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初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里頻繁出現有關P2P,或者P2P平臺暴雷的字眼,那么P2P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會爆雷?雖然天天都會聽到別人說,但是要真的說出具體的理解,卻說不出個所以然。自2014年成立的介貸網一直致力深耕于P2P行業,對于這個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今天就為大家逐一解讀。
P2P,全稱是Person-To-Person,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借錢給另一個人。這種交易方式和銀行業務有點類似,而銀行主要實現存錢、借錢,如果想要實現錢進錢出的操作,那就得有一個資金池。不過,一般銀行貸款需要抵押物(有價值的),加上銀行貸款流程和手續非常繁瑣、周期長,正是因為這些弊端,所以才產生了P2P市場。
最早P2P誕生在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尤努斯發現自己身邊有很多窮人,因為沒值錢貨抵押給銀行,所以借不到錢,但其實這群人并非賺不到錢或者不守信用,所以他創辦了一家叫格萊珉的銀行。他的借錢的模式是:不需要抵押就可以借到款,但利息會略高一些,同時也提高了存款利息,就是吸引更多有錢人來投資。這種模式瞬間填補了銀行貸款的缺陷,與此同時這種給借款人和投資人牽線搭橋的模式,逐漸衍變成為現在的P2P平臺。。
P2P平臺是什么?原來它是建立一個網站,缺錢的借款人將自己的信息放上去,投資人查看到信息后考慮要不要將錢借出去,而P2P平臺只從中賺取一些中介費,介貸網就是這么運作的。這么來看,P2P行業的發展不會有大問題,那為什么在中國之后會引發“爆雷潮”?從整個環境來看,P2P市場很大,缺錢的中小企業很多,P2P的門檻又比較低。
介貸網認為歷經“爆雷潮”被清盤的P2P平臺,主要有以下兩個缺點:
第一,P2P平臺自身實力不夠
P2P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平臺不顧自身的實力水平,承諾投資人高回報,對借款人放松風控標準,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大部分借出去的錢回不來,前期P2P平臺會自行墊付一部分,但是有些平臺的家底太薄,所欠的資金過多,最終只能自取滅亡。
第二,中國國內經濟形勢所迫
近幾年,國內的經濟形勢對P2P平臺有一定的影響。企業負債過高,國家要求去杠桿,導致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從P2P平臺借錢續命,一旦還不起錢P2P平臺也只能跟著倒霉。最終的結局是P2P平臺投資人越來越少,不少正常經營的合規平臺也倒下了。
隨著“爆雷”問題的出現,介貸網建議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一定要學習并了解P2P行業的相關知識,做好準備進入P2P圈子的功課,才能會有更好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相繼頒布一些政策加以調整,介貸網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會走得越來越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