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特點是存活率低,死亡速度比較快、越來越年輕化。根據最新文獻,我國宮頸癌平均發病年齡已經從十年前的51歲,變為如今的35-45歲。雖然近些年我國積極推進宮頸癌篩查和防治工作,但其發病率和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特點是存活率低,死亡速度比較快、越來越年輕化。根據最新文獻,我國宮頸癌平均發病年齡已經從十年前的51歲,變為如今的35-45歲。
雖然近些年我國積極推進宮頸癌篩查和防治工作,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這主要因為,依舊有許多人對這一疾病存在很多的誤解。
今天,P教授請來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宮頸科主任吳丹博士,讓她就一些大家最關心也最容易誤解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很多人不知道宮頸在哪里,其實,宮頸在女性子宮的最下端。
當一個手指完全伸到yin'dao最深處,能夠觸碰到一塊圓圓的、有硬度的地方,這就是宮頸。
大約在20年前,沒有人知道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只知道它與多產、早婚、早育有關系,一直到2008年,德國的豪森教授發現了宮頸癌的原因,就是HPV病毒。豪森教授發現,罹患宮頸癌的女性尸體里,宮頸里99.9%都可以檢測到這種病毒。
此外,根據調查,年輕人、性活躍的人、性伴侶多的人,這三類人感染HPV病毒的概率最高。全球HPV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年齡段在18-28歲,在現實當中,只要有過性生活的女性,不管15歲還是75歲,感染率是一樣的,幾乎都能達到70%。
女性在一生當中,都有可能被感染HPV,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將這種外來的異物病毒清除掉。只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感染,而這部分持續感染的人才是真正宮頸癌的高危人群。
一般認為,抽煙、喝酒、吸毒,或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如艾滋、梅毒等人群都屬于高危人群。
然而,很多時候,HPV病毒很難被察覺是否被感染,因為在感染HPV病毒后,一般人不會出現任何癥狀。大多數人都會在體內自我清除。例如,有的人第一次去體檢,一查是陰性就覺得自己沒感染HPV病毒,其實不是。同樣,一次體檢就查出HPV陽性,也不代表最近感染了HPV病毒。
這也就導致部分患者查出陽性,半年后轉為陰性;還有的人,用了很多年藥確總是被查出陽性。
類似情況經常出現,于是,很多人開始懷疑醫生的治療水準。
但從科學上來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種藥是可以殺滅病毒的。醫生所開具的藥,大都是幫助yin'dao吞噬細胞的活性,提升免疫力。只有持續性的高危HPV感染,才是引起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必要的一個條件。
癌前病變很多時候可以通過體檢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白帶增多、有異味、瘙癢等情況,也有宮頸癌前病變的可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不會因此聯想到宮頸癌前病變。
另外,如果在同房時有出血的現象,就一定要立即去醫院就診。因為宮頸如果已經發生高級別病變或者是癌,一碰就會出血,就預示著宮頸有可能出現病變,要盡快到醫院就診。
還有許多患者前來就診時稱,自己宮頸重度糜爛,是不是會得宮頸癌。其實,宮頸糜爛并不是病,而是生理現象:
大多數年輕人都會出現糜爛,這跟人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激素水平高,柱狀上皮就會外移,糜爛面就擴大;
懷孕、生孩子后,激素更高了,宮頸糜爛面會更大;
生完孩子或者哺乳期結束,宮頸糜爛面會相應縮小,等到女性50歲絕經后,宮頸就會變得又光滑又漂亮。
所以,糜爛不是病,光滑的宮頸不代表沒病。有很多表面很光滑、完美的宮頸,同樣可以是宮頸癌晚期。
社會越發達,宮頸癌發病率越高,年輕化趨勢越明顯。現在,有很多還沒有結婚的女性被發現患有宮頸癌,所以,對女性而言,越早實現篩查,對健康越有利。
宮頸癌的篩查,并非僅僅針對那些生過孩子以后的女性,只要性生活一年以上的女性,每年都要定期篩查,哪怕沒有任何不舒服也要定期做婦科體檢,這一點非常重要。
同時,性伴侶多,性生活過早的人性傳播疾病發病率越高,這類人群也該定期去醫院進行診斷。
除了篩查,女性更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這樣不但可以預防HPV感染,也可以預防艾滋病和梅毒。因此,在性生活過程中合理使用避孕套很有必要。
此外,女性宮頸是標準的黏膜,在yin'dao深將近20公分的地方,又潮濕,又溫暖,很適合病毒繁殖。而男性生殖器也是黏膜且是外露,如果沒有包莖,很容易清除掉。
一般情況下,年輕女性從感染到清除平均需要8-24個月,這間接告訴我們,如果檢查結果顯示陽性,一定要經過陰道鏡篩查,排查是否出現病變,如果沒有病變,就不必三個月查一次,一年復查一次就行。
宮頸癌也可以實現預防。
一級預防就是打疫苗;
二級預防就是在癌前病變前發現它并實現治愈;
三級預防就是已經演變為癌,此時,需要盡可能把癌切掉,盡可能的延長壽命,
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有可能感染宮頸癌,需要明確的是,宮頸癌不僅僅通過性傳播,沒有性生活也有可能傳播。有些低危的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例如酒店里的毛巾。
雖然預防宮頸癌的首選是接種HPV疫苗,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保護劑,接種了疫苗還是要進行定期篩查。
在篩查方式上,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為常規檢測手段,與傳統的宮頸刮片巴氏涂片檢查相比,這一檢測明顯提高了標本的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根據調查顯示,TCT宮頸防癌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
需要注意的是,宮頸癌篩查因人而異,針對那些很多年都沒檢查過宮頸癌的年輕女性,最好每年進行一次TCT檢測。
45歲以后的女性,可以進行抹片和病毒篩查且間隔時間三年查一次最佳。
65歲以后的女性,如果是性伴侶沒有變化,且前幾年均未出現任何異樣,那么,可以不進行篩查。
總結:全球HPV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年齡段在18-28歲,在現實當中,只要有過性生活,不管15歲還是75歲,感染率是一樣的,幾乎都能達到70%。所以,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定期篩查。#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本期辟謠指導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宮頸科主任 吳丹
王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