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段時間,中國神舟十四號飛天成功。目前,搭乘載人火箭的三名航天員已經正常在軌工作。
這次的成功飛天再一次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提升。在這里也期待三位航天員,圓滿完成任務,凱旋而歸。
在太空建立空間站是很多國家的夢想。目前,在世界眾多國家中,美中俄三國具備航空航天能力且排名數一數二。
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太空中,每個空間站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關于這個問題的說法各有千秋,有人認為空間站距離地球有足夠遠的距離,不受地球萬有引力的影響。也有人認為,空間站進入太空之后,太陽,地球,月亮等之間的引力相互抵消。
不過,這兩種說法都不靠譜。
地球外層有大氣層的保護,穿過大氣層之后的空間屬于太空,太空與大氣層之間的界限被稱之為“卡門線”。
在距離地球400公里左右,距離卡門線100千米的空間站位置,會存在一定的稀薄空氣。存在空氣就意味著物體飛過會產生摩擦,摩擦就意味著有一定阻力。
阻力越大,空間站使用的燃料會越多。
之所以選取這個位置,是因為經過計算,這個位置所使用的燃料最少的同時還能保證空間站的穩定運行。
空間站在太空中保持穩定的飛行實現的前提條件就是空間站需要保持有一定的飛行速度和不墜落。
目前,空間站每天可以繞著地球飛行19圈,每96分鐘可以繞地一圈,每秒鐘的速度大概是7.8公里左右,每小時的速度是2.8-2.9萬千米每小時。
要知道,高鐵的速度也不過每小時幾十千米,這個速度看起來已經是非常快了,但是,這個速度對于空間站而言剛剛好。
為什么這么說?
根據物理學發現的第一宇宙速度,如果想要飛船安全進入太空,必須讓飛船的飛行速度必須超過第一宇宙速度。
進入太空之后,飛船的速度必須等于第一宇宙速度(7.8-7.9千米每秒),只有飛行速度與第一宇宙速度相等,才可以保證飛船的返回。
若飛行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無論是空間站還是飛船都會以每天掉落70-120米的速度墜落。
如果不加以修正,3年左右的時間,空間站可能就會發生墜毀事故。為避免此類事故發生,各國航天員都會定期派遣航天員對空間站進行修復。
保持與宇宙第一速度同樣的速度是空間站穩定飛行且不掉落的一個原因。
在眾多自然現象中,有一種現象叫離心率,離心率可以維持空間站可以穩定的繞地而行。
離心率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去游樂場坐過山車,旋轉飛機等刺激性項目。當一個人坐過山車的時候,會有一種“人往外飛”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離心率”。過山車速度越快,人往外飛的感受就越強。
如果把這個換到空間站的案例上,只要把空間站運行的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產生的離心力可以和地球受到的重力相抵扣,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飛行狀態,這個穩定狀態就是不會離開地球,也不會掉落。
這里說明的一點是,即使是空間站,還是會有重力的影響。我們所看到的航天員漂浮是因為其體重體積在宇宙范圍內都太小,空間站因為重量和體積就難以實現漂浮,必須依靠人為控制。
離心力是空間站不掉落的又一因素。
空間站如果想要在太空中穩定飛行,除了受到飛行速度、離心力、重力的影響之外,還受到能量的影響,空間站本身的能量是保證氣球飛行的重要前提。
在空間站外安裝有大量的太陽能板,這些板塊將吸收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這些電能足以保證空間站的穩定飛行。
安裝的太陽能板轉化為電能是空間站運行的又一個因素。
太陽能板是空間站長久運行的重要前提。離心率與重力的相互抵扣且空間站運行速度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三者綜合作用使得空間站不會掉落。
丁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