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9年6月12日至13日,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AI盛會- 人工智能峰會(The AI Summit)在英國倫敦召開。人工智能峰會作為2019年倫敦科技周(London Tech Week)的焦點,本屆峰會已邁向第四個年頭,超過兩千人參會,五百多位來自各行業的AI科技佼佼者輪番登臺發表精彩演講。2019年,利用科技加速商業轉型的企業會得到重點關注,作為峰會主題展之一的TechXLR8(歐洲最大規模科技展會)吸睛無數,與此同時,物聯網、云端、量子計算等主題的五個全球主要科技活動主題展今年仍是熱度有增無減。
中國人工智能教育獨角獸企業乂學教育-松鼠AI也受邀出席本次峰會,松鼠AI憑借著在“AI+教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與聲譽,合伙人梁靜在會議現場發表演講,介紹乂學教育-松鼠AI發展經驗和品牌成功歷程。梁靜作為本次峰會五百位受邀演講嘉賓之一,亦與諸多行業知名科技領袖同臺,分享AI與企業場景落地應用經驗。如羅爾斯?羅伊斯集團R²數據實驗室總監Caroline Gorski,英特爾人工智能產品部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Remi S. El-Ouazzane,美國知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博士,谷歌首席決策科學家Cassie Kozyrkov,戴森全球數據服務總監Ryan Den Rooijen。
乂學教育-松鼠AI合伙人梁靜發表演講
松鼠AI是國內智適應教育的領軍者,松鼠AI的智適應學習系統可以挖掘學生學習數據,通過AI無窮算力和智能化分析規劃學習路徑,利用學生的指數圖譜數據進行個性化教育輔導。
松鼠AI通過納米級的知識點拆分,通過AI精準分析診斷,判斷出學生的程度,進行定位和針對性教學,做到錯因重構知識地圖以及找到非關聯性知識點 ,將教育變成一個可定義、可量化、可傳授的一門科學。
作為整個亞太地區第一家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品牌,松鼠AI在AI+教育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發成果包括完整自主知識產權、以高級算法為核心的智適應學習引擎,松鼠AI智適應學習系統模擬特級教師,可比傳統教育效率提升5到10倍。在國內進行的多次人機大戰中,松鼠AI教學組8小時平均每個學生學習42個知識點,完勝真人教學組8小時平均每個學生的28個知識點。在技術優勢上,松鼠AI擁有MCM能力值訓練、錯因重構知識地圖、超納米級知識點拆分、非關聯性知識點的關聯概率、MIBA等多個全球首創AI應用技術,先后在AIED、AERA、IJCAI、KDD、ICML等全球頂級AI或教育學術會議上論文獲獎或受邀演講,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向世界展示中國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科技成果。
梁靜在演講中談到,近年來,整個教育行業已經涌現了一批聚焦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知識圖譜、AI自適應學習等方向的教育公司。梁靜認為:“AI顛覆傳統教育,最核心的還是要從根本改變教學的本質,從教學授課的內容、到教授知識的精準度、再到學習過程的實時監控評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教育。”
“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自適應技術,可以使新一代教師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提高教育產業的效率。”
從孩子學習上的痛點入手,乂學教育-松鼠AI創新性地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了教育領域。梁靜談到,用AI賦能行業,給中國孩子們帶來全新學習模式,松鼠AI主要解決了行業的兩大痛點。
一是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教育方案。
中國的教育體系是以班級教學制和班主任負責制的模式來管理和教育學生的,這一模式致使老師只能顧及到班級大多數孩子的水平,導致特別優秀的孩子“吃不飽”、成績相對落后的孩子“吃不了”的問題,長此以往,落后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便會越來越差。但基于人工智能去打造一個以學生個體為核心的學習體系,便可以針對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為他定制學習方案,可以對孩子精準畫像,通過知識圖譜加信息論對孩子做全面判斷。
