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月20日下午,小米發布會如期舉行;3個小時的發布會,雷軍再次創造了集團史上最長的發布會記錄。對于這場發布會,不同領域的人有著不同的視角和觀點:來自米粉的追捧,來自同業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來自發燒友的吐槽和來自自媒體的評頭論足,好不熱鬧。不
2月20日下午,小米發布會如期舉行;3個小時的發布會,雷軍再次創造了集團史上最長的發布會記錄。
對于這場發布會,不同領域的人有著不同的視角和觀點:來自米粉的追捧,來自同業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來自發燒友的吐槽和來自自媒體的評頭論足,好不熱鬧。
不過,這些都不是本文關注的焦點。在這次發布會上,“雷布斯”宣布今后的小米將專注于“創新和極致”,而將性價比的使命交給了紅米(Redmi)。
除了小米9產品的本身亮點以外,小米背后的品牌戰略才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一.小米9的那些亮點
本人非手機發燒友,對手機的各種參數和性能,基本處于一個文盲的水平。因此這一部分,更多是對小米9特點的一個簡要概括:
外觀:據說是全曲面全息幻彩設計,7.61mm的機身厚度;正面的屏幕采用的是水滴屏,據悉該產品的外觀由小米6團隊操刀設計。
硬件: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能打”,全球首發曉龍855與曉龍845相比,單核性能提升45%,GPU 性能提升20%,Aututu 跑分達到 38萬多分。不僅如此,還采用了Game Turbo 技術,能夠帶來更好地游戲體驗。
相機:這個是此次發布會的重點,所謂的AI三攝。對于技術小白而言,這無異于天書,還是引用雷軍的原話來感受一下吧。
雷軍宣布經 DxOMark 權威評測,小米 9 后置相機綜合評分為 107 分,僅次于華為的 Mate 20 Pro 和 P20 Pro 的 109 分,排名全球第三。其中視頻評分 99 分,排名全球第一。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快充、NFC等等性能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米粉勿噴)。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此次小米9的定價才是最關心的地方。從2999的96+128GB版到尊享版的3999,這一款最低價格不超過3000,頂配也沒有超過4000。
定價背后,藏著小米的品牌雄心和戰略。
二.小米的兩大問題
去年,小米集團成功在香港上市;然而表面風光的背后,是暗流涌動。伴隨著流動性的收緊、宏觀經濟的下行和互聯網行業的增長乏力;小米也越來越有些力不從心,從其股價走勢圖就能看出。
第一個問題:手機市場高速增長已經成為了過去時,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國產手機的黃金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整個手機市場越來越呈現出“頭部效應”,也就是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和蘋果,其他品牌早已淪為二線。反觀小米,在18年最后一個季度僅僅錄得不到2%的增長;面對新的形勢,小米似乎有些慢人一步。
第二個問題:性價比的束縛,這是一直束縛小米的一個“枷鎖”。在國內,小米的銷量日漸處于停滯,海外市場也面臨著OV華為等品牌的擠壓。
因此,小米才需要升級,需要品類戰略。
三.定位是小米品類戰略的最大障礙
如果說小米品類升級的最大障礙是什么?答案就是小米“性價比”的定位。
紅米的使命
去年,小米成立了新的品牌-紅米(Redmi)。而紅米的使命,就是接過小米“性價比”的旗幟,按照小米集團的部署,未來小米將死磕性價比,而小米則主打極致體驗,從而承接不同的任務。從數據上來看,Redmi Note 7發布不到一個月銷量就超過100萬。數據上,似乎還說的過去。
深陷定位陷阱的小米
所謂定位,就是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的一個詞匯。對于小米而言,這個詞匯就是性價比。性價比是小米成立之初,用來攻城略地的武器和法寶。這么多年過去了,小米在消費者心中始終是性價比的代表。
這是好事么?不一定。
正是由于小米過去的成功,讓小米在消費者心智中牢牢占據著“性價比”則個詞匯,而消費者的心智一旦形成,是很難更改的。
舉個例子,當我們談論手機的高端品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蘋果和華為,而不是其他任何品牌(鑒于三星手機基本淡出中國,這里不再提及)。而一提到小米手機,性價比三個字可謂是脫口而出。這就是定位的魅力,同樣的這對于品牌而言是一種束縛。就像香飄飄一樣,深陷過去的“杯裝奶茶的領導者”的定位。
也正是如此,所以才有了紅米的誕生。按照小米集團的規劃,紅米負責極致性價比,而小米則負責創新,未來將進入手機高端市場,與華為、蘋果競爭。
但是,事實從來沒有那么簡單。
或許小米還需要一個“金米”
所以紅米的出生,的確是有必要。但是,僅僅一個紅米還遠遠不夠。
對于品牌而言,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高端往下走比較容易,從低端往上則比較困難。類似于經濟學中的“棘輪效應”,也說明了品牌延伸存在的規律。即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延伸,往往會被視為識時務者;而低端往高端品牌走,往往被看做是不自量力。
紅米致力于極致性價比,但小米依然難以完全擺脫性價比的標簽。而且,盡管紅米開局不錯,但是紅米也面臨著來自其他OV(OPPO VIVO等品牌)低端產品的競爭。更何況,低端市場本身盈利能力就不,更不利于提升品牌價值。
而在高端市場,小米則面對的是華為和蘋果兩個巨頭。面對高端手機市場領導者的蘋果和華為,小米在產品體系、品牌運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定位理論告訴我們,面對領導者,跟隨者要采取不一樣的定位;正面對決是注定會失敗的。
反觀這次小米9,絕對配得上高端手機的稱號。但是,產品定價依然傳遞出了性價比的信息。這是應該極力避免的,正如很多網友留言。看了小米覺得華為5000元的機子不值這個錢;小米相對于他們,依然贏在了性價比上。你看,這就是性價比定位對于小米的束縛。高端手機品牌,談什么性價比啊,不存在的。就像奢侈品包包一樣,幾個購買者會在意其性價比?
如何破局?再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或許是一個可選的方法。要知道,華為和榮耀已經分家,小米完全可以成立一個類似于“金米”的品牌。主打高端市場,并且可以擺脫性價比的束縛。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
寫在最后
小米9的發布,向人們展示了積極的姿態。
面對不確定性的2019,小米依然任重道遠。在“性價比”的定位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的情況下,成立新品牌是一條路子。走或不走,都取決于小米自身。
正如一篇文章所說的那樣“小米手機需要第二次奇跡”,奇跡發生在哪里?讓我們拭目以待。
丁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