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2月份開始,我國生豬行情開始了接連走跌,其主因是如今的肥豬上市量增多,本身標豬產能就不少,再加上11月份規模化豬企上量偏少,從而使得本月的供應量增多,很難支撐豬價走高。同時,如今市場上的豬肉消費疲軟,腌臘需求基本臨近尾聲,而對消費者來說,
12月份開始,我國生豬行情開始了接連走跌,其主因是如今的肥豬上市量增多,本身標豬產能就不少,再加上11月份規模化豬企上量偏少,從而使得本月的供應量增多,很難支撐豬價走高。
同時,如今市場上的豬肉消費疲軟,腌臘需求基本臨近尾聲,而對消費者來說,豬肉價格依舊偏高,大家的采購熱情低迷,從而不愿采購。
01、豬價“6連跌”
從本月表現來看,生豬利空消息逐步增多,飼料卻接連上漲,部分企業預混料漲了400元/噸,這使得養豬戶的賣豬需求增多,市場“易跌難漲”,如今已迎來了“6連跌”,豬價從18元大關再次跌回16元時代。
今天的生豬均價為16.64元/kg,環比回落了0.28元,6天時間里跌了1.11元/kg,可見跌幅之大。不少豬農后悔前期沒有賣豬,如今再賣出去利潤縮小很多。
從28地監測數據來看,東北跌幅為0.1-0.2元,主流價為15.8-16元/kg;華北跌了0.1-0.2元,主流為16-16.7元/kg。至于為何走跌,還因賣豬的人增多,豬企也加快出欄。只是對散戶而言,因利潤偏低,很多人有所抵觸,因此跌幅也明顯減少。
西北一帶,豬價跌了0.2-0.5元,主流為15-16.6元/kg,當地的豬農仍在加快出欄,屠企也趁機壓價,因此豬價這才迎來了一波猛跌,特別是甘肅跌了0.5元。
華東一帶,豬價跌了0.2-0.5元,主流行情為16.7-18元/kg,其中江浙跌了0.4-0.5元,主要是當地的消費疲軟,而規模化豬企也開始加快出欄,豬價為此走跌。
華中跌了0.2-0.4元,主流為16.5-17.4元/kg;西南跌了0.3-0.7元,主流為15.7-17元/kg,其中貴州回落0.7元,重慶跌落0.5元。兩廣跌了0.4-0.6元,主流價為17.5-17.9元/kg。
可見,南方豬價跌幅加大,主因是近期養豬戶開始恐慌,不少豬企加快走量。而市場本身的腌臘需求不振,家庭消費也不盡人意,因而使得豬價很難走高。
在此前,因豬價接連走高,豬農不愿意出售生豬,即便長成肥豬也要觀望看價,當時肥豬賣出了11元高價。可這才沒幾天,生豬行情大變天,肥豬供應增多,豬價就此“一瀉千里”。
02、仔豬成“燙手山芋”?
10-11月份時,因生豬價格節節高漲,仔豬行情也跟著走高,很多豬農對未來豬市很是看好,紛紛加快補欄力度,生怕搶不到仔豬,妨礙其年后掙大錢。
但這幾天,豬價走跌的同時,仔豬行情也開始回落。目前市場主流價已從400-500元跌落至300-400元,看似只跌了100元,但也只是有市無價,沒有多少人敢再采購,大家已將其當成“燙手的山芋”,生怕來年3-4月份豬價走跌,這樣的話可就糟糕了。
如今的豬價回落,再加上官方多次強調,一定要謹慎補欄,明年上半年豬價恐不容樂觀,這讓近期補欄的豬農信心大跌。
其實,也就11月份仔豬行情高漲,在近半年來仔豬價格接連走跌,9月份廣西甚至出現了50元一頭的仔豬,10月份正邦仔豬出售均價才70元。如今仔豬再次回落,這也讓那些規模化豬企的心態悲觀。
畢竟11月份行情利好后,規模化豬企又加大了產能,如正邦10月出欄6萬頭仔豬,11月份就增至11萬頭。可沒想,如今仔豬再次“有價無市”。
03、豬價或雪上加霜?
筆者今天去購買豬肉,攤主抱怨說,自從豬肉漲至15元一斤后,銷量又回落到去年的局面,一天很難賣上1-2頭。記得10月份時,一天可賣出5-6頭豬。釀造今天的結果,還因豬價太高。
目前來看,生豬市場還有3個利空因素:
1、12月份作為一年的最后一月,對上市豬企來說卻是特殊的一月。為了完成年出欄任務,上市豬企也要加快“沖刺”,這意味著生豬上市量必然會增多,不利于現有的行情。
2、目前市場豬肉價格依舊在15-20元左右,其價格相比10月份6-10元來看高出不少,因而大家的購買熱情偏低。再加上南方腌臘需求基本結束,豬肉有走跌的空間。
3、如今的豬農心態也開始改變,從前期的拼命壓欄惜售,到如今的恐慌性出欄,這表明不少養豬戶已對未來行情沒有太多期待。而屠企的壓價心態卻從來沒結束過,因而不利于支撐豬價穩定。
不過即便是這樣,預計豬價也不會“雪上加霜”,目前北方跌幅縮窄,部分地區開始飄紅,畢竟臨近“雙節”,豬肉就算貴一些,消費也不會太差。因此,豬農也要堅挺下去,別盲目出售, 相信接下來豬價會有所穩定。
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