二是通過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識別學生的情緒變化,培養孩子的能力、思想與方法。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能力的培養異常重要。一方面,乂學教育-松鼠AI可以把一個孩子的思想,能力和方法通過算法精準勾勒出來,同時給他提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松鼠AI直接建立了可定義、可測量、可傳授的學習能力模型。利用松鼠AI智適應學習系統,后進生也可以學習到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包括直覺判斷能力、三分理論法等等,從而真正掌握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
四年時間,松鼠AI已經累積學生數據近200萬,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簽署了近2000家學習中心。2018年松鼠AI總部加上全國學校的收入將近10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500%。在倫敦人工智能峰會上,松鼠AI作為中國AI+教育的代表企業,通過實際成果向全世界展現中國AI+教育的力量,也讓更多人了解AI賦能教育能帶來的紅利。
英國政府數字化、文化、媒體和體育大臣杰里米?賴特閣下(Jeremy Wright)發表的人工智能峰會歡迎辭通過歷史投射當代科技。他提到,人工智能峰會是倫敦科技周的亮點之一,而峰會一詞實際上是溫斯頓?丘吉爾在20世紀50年代創造的,盡管當時這位首相并不知道人工智能在現如今能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但是他于1941年成立中央統計局已然是人工智能的先驅之舉。當初“確保各部門之間統計信息的一致性”的理念,恰恰滿足了數據越是復雜繁冗時,其能帶來的益處也愈多。Jeremy介紹稱,英國的數字經濟正在以AI等新技術為動力,而英國作為歐洲領先的科技中心,其創造的十億級別的科技企業數量超過歐洲其他任何國家。2018年,英國的人工智能投資額度達到十億英鎊,超過德國、法國、荷蘭、瑞典和瑞士的總和。他重點探討英國政府官方如何引導引導新興技術的社會效益以及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危及社會的不利應用。英國的工業戰略將人工智能和數據確定為產業四大挑戰之一,憑借著世界領先大學的學術力量、良好的融資渠道和可信賴的公共機構,如NHS,英國有信心在未來幾年成為開發人工智能的領袖之一。同時,英國在生物醫學、法律、金融、研究和網絡安全領域擁有眾多組織,通過在其運營、產品和服務中應用人工智能,Jeremy稱這些組織亦會隨之變得強大。去年推出的人工智能部門計劃也正是來自集合包括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共十億英鎊的貢獻支持。另外,人工智能職業相關技能也是英國政府關注的重點。英國政府已經提供全方位的技能包,從終身數字技能培訓到數字技能合作,再到學校改進的計算機科學課程。英國另有投資8400萬英鎊,在由英國領先的技術專家領導的新國家計算機教育中心,為教師提供教授下一代人才所需的學科知識和支持。 六月時,英國總理宣布將投資1350萬英鎊用于新的轉換課程,以培養專業人工智能和數據技能。 該計劃將在英格蘭各大學提供另外2,500個名額,并將贊助多達1,000個名額,以改善未來AI工作人員的多樣性和代表性。他總結道,人工智能是使得經濟更健康、更公平的驅動力,同時也是我們在這個數字時代必須追求的目標。
羅爾斯?羅伊斯集團(Rolls Royce)R²數據實驗室總監Caroline Gorski發表題為“建立數字優先業務”演講。她向與會者介紹,羅爾斯?羅伊斯在建立數字優先業務中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從最初將數字化學習學院開放給所有羅爾斯?羅伊斯員工開始,十九門獨特的課程設計,隨后將其發展成數字化先鋒(Digital Pioneer)關系網,七十名員工也成為最早的先鋒成員,學院以及課程也在R²數據實驗室上線運行,數字化的培訓也見證了超過5,500名全球員工累計38,000學時的完整學習旅程。Caroline繼續道,這種教育培訓模式背后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框架,羅爾斯?