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月24日,喜茶宣布完成了新一輪的全面產品調價,稱今年內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飲品類新品,并且承諾現有產品在今年內絕不漲價。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份,喜茶就開始了一輪價格下調。據了解,此次價格調整覆蓋喜茶在售的芝士茶、果茶、奶茶、純茶、咖啡等全
2月24日,喜茶宣布完成了新一輪的全面產品調價,稱今年內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飲品類新品,并且承諾現有產品在今年內絕不漲價。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份,喜茶就開始了一輪價格下調。據了解,此次價格調整覆蓋喜茶在售的芝士茶、果茶、奶茶、純茶、咖啡等全品類絕大多數產品,調價幅度1-10元不等,單品調價幅度最高達10元。其中,純綠妍茶和美式咖啡在調價后的價格僅為9元。
圖片來源:喜茶
據喜茶方面表示,在產品用料和品質都不改變的前提下,調價后除了個別城市限定產品、周邊,以及LAB店、手造店少量產品外,喜茶主流門店的產品價格已全面低于30元,目前售價在15-25元產品已占據喜茶全部產品的60%以上。
可以說,喜茶此次調價信息一出,再次引發網絡熱議。尤其是進入2022年以來,餐飲企業宣布因原材料成本等問題,紛紛漲價,讓喜茶下調價格的動作,更顯得特立獨行。
逆勢調價,喜茶的底氣何在?
對于逆勢調價,喜茶相關負責人向紅餐網表示,主要是得益于喜茶品牌勢能、規模優勢,以及在供應鏈上的深耕和積累。
新式茶飲近十年來飛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千億規模。以喜茶和奈雪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憑借優秀的產品,充滿靈感的品牌塑造和設計追求,以及驚艷的門店空間打造,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喜愛和支持。在近十年的發展中,新式茶飲已變成了當代消費者日常生活、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據全球權威增長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0中國新茶飲行業發展白皮書》數據,在新茶飲行業,喜茶的全國知名度和喜愛度均位列第一,其品牌知名度在全國整體市場占比超過41.5%,在品牌受歡迎程度上,喜茶以32%的比例排名第一。
尤其是在去年7月,喜茶被曝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刷新中國新茶飲融資記錄,投后估值高達600億。
備受資本青睞的同時,喜茶加速其在全國門店的布局。在規模上,喜茶在門店規模、用戶體量、市場份額等方面,已經擁有領先優勢。據了解,目前喜茶在海內外約70個城市已擁有近900家門店,廣泛覆蓋一線和二線城市。
除此以外,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也給足了喜茶調價的底氣。
早在2019年,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就透露過對于喜茶的未來規劃:“我們這種消費類行業只有兩種壁壘,要么最終成為一個輪子一直轉,不斷反向影響上下游,從而進一步擴大自身規模,最終實現強者恒強的超級平臺,像美團、天貓、京東、亞馬遜;要么成為一個品牌本身就是壁壘的超級品牌,像可口可樂、星巴克、麥當勞,又或是那些奢侈品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觀察,喜茶毫無疑問選擇了強者恒強的道路。
資料顯示,自2021年7月以來,喜茶入股注資的品牌包括了精品咖啡Seesaw、檸檬茶品牌王檸、植物基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下沉市場水果茶品牌和気桃桃、低度酒品牌WAT以及定位高端的分子果汁品牌野萃山等。
與此同時,隨著規模化發展,喜茶還深入上游,通過自建、共建基地等多種方式,深度參與上游茶園、果園的種植和生產環節,既保障了高品質原材料的持續、穩定供應,也優化了采購成本。除此以外,喜茶還通過在供應鏈領域的數字化投入、建立高效冷鏈物流網絡等方式,大幅度提升了供應鏈的整體運作效率。
通過對咖啡、檸檬茶、氣泡水等品類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融資布局,喜茶要走的路其實很明了。
價格調整背后,新茶飲市場更加內卷
新式茶飲高端市場形成“喜茶&奈雪的茶”的雙寡頭壟斷格局,是業內一直以來的共識。
隨著新式茶飲的飛速發展,賽道的競爭已經接近飽和狀態,行業紅利也在逐漸消退。在此背景下,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頭部品牌開始轉變原有的戰略定位,包括關注下線市場、布局中低端市場等,以此拓展消費群體。
新式茶飲的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了。
一般來說,根據人均消費位價,新式茶飲市場大體可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級市場。高端市場人均消費在20元以上,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為代表;中端是人均10-20元,市場占比最大,代表品牌也最多,比如1點點、CoCo都可、書亦燒仙草、古茗等;低端為10元以下,如蜜雪冰城、益禾堂等。
然頭部茶飲企業下調價格,勢必會推動不一樣的市場競爭格局。
在紅餐網看來,頭部茶飲企業下調價格,一方面是為了以品牌優勢疊加“性價比”留住消費者,并擴充顧客群體,與中低端品牌爭奪下沉市場。另一方面,在整個行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的情況下,這也是一種頭部品牌展現在供應鏈、成本控制等方面優勢的“秀肌肉”式的舉措。
而頭部品牌在與中低端品牌爭奪下沉市場的同時,競爭格局生變,勢必也會引發新式茶飲賽道的新一輪內卷。在這內卷的狂潮下,差異化市場打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據紅餐品牌研究院發布的茶飲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來,新式茶飲賽道在產品的差異化打法可謂是層出不窮。其中不少品牌將原本的水果茶定位升級為鮮果茶;油柑大火,小眾水果紛紛出圈;東南亞風格飲品盛行;小料越來越豐富;包裝創意越來越大膽等。
“內卷”的驅動下,未來新式茶飲市場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發展態勢呢?我們且拭目以待!
張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