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原創出品,禁止抄襲,違者必究。今年的糧食市場行情基本延續了去年的走勢,一直在高位震蕩。而根據前不久世界糧農組織報告顯示,10月份糧價指數繼續上漲,并創下10年新高。谷物中漲幅最大的就是小麥,玉米漲勢雖然緩和,但仍在高位震蕩,然而作為亞洲主糧
原創出品,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今年的糧食市場行情基本延續了去年的走勢,一直在高位震蕩。而根據前不久世界糧農組織報告顯示,10月份糧價指數繼續上漲,并創下10年新高。谷物中漲幅最大的就是小麥,玉米漲勢雖然緩和,但仍在高位震蕩,然而作為亞洲主糧之一的大米價格卻頻頻下跌,怎么回事呢?
一、小麥供需緊張
今年的全球糧食市場與去年的情況不同,去年糧價的上漲中主要拉動價格的是玉米,而今年玉米的形勢稍有緩和,小麥就迎頭趕上了。而當前全球小麥價格上漲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小麥主產國紛紛減產。
上半年,小麥還凱歌高旋,一片豐收之景,各出口國紛紛表示要增加小麥的出口以緩解全球糧食的供給壓力,但極端天氣改變了這一趨勢。
先是北美的極度干旱使美國以及加拿大小麥產量預期大幅下降,而俄羅斯也同樣因為天氣原因使小麥大幅減產,為了保優先保障國內的供給,俄羅斯提高了小麥出口關稅。而在一場暴雨引發的洪澇之后,歐盟不少國家也紛紛受災,小麥產量下降。一時間,就使小麥從原本的豐收景象變成了供給緊張。對于糧食出口國來說,紛紛減少小麥出口增加關稅以優先本國供給,而對于糧食進口國來說就開始“搶麥”了。不久前,埃及和沙特都紛紛加大了小麥進口。
南美的形勢也不樂觀,近日巴西為緩解小麥問題,決定允許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轉基因小麥的種植以及銷售,成為全球繼阿根廷之后,第二個批準轉基因小麥商業化種植和銷售的國家。
二、玉米高位震蕩
上半年美國的相關報告中的數據一直利好玉米,但到了下半年,隨著玉米種植面積、單產以及庫存預期調高,玉米的上漲勢頭漸漸緩和。
美國最新月度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1~22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3.83億噸,而期末庫存為3794萬噸,單產則上調至每英畝177蒲式耳,均高于市場預期。
而報告預計全球玉米年末庫存為3.04億噸,也高于之前的預期。但另一方面,雖然玉米產量增加,但是乙醇等需求上升對玉米仍有一定支撐,因此玉米價格仍然高位震蕩。
三、大米為啥下跌?
大米的情況就沒有這么樂觀了。在全球糧食價格不斷攀升之際,亞洲最重要的主食——大米卻大幅下跌。下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大米產量增加。極端天氣使玉米、小麥紛紛受到影響,但卻使大米產量增加。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2021~22年度成品米的產量預計為1.24億噸,有望創世界最高紀錄。而另一大米出口國泰國由于今年降雨量增加,結束了長期干旱的天氣,使得今年泰國大米的產量預計增長20%以上。
二是亞洲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大米的消費量呈長期下滑之勢。
另一方面,化肥價格的不斷上漲也為糧食市場帶來壓力。由于化肥價格上漲,已使得美國種植玉米的成本大增,而泰國化肥的成本也基本翻了一番,對于泰國稻農來說,一噸化肥的價格甚至要比一噸大米的價格還要高。因此,在明年的國際糧食市場中,化肥價格將再次助長國際糧價高位震蕩。
歡迎關注“新農觀”,一起了解新時代下農業的新發展。
何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