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就診于內分泌代謝科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疑惑,孫醫生,我的血糖已經高了,我已經是糖尿病了,為什么還會讓我喝一大杯糖水?孫醫生,聽你們講糖耐量試驗的結果,只需要空腹和2小時血糖,為什么還讓我抽那么多次血呢?我1小時的血糖已經低了,2小時的血糖又
很多就診于內分泌代謝科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疑惑,
孫醫生,我的血糖已經高了,我已經是糖尿病了,為什么還會讓我喝一大杯糖水?
孫醫生,聽你們講糖耐量試驗的結果,只需要空腹和2小時血糖,為什么還讓我抽那么多次血呢?
我1小時的血糖已經低了,2小時的血糖又升高了,是不是護士抽血把我的血液標簽貼錯了?
這些問題提的非常好,有些醫生可能也會有這些疑惑,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
葡萄糖耐量試驗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是臨床上用于診斷糖尿病、了解胰島功能或者幫助判斷低血糖原因的一個試驗,是用于診斷個體葡萄糖調節能力的一個標準化的方法。有口服和靜脈攝入葡萄糖兩種方式,前者稱為OGTT,后者稱為IVGTT,IVGTT是用于研究葡萄糖利用的一種研究手段,更多用于科研工作,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等也需要這種方法來觀察。
OGTT是臨床最為常用的檢查手段,它是在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葡萄糖濃度測定,可以測定胰島素和C肽水平。
1913年,OGTT開始應用于臨床,對早期診斷糖尿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葡萄糖耐量試驗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用來篩查糖尿病的一種辦法,它主要是通過糖負荷來觀察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降低血糖的能力。隨著糖尿病人群的增多和臨床醫生對糖尿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在臨床上被應用的越來越普遍。
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檢查方法和注意事項
測量方法:葡萄糖耐量試驗中要求被試者在清晨進行空腹測血糖(0h),然后3分鐘內喝下含75克葡萄糖的溫開水約300毫升,喝糖后的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測血糖一次。這樣就會得到5個數據各國,以測定血糖的時間作為橫坐標,血糖濃度為縱坐標,繪制糖耐量曲線。正常人通常在30分鐘或者1小時血糖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通常在2個小時內逐漸恢復正常。在臨床觀察中,糖耐量檢查通常與胰島素、C肽同時檢查,來確定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情況。
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血標本要盡早送檢,檢查前3天,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少于150g,停用3-7天可能影響結果的藥物,如避孕藥、利尿劑、激素或苯妥英鈉等,實驗中不喝茶、咖啡,不抽煙,試驗前和實驗中不做劇烈運動。有急性疾病發作時如心梗、感染、外傷等不建議進行此項檢查,試驗前要空腹6-8小時,實驗過程中不要進食,可稍微活動。
一定要喝葡萄糖水來進行試驗嗎
在做葡萄糖耐量實驗中,大部分患者采用的是喝75g的葡萄糖來進行,那為什么要喝葡萄糖呢?原因是確診糖尿病不僅僅要看空腹血糖水平,還要看給你固定量的糖刺激后的血糖水平,也叫做"負荷后血糖水平"。
負荷后血糖能告訴我們什么,在進行5次取血中,我們得到的數據包括空腹,負荷后0.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糖,還有各個時間段的胰島素、C肽等。
葡萄糖耐量試驗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糖尿病篩查試驗。在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單純餐后血糖高的比例達50%,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餐后血糖高的比例達到了75%,因此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就可以根據餐后血糖來確診單純測空腹血糖漏掉的75%的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耐量試驗說的直白點兒就是通過給你大量的糖分,"給你點壓力"看看你的胰腺功能還行不行。
但并不是所有的葡萄糖耐量試驗都采用葡萄糖水,臨床上有時采用的是饅頭餐試驗,使用的是100g饅頭,其中含有的葡萄糖量也是大約75g,饅頭餐試驗用于那些飲用葡萄糖水會出現惡心、嘔吐者,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也采用饅頭餐試驗,是因為飲用葡萄糖水會使血糖急劇升高,有酮癥酸中毒的可能。
國外均采用葡萄糖水進行糖耐量試驗,為什么?這是因為國外沒有饅頭啦!
適用人群:2型糖尿病的篩查;胰島功能的檢測;治療方案的選擇;糖尿病的分型;低血糖原因;24-28周的孕婦篩查妊娠糖尿病。
其他時間段的血糖還需不需要檢測
在葡萄糖耐量試驗應用的過程中,經歷了多點測血糖如5次甚至7次,目前臨床上多用2點法,也就是空腹和服糖后120分鐘,采靜脈血進行檢驗。
在流行病學上顯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異常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存在明顯相關性,因此將這兩個點界定為糖尿病的診斷截點。
從急性糖尿病診斷而言,空腹血糖與負荷后2小時血糖是OGTT中最重要的兩份數據。診斷不同的糖代謝異常狀態,如正常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異常(IGT)都是根據這兩個點做出的判斷。
那既然這兩點血糖基本就能解決問題,還需不需要檢測其他時間段的血糖。
正常人體中在葡萄糖負荷后胰島素分泌反應非常迅速。在胰島素分泌的雙向分泌模式中,胰島素分泌可在20分鐘內抑制糖異生的90%,同時早時相胰島素增加外周組織的葡萄糖攝取效應,快速提高組織胰島素濃度,以口服內皮屏障作用,加速靶組織生物學作用的發揮。
由此可見,負荷后1小時血糖水平與急性胰島素分泌反應及組織效應等都明顯相關。
面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通過1小時血糖水平來判斷以后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一定程度上由于現在所采用的的2小時血糖標準。提示在0GTT的所有點血糖中,1小時血糖對未來糖尿病的發生預測作用最大,超過2小時負荷血糖。
經對正常人群進行的OGTT試驗觀察從空腹到負荷后3小時,每半小時取血1次,得到7個點的血糖數據,有了臨床醫生可能想不到的實驗結果。根據血糖值的高低及在OGTT實驗中血糖的波動次數發現血糖曲線呈現先升高后下降(單相曲線),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雙相曲線),血糖升高、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3-5相曲線,結果發現,只有一半的患者呈現單相曲線變化。研究表明,血糖波動次數越多,說明糖代謝功能狀態越好,B細胞功能也越強,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越強。這可能與胰島B細胞脈沖式分泌是否完好有關。
但是為什么我們在臨床上很少見到多相的患者呢?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
取血的次數少,不能看到本應該出現的曲線變化。
做OGTT的患者時高危或者已經發生了B細胞功能受損,所以曲線變化以單相曲線為主。
臨床上如果遇到1小時血糖低于2小時血糖的患者,或者看到多相曲線的患者,這是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良好的表現,不是護士抽血貼錯標簽或者檢驗順序發生了錯誤。
綜上所述:葡萄糖耐量試驗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篩查糖尿病的一種辦法,它主要是通過糖負荷來觀察胰腺分泌胰島素的情況。
目前多采用2點或3點血糖觀察,但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多點檢測。
葡萄糖耐量試驗中多相曲線可能更能反映患者胰島功能良好。
#健康科普大賽#
#清風計劃#
馬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