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中國北京到阿聯酋迪拜,只需要2~3個小時,這可能嗎?總部位于北京的航天運輸公司(凌空天行)開發了一種超音速客機,其飛行速度為每秒1英里(約1.6公里),是超音速客機協和飛機速度的兩倍多,旨在實現這一目標。根據該公司發布的宣傳視頻,一架載有
從中國北京到阿聯酋迪拜,只需要2 ~ 3個小時,這可能嗎?
總部位于北京的航天運輸公司(凌空天行)開發了一種超音速客機,其飛行速度為每秒 1 英里(約 1.6 公里),是超音速客機協和飛機速度的兩倍多,旨在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該公司發布的宣傳視頻,一架載有 12 名乘客(無需頭盔或宇航服)的高超音速客機安裝在三角形結構下,兩個助推器朝向天空,垂直發射并在到達巡航高度時分離。它以每小時 7,000公里的速度飛行,并垂直降落在目的地。
該公司計劃在 2025年進行首次亞軌道太空旅行試飛,2030年之前正式啟動高超音速客機。
中國不僅瞄準了以高超音速直接連接兩點、面向商務旅客的“點對點(PtoP)”型飛行,還瞄準了潛在收益性高的宇宙旅行利基市場。因此,高超音速客機的開發得到了中國投資界的重要支持。
火箭科學
中國與火箭技術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中國金王朝與蒙古帝國發生戰爭的1232年。中國弓箭手用裝滿火藥的竹筒裝在箭上,發射時可以點火的火箭式武器“火箭”,連續發射火箭,擊退了蒙古侵略者。
根據加拿大研究公司 Emergency Research 最近的一項分析,全球亞軌道和太空旅行市場收入以 16.8%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市場規模在 20 年內達到 4.237 億美元,預計還會增長2016 年達到 14.4 億美元。
令人興奮的太空旅行
到目前為止,亞軌道飛行作為一種從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對于喜歡宇宙的人來說,空間氣球(高空氣球)、可以體驗無重力的滑翔傘飛行(拋物飛行)等樂趣的選擇正在擴大,據說在不久的將來,宇宙行走也可能成為可能。
美國太空公司 SpaceX太空飛行任務“北極星黎明”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場發射。宇航員將在軌最多停留5天,并首次進行商業艙外活動。該任務將成為今后月球和火星載人飛行的跳板。
但是,宇宙旅行的費用是天文數字。去年12月,格林納達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常駐代表、密碼資產(虛擬貨幣)“加速器”的創立者賈斯汀·森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中標了美國航天企業藍色起源的可再利用火箭“新謝潑德”的座位。
中標資金全部捐贈給了藍色起源的財團“未來俱樂部”。該基金會支持航天領域的慈善機構,鼓勵下一代年輕人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尋求職業生涯。據悉,賈斯汀·森計劃與5名宇航員一起在今年下半年乘坐“新謝潑德”飛船進行宇宙飛行。
去年12月,日本時尚大亨前澤友作、制片人平野洋三、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米蘇爾金在支付了約8000萬美元的往返票價,于國際空間站(ISS)停留了12天后,乘坐俄羅斯宇宙飛船聯盟號安全返回地球。
另外,美國宇宙企業維珍銀河正在以每個座位4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預定在今年10 ~ 12月開始的90分鐘宇宙飛行。
維珍銀河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科爾格拉齊耶在一份聲明中說:“人們對太空旅行的需求很高,座位的銷售速度比預定的速度更快。”,據該公司介紹,到目前為止已售出約700個席位。
但是,由于宇宙旅行價格昂貴,至少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是超級富裕階層獨占了市場。
咨詢巨頭埃森哲的全球航空和防衛產業的高管約翰·施密特說,“對于百萬富翁來說,太空旅行仍然是一個新領域。”,他還表示:“宇宙旅行的成本急劇下降,要達到超過富裕階層的廣大階層,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高超音速飛機商業旅行的可行性
