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有朋友留言問:膝蓋腫脹疼痛,去醫院拍片檢查,發現膝關節里有積液。醫生說要穿刺抽液,我該怎么辦?今天,“問上醫”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詳細講講。為什么膝關節里會有積液?膝關節里有一個封閉的關節腔,關節腔里有少量的關節滑液。滑液是由滑膜分泌的一種
最近有朋友留言問:膝蓋腫脹疼痛,去醫院拍片檢查,發現膝關節里有積液。醫生說要穿刺抽液,我該怎么辦?今天,“問上醫”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詳細講講。
為什么膝關節里會有積液?
膝關節里有一個封閉的關節腔,關節腔里有少量的關節滑液。
滑液是由滑膜分泌的一種能潤滑關節、減少摩擦、營養軟骨的透明粘質液體。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給車上的軸承加上黃油,道理是一樣的。滑液會隨著關節的活動,不斷地更新循環。
正常情況下,膝關節的滑液大概在10~20毫升。但如果關節受損、滑膜受到刺激,滑液的吸收和分泌就會受到影響,在關節腔里形成了積液。
關節里水多了,會增大腔內壓力,刺激周圍神經,導致疼痛加劇,還伴有反射性肌痙攣。
導致膝關節積液的原因有哪些?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能患有關節積液,年輕人大都是運動損傷引起的,中老年中以退行性病變為主。
(1)外傷
像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關節內積血),這些損傷會引起局部炎癥,導致關節腫脹、積液。這在愛踢球、打球的朋友身上經常出現。
(2)運動過量
當超量運動,膝關節在一定時間內會超負荷活動,致使關節過度勞累而受損,進一步誘發滑膜炎,導致關節囊分泌的滑液量大過所吸收的滑液量,關節腔內積液,滑膜內充血、腫脹。
(3)退行性病變
由于年齡原因關節功能急劇退化,關節處磨損加劇,易引發骨關節病,并發滑膜炎,導致腔內積水。
不去醫院,1招判斷有無關節積液:
大家可以做一個浮髕試驗來檢查自己是否有關節積液:
把腿伸直、放松搭在床上,用手指稍用力下壓膝蓋上的髕骨(也就是波棱蓋),如果感覺髕骨顯示漂浮在水面上,按壓時下沉,放松時彈起,說明膝關節里有積水,需要及時治療。
關節積液如何治療?
對于滑膜炎的治療,醫生常常告訴你的就是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適當的休息當然是對的,但是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今天,“問上醫”教大家3招解決:
第一步:發作期
滑膜炎在發作時,通常伴有急性的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此時最重要的治療是休息、減少關節活動。
如果是運動損傷導致的應該及時冰敷,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病情。如果超過48小時,則要把冰敷換成熱敷。
第二步:檢查確診,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關節積液如果超過1個月還沒消,一定要去醫院就診,最好是能做一個膝關節核磁共振,弄清楚膝關節的情況和關節積水的多少。
積液量比較少的,不需要抽取關節液。積液量比較大的(超過50毫升),要做關節穿刺抽液,抽液后還要給膝關節加壓包扎,防止再次積液。
如果是半月板或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積液,除了配合常規的藥物理療外,必須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強化保護,減少刺激,從而控制癥狀。雖然不能完全愈合,但是可以達到沒有癥狀,不影響工作生活,適當活動。
第三步:鍛煉下肢功能
關節里的滑液只有通過“擠壓”才能進入軟骨。因此,在后期一定要加強膝關節的屈伸鍛煉,有利于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復發作。
鍛煉膝關節可采用下面這個動作:靠球靜蹲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約呈90°,股骨、脛骨與腳尖在一條直線上,膝關節不要內扣,直腰直背。開始時用力向后頂球,感受大腿前側肌肉的發力。40秒為一組,每次做三組。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