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清明有很多風俗,上墳祭祀燒紙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風俗,雖然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燒紙了,但傳承千百年的風俗,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禁止的。那么燒紙的風俗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燒紙的風俗清明上墳燒紙,燒的可不是簡單的紙張,我們稱之為紙錢,又叫做冥幣
清明有很多風俗,上墳祭祀燒紙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風俗,雖然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燒紙了,但傳承千百年的風俗,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禁止的。
那么燒紙的風俗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燒紙的風俗
清明上墳燒紙,燒的可不是簡單的紙張,我們稱之為紙錢,又叫做冥幣,當然這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一種物品。在人們沒有發(fā)明紙之前,人們都是將死者生前用過的物品埋葬在墓穴中,或者是一些陶土做的陶錢、抑或是一些五銖錢埋葬陶罐中。
這種風俗其實就是源自于人們認為亡者會走上黃泉路,而這些錢,就是為了給亡者用來賄賂鬼差,不至于讓他們?yōu)殡y亡者,讓亡者可以在輪回的時候暢通無阻。
在漢代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之后,紙張變得比較普遍,但遠遠沒有可以奢侈到用來燒的地步。一直到了唐代,燒紙錢的風俗才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唐代之所以流行焚燒紙錢,一方面是因為佛教思想的流傳,一些因果報應、死而復生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唐代皇家祭祀也使用紙錢。甚至到了宋代,紙錢已經成為皇家祭祀的一種常規(guī)制度。
到了元代時期,國庫的銀子鑄成了現(xiàn)在我們經常見的元寶形狀,所以民間也隨之流行起元寶的樣子。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金箔、錫箔紙做的金銀元寶,其實都是源自于明代。那個時候,金元寶用來祭祀神佛,而銀元寶則用來祭祀祖先。
而我們現(xiàn)在用的那些冥幣,動輒百億、千億的面額,其實是受到了民國時期所發(fā)行大額紙幣的影響。
紙錢的使用方式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紙錢經歷了從方孔銅錢,到元寶,再到紙幣的變化,而紙錢使用的風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說,有地方志記載“掛紙錢于冢上而去”,就是紙錢的一種祭祀方式;還有記載“拜掃墳墓,掛紙錢于竹枝”;再有便是“作紙幡掛于墳上”等等。這些風俗都是將紙錢掛起來,沒有用于焚燒,這種方式其實是受到了寒食節(jié)的影響,寒食節(jié)有禁火的習俗,而現(xiàn)在的清明又是寒食和清明的風俗的集合,所以那個時候,清明是不能夠用火的,只能夠將紙錢掛起來。
后來,人們認為,僅僅將紙錢掛在墳頭,老祖宗們或許是收不到的。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寒食禁火風俗的松弛,所以人們便將紙錢焚燒,經過這個特別的儀式,將紙錢送到已逝的先人手中。
有些地方,在出殯的時候,會拋灑圓形方孔的紙錢,而且紙錢拋灑得越高越好,人們會認為,這樣就能夠讓那些孤魂野鬼不來搗亂,并且在路上如果遇到了路口、廟門等等這些有神靈的地方,也會燒一點紙錢。
不僅如此,有些地方的人,還對燒紙錢的分量有要求,比如說,他們講究燒九十一斤紙錢,取“九死一生”的寓意。
清明的紙錢,老祖宗能收到嗎?
清明燒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希望給予已逝去的人一些豐厚的財富,確保他們能夠在冥界生活得安然無恙,不必為黃白之物而煩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賄賂一些小鬼、鬼差,給自己的祖輩行一些方便。
在儒家經典《禮記》中,也寫明了鬼有善惡,而那些常常作惡的孤魂野鬼,會游蕩在冥間,他們沒有人供奉,所以會搶奪他人的供奉和錢財,所以才會有燒紙錢賄賂小鬼兒的說法。
其實,人們祭祀祖先神靈,都是是為了給自己以及家人帶來福祉。人們通過燒紙幣的方式,來獻祭給祖輩們大量的財富,以此來幫助祖輩們在冥界可以獲得更高的地位和能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回饋自己。
至于老祖宗到底能不能收到,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