美國宇航局(NASA)去年發表了兩項有關高超音速飛行器商業飛行的大規模市場調查結果。
第一個是德勤有限公司的一項由美國宇航局支持的研究,該研究量化了超音速商業飛行的可行性,巡航馬赫數(2.0-5.5)和乘客數(20、50、100),以及三者的所有組合飛行距離的主要變量(約 4,600 至 16,600 公里)為商業案例建模。
該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速運輸的可持續需求十分充足,“需求很有可能來源于定期航空旅客運輸(航空公司的服務)和私人噴氣式飛機事業(包括包機服務、噴氣式飛機卡或會員制模型)”。
分析表明,全球跨洋航線是定期航空運輸服務市場的主要門戶:紐約-倫敦、邁阿密-圣保羅、紐約-巴黎、洛杉磯-悉尼、悉尼-新加坡。據說是超音速飛行最有前途的城市組合。
在這份報告中,包括每年225萬名乘客和165億美元收益的可能性在內的90條橫跨大洋的航線被劃分為可對應的市場。另外,從航空公司的角度來看,“價格在1億4600萬美元以下的高速飛機,無論是對航空公司還是對個人來說都很有吸引力”。
第二個是美國宇航局NASA與Bryce Tech(太空研究和咨詢公司)和SAIC(科學應用國際)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該調查創建了 2 到 7 馬赫速度的未來需求和商業模式,并預測到21世紀60年代的優質航空旅行需求。通過乘客收入和資產水平評估減少飛行時間的支付意愿。結果發現,在300多個城市的組合中,高速商業飛行和普通飛行都是可能的。
時間最重要
英國航空航天制造商 Reaction Engines 總裁亞當·迪塞爾 (Adam Dissell) 說:“問題是有多少人愿意每天支付一等艙的正常票價,速度要快三到四倍。”,乘客是否愿意支付雙倍的價格在英國旅游?這個比例很重要。”
該公司為高速飛機和宇宙飛船開發了以氫為燃料的新型發動機“復合預冷空氣呼吸火箭發動機(SABRE)”,在世界極超音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SABRE是兼具噴氣發動機的燃料效率和火箭發動機的功率和高速性的獨特發動機,是針對從跑道起飛后能加速到音速5倍的高超音速飛機而設計的。
迪塞爾表示,“SABRE非常自然地適合高速PtoP系統、亞軌道系統和軌道系統。這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從零開始發明新的推進周期是一大事業。”。他還介紹了超音速客機和高超音速客機之間的主要優點。
協和號超音速客機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馬赫。但是,達到2馬赫需要加速和上升,并不是在飛行中一直保持2馬赫的速度。
從紐約到倫敦,從機場到機場需要10個小時,而超音速客機只需要7個小時。但是即使縮短了時間,也無法挽回商務客人的一天。
據悉,如果乘坐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的高超音速客機,上午從北京出發,下午在迪拜參加會議,當天就可以返回北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準備開發高超音速客機
為了讓高超音速飛行不僅僅局限于超高凈值旅客,而是成為更廣泛的商務旅行市場,跨越重重障礙,世界上的航天飛機制造商需要充裕的資金。在這里登場的是善于鎖定新的市場機會并擴大規模、降低消費者價格的中國。
在中國,有支持衛星技術、月球和火星著陸、行星際航行、深空探測等各種各樣的努力的國家主導的發展藍圖,已經在宇宙領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白皮書,中國描繪了強化太空經濟目標的計劃,其中包括人類的高速運輸。
例如,2018年3月,中國宣布正在開發265米長的風洞。該風洞由中國科學院高溫燃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開發,該風洞可用于測試以最大馬赫25(時速約30625公里)速度飛行的高超音速飛機模型。
可能已經看到了極超音速機實現的征兆,但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最大的課題之一是在這個領域需要稀有的技術。各國政府正在投資研究和試驗性的項目,探索可能性,正在開發極超音速機的制造技術。
王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