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藥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幾個部分都可入藥的植物或動物。不同的藥用部位表現出不同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這也是中藥里面比較神奇的一件事。今天講的是茯苓。茯苓茯苓,其實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因為它是一種菌類。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你可
中藥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幾個部分都可入藥的植物或動物。
不同的藥用部位表現出不同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
這也是中藥里面比較神奇的一件事。
今天講的是茯苓。
茯苓
茯苓,其實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因為它是一種菌類。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一塊大蘑菇,只不過是長在地下。
在《神農本草經》里,茯苓被列為“上品”,認為“久服能輕身延年”。
茯苓在臨床用的很多,它藥性平和,能健脾安神,利水滲濕,所以日常養生也經常用到它,很多超市都有得賣。
顧名思義,茯苓皮就是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釆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塊”時,收集削下的外皮,陰干。
因為只是茯苓菌核外皮,所以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的效用已經微乎其微了。它味甘淡而性平,主要功能就是利水消腫。李時珍形容它“行水而不耗氣,勝似大腹皮”。
平時驗收要注意看看茯苓皮有沒有洗干凈,是否含泥沙太多。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肺、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消腫。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多于7~9月采挖整個茯苓,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
茯苓在加工時,主要就是將菌核內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者1cm左右的小方塊,這就是最常用的茯苓即白茯苓。我們現在見到的基本上都是這種。
白茯苓的功用,主要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兩個方面,用于小便不利、水腫及痰飲等水濕、脾虛諸證。
?一般來說,如果醫生處方寫“茯苓”,慣例就是默認指的白茯苓。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赤茯苓和白茯苓是兩個品種的茯苓。
其實不是的,兩者本來就是同一來源,只不過靠近外層粗皮(茯苓皮)的為赤色,這就是“赤茯苓”。赤茯苓之下,然后顏色漸漸變白,也就是白茯苓。
簡單來說,由外至內的順序: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
赤茯苓的性味也是甘平,相對于白茯苓來說,赤茯苓長于寧心安神和利水滲濕。(中醫對紅色能安神似乎有點執著?)
歷代中醫對赤茯苓的運用,常見的有小便短赤、淋漓以及心煩不寧諸證。
陶弘景曾有一句話區分赤茯苓和白茯苓的功效:“茯苓,白色者補,赤色者利”。
也就是說,白茯苓更偏于健脾益氣,而赤茯苓更偏于利水滲濕。
平時驗收茯苓(白茯苓)的時候,有時會看到來貨摻雜一些顏色較深的茯苓,其實就是靠近赤茯苓的部位,或者本身就是赤茯苓,我覺得對藥用功效其實影響并不大,但是賣相不好看,消費者不喜歡。
由于茯苓是附著松樹根而生長的,如果剛好是環繞松根生長,就會形成松根貫穿茯苓的景象。
帶有松根的白茯苓,切成方形薄片,就稱為茯神,別名“抱木”,這個別名真是非常形象。
曾經有患者跟我們投訴,說她的藥(茯神)里面竟然還有一段木頭,看起來就像是紅酒的瓶塞!
其實這是正常的,茯神帶有松木才是好的?。ó斎灰懦藶樵旒俚那闆r哈)。
“茯神”這個名字首見于《名醫別錄》, 書中對它的描述是:“(茯神)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功能寧心、安神、利水。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p>
由此可見,茯神的性味和茯苓是基本相同的,但在歸經上略有差異,茯苓擅長入脾腎二經,茯神擅長入心經,茯苓健脾強于茯神,茯神安神優于茯苓。
剛剛說了茯神,那么茯神木就是茯神中間的那條松根了。
茯神木味甘而性平,有平肝安神之功。歷代中醫常將其用于驚悸健忘、中風不語,腳氣、 轉筋。其實現在基本不用了。
《本草綱目》對茯神木的介紹:“茯神木主治偏風,口面斜,毒風,筋攣不語,心神驚掣,虛而健忘,治腳氣痹痛,諸筋牽縮。”
個人觀點:茯神木跟茯苓的功效其實已經沒什么聯系了,只不過它作為茯苓的培養基,跟茯苓產生過一點瓜葛,本質上它還是一段松木。
?最后再說明一點,在實際運用中,中藥方劑里的“茯苓”,其實都是專指白茯苓。如果醫生要用其余的茯苓皮、赤茯苓、茯神、茯神木等,都需要特別注明。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