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能源問題一直都是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之一。近年來,全球各主要國家都加大了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太陽能作為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新能源,在產業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
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漢能集團掌握著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漢能正式宣布進入薄膜太陽能產業,主要從事上游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以及整線生產線研發及銷售業務,以及下游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和能源應用產品的研發銷售等。據悉,該公司目前正著力培育21個獨角獸公司,未來有望憑借技術優勢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可穿戴裝備等各自細分領域大有作為。
技術領先5年,漢能創新優勢吸引世界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領導人談及了創新對于產業升級的巨大推動,同時他也強調,還將“大力優化創新生態,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技術創新的40年。幾十年民營企業能夠穩定增長、由弱變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靠的同樣是創新。
作為全國工商聯咨詢委員會首屆委員、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學習完政府報告,我們備受鼓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技術突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李河君當選第十一屆政協委員,致力振興民族實業,推動非公經濟,鼓勵清潔能源的發展。一年后,漢能投入薄膜太陽能市場,用實際行動推動實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尋求創新的中國企業家,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在《華為三十年》一書中曾寫道:成功國際化的企業中,90%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當你擁有一項無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將自然而然地獲得來自世界的合作伙伴。擁有強大算力的IBM,長期與萬達、軟銀、沃達豐等海外用戶合作。亞馬遜的云技術,同樣吸引著英特爾、西門子、德勤等海內外企業。
漢能收獲奧迪、波音、NASA等海外巨頭的青睞,同樣基于此。漢能成為最早在薄膜市場發力的中國企業。2012年前后,光伏企業進入調整期,漢能借勢收購了德國的Solibro、美國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和Alta Devices。這些企業都擁有業內頂尖的薄膜技術。
漢能在收購頂級技術后,同樣在做更進一步的嘗試。研發人員憑借原有技術,進行整合創新,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如今,漢能薄膜組件的光電轉換率不斷突破記錄。以Alta Devices為例,其單結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1%,第6次刷新世界紀錄。
如今,漢能已具備領先行業5年的技術優勢,截至目前,漢能在全球范圍內累計專利申請超過10200件,2018年每天申請專利超過30件;而今年,公司計劃專利申請數量達到20000件,每天60件。技術之外,漢能同樣在引領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今,他們實現了薄膜太陽能的全產業鏈覆蓋,能提供生產裝備和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交付及配套技術服務。
移動能源將掀起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
當前,我國面臨全球性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面臨擴大內需、調結構轉方式的巨大壓力,面臨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如何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國家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培育一批像高鐵、水電一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的移動能源正是這樣一個正在全球興起、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優勢產業。
移動通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移動能源就像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一樣,將會改變傳統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由傳統的集中供電,變成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能源將無處不在,這是一場能源利用的革命。
正如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所說,“移動能源時代,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讓每一個人與物都變身成為發電體。而薄膜太陽能就是‘人造葉綠素’,它能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
移動能源具備高科技+能源的雙重屬性,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六大項,能夠直接帶動電子、玻璃、鋼鐵等85個行業,改變了傳統能源的運輸和發、輸、配、送方式,從而使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這是一場不亞于互聯網變革的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
如今,移動能源的技術已經成熟,薄膜發電的轉化效率已經超過30%。簡單說,就是100個單位的太陽能,可以有30個單位不經過燃燒直接轉化為電能,而傳統化石能源只能利用1—2個單位,還帶來大量排放和污染。
把握機遇,布局全球移動能源產業
據知名咨詢機構埃森哲測算,到2020年,全球可開發的薄膜太陽能市場為114萬億,中國將超過20萬億,相當于我國汽車產業的3—5倍,將會形成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支持也為移動能源創造了發展機遇。2017年9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42號)》,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布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對新產品新業態、光伏智能創新和清潔能源智能升級和應用提出了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先進光伏產品與消費電子、戶外產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結合,鼓勵發展太陽能充電包、背包、衣物、太陽能無人機、快裝電站等豐富多樣的移動產品”。
至2019年1月,漢能砷化鎵薄膜單結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9.1%,刷新世界紀錄,在砷化鎵電池領域,漢能保持著雙結電池31.6%、單結電池29.1%、量產組件25.1%等世界紀錄;公司HIT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4.2%,刷新中國紀錄。目前,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累計專利數已超過10200件。2019年計劃再增加2萬件專利和1000個標準,累計突破3萬件。
2018年以來,漢能相繼推出單玻漢瓦、漢墻、漢路、漢包等創新產品。“漢墻”采用全球先進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兼具安全性與發電性能,是全球首套“發電墻綠色系統解決方案”;“漢路”是目前北京地區建成的第一批商用的薄膜太陽能發電道路,將柔性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封裝在透光路面材料內,白天吸收太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可以將其儲存起來,夜晚儲存的能量可做發光夜景,冬季還可以通過傳感器控制的自發熱融化冰雪。“漢包”則在實現背包功能的基礎上,配備的5000mAh儲電容量可通過薄膜太陽能技術,隨時儲備電量,解決用戶應急充電需求。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綠色建筑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漢能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發電墻全球潛在市場規模達到20萬億元,每年增量也在1萬億-2萬億元。 埃森哲調研報告稱,至2020年,薄膜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206 GW,約為光伏整體裝機容量的 24%。漢能作為薄膜發電領軍企業,其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