算,從申請發布招商活動到最終敲定,就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下班時間搞事情”似乎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工程師的傳統。根據之前阿里公益披露的數據,2018財年,阿里共有3000多名程序員身體力行,利用技術助推公益,整整貢獻了5754個公益時。其中,不少民間項目現在公眾已經耳熟能詳。
就像2018年,長生疫苗事件之后,阿里健康工程師自發組織,快速上線了疫苗批次快查程序,在支付寶、淘寶、阿里健康多個平臺同時上線,幫助焦慮的家長查詢疫苗批次。
就連大名鼎鼎的“螞蟻森林”,最初也只是一個不到10人的民間團隊搗鼓出來的,現在已經成為3.5億用戶踐行低碳生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的公益平臺,種下了5552萬棵真樹,守護了3.9萬畝保護地。
近日,阿里巴巴“團圓”系統獲評“2018網絡公益年度項目”。截至2018年12月15日,“團圓”系統共發布兒童走失信息3659條,找回3599名兒童,找回率為98.36%。“團圓”系統,更是凝聚了阿里39名工程師和239名員工志愿者的心血。
工程師下班時間的“不務正業”與阿里巴巴的俠義文化一脈相承,就像“寵物碼”公益項目發起人叢云旦所說,“這與KPI無關,與金錢無關,我們做這些事,只是想用自己的技術能力,讓這個世界變好一點點。”
天下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