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宰相是中國古代社會國家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根據史料記載,宰相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隨著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最高行政長官的名稱也層出不窮,先后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
宰相是中國古代社會國家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根據史料記載,宰相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隨著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最高行政長官的名稱也層出不窮,先后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官名。為相者,多為才學淵博之人,書法造詣也高深,本文所列舉的7位宰相,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秦代名相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為是秦代名相,是輔助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封建統治制度的第一人,也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中國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傳世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瑯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
二、魏國相國鐘繇
鐘繇(151-230),字元常,河南長葛(今為許昌市管轄的長葛市)人,曾經擔任過侍中、尚書仆射等官職,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以鐘繇任大理,又升為相國。鐘繇精通隸書、章草、楷書等書體,其中最擅長楷書。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鐘繇為隸書向楷書演變過程中一個標志性、最具影響力人物,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創寫楷書并取得大成的書法名家,被后人譽為“正書之祖”。其楷書去古留璞,保留隸書之筆風,結構布局錯落有序,章法嚴謹古樸,字體俊秀自然,渾然天成。其的代表作有《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其中《宣示表》為其代表作,但真跡已失傳,傳世的為后人摹刻的作品。
三、唐代名相褚遂良
唐代先后由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尚書仆射,門下省長官侍中、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承擔宰相的職能。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先后擔任過中書令、尚書右仆射、吏部尚書等官職。其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工于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四、北宋宰相蔡京
蔡京(1047 -1126),字元長,北宋興化軍仙游縣 (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人。其先后四次出任宰相,把持朝政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奸臣之一。蔡京書法藝術造詣高深,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獨具風格,為北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一,因奸臣惡名,后世以蔡襄取而代之。蔡京存世墨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等。
五、明代宰相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號東里,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吉安市泰和縣澄江鎮)人。明代宰相,著名學者,官至內閣首輔、兵部尚書,歷經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楊士奇為明清 “館閣體”書法代表人物,書法造詣高深,清雅秀麗,傳世作品多見于書畫名作題跋。
六、清代梁詩正
清代先后由殿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承擔宰相的職能 。梁詩正(1697—1763),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梁詩正為清朝乾隆年間的重臣,官至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授翰林院掌院學士、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梁詩正清廉勤政,精通文學,編撰《石渠寶笈》、《三希堂法帖》、《矢音集》。其書法造詣高深,尤擅長行、揩,有諸多書法真跡傳世。
七、清代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歷任戶部尚書、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并先后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工詩,擅作畫,尤以書法名揚后世,為晚清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其書法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樸茂雍容,傳世書法作品多見于《春及草廬藏翁氏墨跡》。
除上述七位宰相之外,書法造詣深厚的還有宋代秦檜、清代的和紳、劉墉、徐世昌和袁世凱,他們的書法作品流傳至今并被藝術機構及書畫愛好者珍藏,在中國書法藝術歷上產生重大的影響。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了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繼續關注“寒楓文化”)
金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