羅伊斯面向各種不同類型、擁有不同知技能、以及不同專業領域經驗的學員,提供各類不同的學習資源以滿足其“各取所需”。也正是這樣的概念,羅爾斯?羅伊斯不僅能最大化地利用好市場中已有的學習資源,也能為自家員工提供“獨家”的量身定制學習材料。在其數字化元素中,學習人口從所有到許多再到部分呈現倒三角遞減趨勢,而學習完成度則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呈現正三角增長走勢。根據學習完成度來劃分,面向所有學習人口的是,基礎和初級課程,被稱為“學習大使”(Ambassadors);多數學習人口面向的是初級和進階課程,“學習先鋒”(Pioneers);而只有極少數的學員會最終走到倒三角的底部,完成專家級別,成為“實踐者”(Practitioners),并最終進入行業協會。由學習培訓展開,Caroline另分享羅爾斯?羅伊斯在產業AI中的突破三要素:一、創造價值,例如在EHM中的端分析和自動航運;二、提升生產力,例如VR為基礎的訓練,核電站鍋爐中的計算機視覺檢測運用;三、知識量的增加,比如制造生產量提高和服務。另外,羅爾斯?羅伊斯通過三個渠道教授數字化:激勵,學習和協作,2020年,羅爾斯?羅伊斯企業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并參與數字化學院,以社區為主導的自助服務學習和內容開發作為常態,數字化思維和數據創新專業知識作為核心技能也將隨之嵌入。
英特爾人工智能產品部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Remi S. El-Ouazzane演講主題則是“如何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他的建議簡單明了:首要增加人工智能的成功率
要思考周全,并且了解自身企業的生態系統,同時政策和方案需要安全透明。在自然語言處理的案例中,Remi以科大訊飛作為客戶舉例:科大訊飛的需求是隨著與日俱增的客流量,更快的服務也要保證。但是英特爾面對挑戰在于如何開發利用以云為基礎的環境但同時能保證其在進入新市場時維持靈動。英特爾給出的方案是利用最先進的CPU升級保證加速,并且同時能夠處理企業級別的應用。如此的解決方案也保證了更優質客戶體驗以及更佳的總體擁有成本(TCO)。在安全方面,英特爾和微軟同時都在努力以開源一舉推動同態加密。
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博士的“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oseph博士已經在過去幾年看到人工智能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但這些經濟背后的推動也正來源于政府的系統性支持,如果沒有政府作為中流砥柱,那么底層也將缺少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為決策者提供信息。高等教育是對于例如人工智能等等新科技的有效的試金石,如果通過教育,通過人工智能能夠成就社會進步的同時保有人類于社會中的體面尊嚴,那么這也就體現了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
Cassie Kozyrkov作為谷歌首席決策科學家,則分享谷歌“人類表現背后的自動化”。她開門見山地說,“人類的故事便是一個關于自動化的故事。”她認為,人類發明自動化器械等等,包括現如今的人工智能,出發點均在于將事情完成得更好。例如機器學習,這些自動化系統或者是人工智能,幕后勞動開發的總是人。那么不論是誰在做出主觀選擇,我們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以便在我們考慮這些系統以及生產它們時能夠做到這一點并且規避偏見。她強調,現如今,不僅科幻小說類的修辭會分散人性責任,從領導者設定目標一直到分析師和決策者檢查以及工程師提供的數據集,這些測試與運行都需要由統計人員和可靠的工程師建造按照安全規則完成。她總結,人類應該以史為鏡,理智從經驗中學習自身,并共同審慎地打造未來人工智能,而不是冒昧地追求推進。
戴森全球數據服務總監Ryan Den Rooijen的演講重在討論如何將客戶時刻考慮在開發中,“客戶在心,發明有數——戴森利用AI的經驗之談”。他認為,戴森通過三大要素定義合適且恰當的人工智能:在考慮到人的需求前提下,同時利用數據和算法補全以人為本的需求,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例如,大名鼎鼎的戴森吸塵器,就有利用AI算法來檢測吸塵表面,從而達到更精準的產品效果。
2020年人工智能峰會將在英國倫敦于六月十日至十一日舉辦。
丁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