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全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5.4億人,其中,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的人數超過1.6億人。那么,城鄉居民平均養老金有多少錢呢?根據人社部官網發布的《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這篇文章顯示的權威數據,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全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5.4億人,其中,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的人數超過1.6億人。那么,城鄉居民平均養老金有多少錢呢?
根據人社部官網發布的《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這篇文章顯示的權威數據,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到2021年已經達到了179元。
而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是2987元,所以,城鄉居民平均養老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什么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水平比較低?什么時候能漲到每月1000元呢?
先來說說城鄉居民平均養老金水平為何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建立時間較短。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在2014年才正式建立,之前試點的是面向農民的新農保、面向城里居民的城居保,兩者在2014年才統一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建立時間比較短,導致參保人員繳費時間普遍不長,而且國家規定在當地新農保或城居保實施時已經滿60歲的人員,無需繳費,可以從2014年領取基礎養老金,所以,其中很多人領取的只是基礎養老金這一部分,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金是長繳多得,繳費年限短,就影響養老金水平。
第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總體繳費水平低。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繳費,各地設定不同的繳費檔次,參保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和能力選擇合適的繳費檔次。從實際繳費情況來看,由于參保人員主要是農民,經濟條件受限,或者選擇高檔次繳費的意愿不強,因此,導致實際繳費水平不高,很多人是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繳費,也就是一年繳費100元或200元。
養老金是多繳多得,只有多繳費才能多拿養老金,這么低的繳費,自然也會導致整體養老金水平不高。
第三,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總體水平不高。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職工養老保險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無需計算,而是直接規定一個數值,由財政來承擔支付?;A養老金包括中央基礎養老金、地方基礎養老金。
從基礎養老金水平來看,總體水平不高,目前中央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每月93元,多數地方的城鄉居民養老金也只有100多元,最高的上海也只有1200元。
另外,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上漲,只是基礎養老金的上調,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參與上漲,所以,這也導致了城鄉居民養老金的平均水平提升受到了影響。
再來說說什么時候能漲到每月1000元?
其實,城鄉居民平均養老金漲到1000元,需要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畢竟現在只有每月179元,還沒超過200元大關,距離1000元的差距較遠。
不考慮其他因素,假設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每年上漲20元的話,從179元達到1000元的話,也需要41年的時間。
不過,對于一些地區來說,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養老金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1000元,其中,上海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2021年就達到了1200元。北京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2021年達到了850元,平均養老金超過1000元也是指日可待。
對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來說,要想養老金能在1000元以上,需要把握兩個關鍵,第一個選擇城鄉基礎養老金高的地區繳費,參加城鄉養老保險一般是在戶籍地參加,但是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放開戶籍限制了,所以,你可以轉移戶籍到基礎養老金高的地區,獲得一個比較的起點。二是要提高繳費水平,提高繳費年限,選擇更高的繳費檔次,可以獲得更高的繳費補貼,這也是提高養老金水平的不二法寶。
歡迎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轉發!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