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就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充分肯定中小企業作用的同時,《指導意見》提出研究促進中小企業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等進行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發放長期貸款,開發續貸產品。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作為一種新型投資模式與融資渠道,供應鏈金融行業在我國不斷發展成熟。
天首基金分析認為,當前,隨著國家大力提倡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尤其是鼓勵以金融支撐實體產業,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最新風口。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存量空間巨大。
直擊中小企業融資難 供應鏈金融作用凸顯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數據顯示,我國各類企業已超3100萬戶,其中99%是中小企業。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中小企業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企業管理水平低下,企業發展缺乏戰略規劃,市場生存能力不強。二是中小微企業受實力所限,很難提供銀行認可的抵押物。三是中小微企業信用程度低。四是中小微缺乏有效的融資路徑。
天首基金認為,供應鏈金融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創新,填補8%-20%的融資利率空白,打開中小企業融資閥門。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供應鏈金融“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開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
國家鼓勵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
天首基金指出,鑒于供應鏈金融對我國金融服務的有益補充,以及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除今年的《指導意見》外,2017年10月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2017年8月國資委《關于進一步排查中央企業融資性貿易業務風險的通知》推動國企退出供應鏈金融領域,給予市場力量更大空間。
供應鏈條一體化初步成型
天首基金認為,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具備實踐供應鏈條一體化的能力。以互聯網改造供應鏈金融——即供應鏈3.0,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科技強化風控手段,幫助外部金融機構鏈接更多快速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當前,2%-13%左右的利息差仍然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盈利模式。除此之外,部分參與主體也開拓了自己的增值業務。
供應鏈金融將是下一個萬億藍海市場
當前,供應鏈金融被逐漸應用在汽車、三農、醫藥、大宗商品和批發零售等領域,并且正在向更多行業和國內流通下游鏈條滲透,一個萬億藍海市場正呈現在投資者眼前。
對于投資者而言,供應鏈金融可以為投資人帶來較高的資金回報,且資金回報率與央行基準利率關聯不大。供應鏈金融收益率遠高于銀行理財的4~5%,和地產、基礎建設的收益相當。此外,供應鏈金融投資還具有低風險及較好的流動性等優勢。
天首基金認為,供應鏈金融市場由于其廣闊的市場潛力加上政策“暖風”頻吹,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競爭當中,銀行、券商、私募等金融機構紛紛抓緊機遇、加速布局,蘊藏億萬機遇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