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隨著氣溫走跌,養魚難度加大,而存塘量也明顯走低,因此多種水產品行情走高。如金鯧魚就是如此,如今塘口價已突破10元大關,不少魚農感慨魚價如愿走高;草魚、黃顙魚周漲0.5-1元/斤,泥鰍也漲至9元一斤,市場需求偏高,預計仍有上漲空間。除了
近期,隨著氣溫走跌,養魚難度加大,而存塘量也明顯走低,因此多種水產品行情走高。如金鯧魚就是如此,如今塘口價已突破10元大關,不少魚農感慨魚價如愿走高;草魚、黃顙魚周漲0.5-1元/斤,泥鰍也漲至9元一斤,市場需求偏高,預計仍有上漲空間。
除了常規魚,如今的特種魚行情也明顯走高,如甲魚同比大漲7元,紅鮰漲破15元大關,就連蝦皮也已漲至20元/斤。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牛蛙卻連跌2周,這是咋回事?
01、甲魚畝賺2萬
甲魚作為一種特種魚,因近年來養殖規模加大,其價格反而逐步走跌。但今年行情卻十分可觀,其產地從去年的15元一斤漲至20元左右。
在11月初時,塘口甲魚為18-19元/斤,但如今卻已漲至22元一斤,相比去年高出7元,魚農的利潤也由此大增。
而在杭州產區,小甲魚也明顯走高,678兩規格的已從16元漲至18元/斤,大規格賣價更高,8兩到1.6斤規格的22-23元/斤。
有養魚戶表示,甲魚之所以猛漲,首先就是近期的餐飲行情還算不錯,相比去年要好上很多。其次是每年12月份為甲魚的消費旺季,價格也會如愿走高,不過今年卻提前漲價。
如今的產區存塘量已逐步降低,市場供應偏緊,因此甲魚走高并不意外。而對魚農來說,期待后續繼續上漲,因而也開始了惜售。
當然,甲魚總產量偏少是上漲的最大動力,在過去3年里,甲魚價格可謂是低迷不振,魚農一畝地要虧上2-3萬元。直到今年,養殖規模大減,甲魚這才走高,不少魚農表示,目前一畝地利潤高達2-3萬元,特別是大規格甲魚,行情更好。
當然,養魚人也表示,今年飼料成本上漲,甲魚養殖壓力比較大,一旦沒能抓住時機,那可能就會陷入虧損。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趁著行情好及時賣出去,別惜售。
02、“紅鮰”漲破15元
近期,鮰魚價格上漲明顯,特別是紅鮰漲幅更大,最高價已漲至15元一斤,而黑鮰近期以偏穩為主。
從產區行情來看,河南2斤黑鮰為10-10.5元/斤,紅鮰為13-14元/斤,品質好的更是漲破15元;天津、北京產區,因天氣偏冷,市場多是溫棚魚,其品質不如露天魚,魚價偏穩,2斤黑鮰為10元/斤。
江蘇產區,2-3斤黑鮰為9.8元/斤,3斤以上的為8.2元/斤;山東2斤規格的黑鮰為9.3元/斤;湖北1.8-2.8斤規格的為9.5元/斤,四川2-3斤規格的為9元/斤。廣西產區,1-1.8斤規格的為7-7.3元/斤,1.8-2.8斤規格的為9元。
總的來看,紅鮰產量比較少,因而近期價格漲幅比較大,多地漲破13元以上目前紅鮰一天一個價,預計后期上漲空間依舊很大;而黑鮰行情偏穩,但相比11月初也漲了2元左右。
03、蝦皮也大漲
近日,蝦價可謂是接連走高,多種大蝦均是如此,如白蝦相比月初普漲7-8元/斤,羅氏沼蝦一周漲5-6元,金剛蝦相比月初漲12元/斤。
蝦價走高,受天氣變冷,蝦出塘量減少有關,如中山白蝦已不足10%,漳浦金剛蝦僅剩1-2成。而近日,蝦皮價格也開始大漲,漲幅多達50%,目前采購價為20元/斤。
所謂的蝦皮,也就是毛蝦曬干后的產物,往年采購價10-15元/斤,今年直接漲至20元/斤。至于為何,首先就是鮮蝦價格明顯走高,而5斤鮮蝦才能曬出一斤蝦皮;其次是今年產量相比往年少了不少,再加上人工成本比較高,因而蝦皮價格偏高。
有業內表示,往年市場一天可采購2-3萬斤,但今年只能收購1萬斤左右,因而其價格可觀。而蝦皮食用口感獨特鮮美,且營養成分高,可用于食品用料,備受市場的歡迎,預計接下來仍有走高的空間。
04、牛蛙“2連跌”
今年的牛蛙行情可謂是“命途多舛”,早在6月份時塘口高達20元/斤,一畝牛蛙可賺上30萬元。然而,隨后牛蛙行情就開始了“跳水式”走跌,從20元跌至10元以下,9月份時更是跌至4-5元/斤,跌破養殖成本價,一畝要虧上3-5萬元。
但10月開始,蛙價又迎來了走高,很快就漲至8元/斤左右。只是11月份開始,牛蛙又接連跌了2周。
目前廣州產區,2-5兩、3-6兩塘口為7.4元一斤,5-9兩、4-8兩規格的為當7.6元/斤。而福州、長沙牛蛙均價也已跌至7.6元/斤,成都4-5兩規格的為7.4-7.5元/斤。
牛蛙走跌,說到底是消費需求不利,使得蛙價不盡人意,因而其價格有所走跌。
何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