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一提到海鮮,就是大龍蝦、大螃蟹、帝王蟹、海參、鮑魚、魚翅之類的。其實海鮮只有那么幾種嗎?其實不然,海洋里的生物有210萬種,遠遠超過我們普通人類的認知,而且還有更多的未知生物。連人類自己都是從海洋生物進化來的,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海洋。
在我們人類經常食用的上千種海鮮里,有幾十種螺類,被稱之為“小海鮮”。這些海洋中的螺類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高蛋白、低熱量的典型食物。今天我們就來介紹10種常吃的螺類,請收藏!
海螺,最為常見的螺類,也是吃得最多的螺類。生活在巖石、碎珊瑚底質的海底。行動緩慢,有堅硬的外殼保護,使自己不受傷害,以海底的海藻和微生物為食。市場上出售的海螺大小都有,大的有一斤多重,小的一斤有二三十個。海螺肉的口感鮮美彈牙、緊實而有彈性。海螺的吃法有很多,原味、醬爆、爆炒、刺身等多種做法。
香螺,中國特有的螺類,生活在中國北方沿海,以渤海灣、黃海、東海數量最多。外殼的顏色是淺褐色,生活在淺海的海底,以藻類和微生物為食。香螺之所以稱之為香螺,跟它的肉的味道很香甜,口感雖然沒有海螺的韌勁足,但是口感更嫩,尤其是尾部的黃,吃起來真的是真香。(小貼士:所有海螺尾部的黃都是可以食用的,我們海邊人吃了幾千年了,網絡上的視頻不是海邊人的吃法。)
轉螺,學名銹凹螺,俗名“偏腚波螺”。這種螺是圓錐形的體型,在淺海岸邊非常常見。一到海邊退潮時,岸邊得礁石、石塊下面經常能找到它,個頭不大,屬于小型螺類。轉螺的肉質非常細嫩,入口有微微的彈性,嚼起來越嚼越香,而且又很嫩滑。
辣螺,學名疣荔枝螺,生活在溫帶海域的淺海的礁石上。每當退潮后,礁石上、石頭底下都有辣螺的蹤跡。辣螺的肉尾部有辣味素,所以吃起來有點微微的辣味,所以稱之為辣螺。辣螺的肉緊實有彈性,略帶苦味和辣味,味道非常鮮美。也是海邊能自己撿到的野生螺類之一。
釘螺,一種長得像大釘子得螺類。這種螺全國各地都在吃,是下酒神器。釘螺主要是海里生長,也有淡水養殖的,殼很硬,尾部很尖。這種螺吃以前,需要把螺的尾部剪斷,然后再烹飪,吃的時候才能把肉吸出來。一般做法有醬爆、麻辣,下酒非常棒。
花螺,非常漂亮的一種螺類,堅硬的外殼上有著深褐色的斑點。個頭跟香螺差不多大,但是沒有香螺那么圓。花螺肉質非常嫩滑,富有彈性,鮮嫩的螺肉、外加漂亮的外殼,使得很多人都喜歡。生活在淺海底部的礁石上,以海藻為食。
短濱螺,俗稱屎菠螺,為啥叫屎菠螺呢?“屎”的意思也就是“小”的意思,小孩子也被俗稱為屎孩子。在北方沿海退潮時,所有的礁石上都會有滿滿的短濱螺。這種螺繁殖非???,個頭不大,是海邊最常見、數量最多的螺類。由于個頭小,所以市場也沒有賣的,自己隨便到海邊一抓一大把。短濱螺的肉雖然不大,但是卻很香、很鮮,無論下酒、當零食都很棒。
花冠小月螺,螺體呈圓形,螺口有個鼓起來蓋。別的螺都是薄的一片,它卻是硬硬的厚厚的如半圓凸起來的硬蓋。這種螺在青島海邊常見。退潮后,礁石上、石頭底下有很多。肉很香、有點微苦、肉質鮮嫩有彈性,是非常好吃的小型螺類。
海瓜子,學名縱肋織紋螺,這種螺很小,個頭跟瓜子一樣大,所以俗稱海瓜子。小型螺類這種螺非常小,肉不容易挑出來,吃的時候用牙把它露出的那一部分肉咬住,一拽肉就出來了。這種螺肉質緊實有彈性,越嚼越香,鮮美彈牙,適合辣炒或者醬爆。
灘棲螺,俗稱搐菠螺、吸菠螺。因吃肉的時候需要把肉吸出來而得名。這種螺外形跟釘螺一樣,但是個頭很小,外殼很堅硬,尾部很尖。吃的時候需要把它的尾部插入鑰匙尾部的孔洞里,用手使勁一別,別斷了后就可以從頭部把肉吸出來了。肉質很嫩、鮮味十足,上個世紀7七、八十年代,是很多人海邊人的小零食。
好了,海邊人常吃的10種螺類就介紹這些。作為小海鮮中的主力軍,螺類的海鮮給海邊人的餐桌上增添了很多美味的食材。這些食材好吃又不貴,營養又豐富!
丁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