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位英國女性在節目中這樣說道"作為一個艱難的通行族,我每天都要忍受差勁的火車服務,中國人是怎么做的?"中國人的綠皮火車,欠債52683.72億,二十年間卻從未漲價。而英國的火車票,從1996年往后的20年里,票價一再浮動,很
一位英國女性在節目中這樣說道"作為一個艱難的通行族,我每天都要忍受差勁的火車服務,中國人是怎么做的?"中國人的綠皮火車,欠債52683.72億,二十年間卻從未漲價。
而英國的火車票,從1996年往后的20年里,票價一再浮動,很多英國人對國家的火車服務很失望,不僅僅是因為票價高昂,也因為在火車上一座難求,他們羨慕中國的綠皮火車。那羨慕中國綠皮火車的什么呢?
一 中國鐵路成"負翁",二十年不漲價
二十年前,從重慶開往遵義的5629次列車票價二十三塊五毛。二十年后,它還是二十三塊五毛錢,這趟9個小時跑完將近300公里的綠皮火車,是受無數老百姓擁戴的"通勤車",也是無數老百姓的希望之車。
從重慶到遵義,這條鐵路經過的地區經濟落后,農產品積壓滯銷,幸好有了鐵路,老百姓可以搭乘這趟列車將自家產品變成鈔票,發家致富,也因為老百姓手中錢不多,5629次列車的票價始終如一。
5629次列車只是一個縮影,縱觀中國火車票的價格會發現票價20年間,一直只是微調。京滬特快的硬臥火車票,20多年來基本都維持在304元左右,鄭州到北京的硬臥,相比較2005年的175塊,現在也只有163,不升反降。
但是這二十年里,漲的是物價,漲的是工資,唯有我們的火車票一動不動,堅持著低價,中國鐵路成"負翁",為什么呢?
二 中國貧富懸殊,"鐵老大"不能漲!
英國為何敢漲價,為何敢一次漲幅高達30%?畢竟因為英國是發達國家,簡而言之,漲了之后的價格也在民眾接受能力范圍之內。中國敢漲嗎?雖然不漲價的準確翻譯是——微調。
從2002年到2006年,火車票經歷了四次票價微調,浮動比例根據座位檔次不同有所差距,但調整幅度并不大。此外春運期間的漲價也是為了減緩鐵路壓力,錯峰出行。忽略掉微調,火車票的確沒有大幅度漲價。
我們看看坐火車多的都是哪些人?火車比起飛機和高鐵,速度慢,環境差。如果經濟實力允許,大家都會選擇更加舒適的出行方式。幾十塊上百塊的火車票,可能是一個農民工一天揮汗如雨的工資,可能是一個學生一周的生活費。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對中國城鎮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有人得出結論:中國前40%的家庭,擁有全社會82.6%的財富。底層20%的家庭,其凈資產只占全社會的2.3%。
我國貧富差距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了保證低收入群體的出行,實現社會相對公平,照顧這部分人的感受,"鐵老大"盡管負債虧損,也沒有漲價的理由。
三 堅持人民至上,中國鐵路有情有義!
區別于其他交通工具,承載著中國鐵路的火車不是冷冰冰的,是有情有義的!區別于其他國家,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低價火車首先是服務性的,公共性的,它的目的不是盈利。
它的定價是政府壟斷定價的固定價格,而航空公司的飛機票價格是激烈競爭后的市場定價。火車票穩定這是中國鐵路最明顯的特征,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中國鐵路火車票不漲價,一度虧損的背后是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對于中國鐵路而言,"可以不賺錢,但不可以不為民眾著想"。在綠皮火車狹窄的車廂上,有從農村里考到大城市的大學生,有懷揣鈔票返鄉回家的農民工,有拉著新鮮果蔬的菜農,低價火車票讓這些人敢坐車,能坐車,亦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鐵路部門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部門,第一屬性是國家屬性,其次才是市場屬性。維護社會穩定也是它的社會責任。火車票不能漲,也不敢漲。突然漲價,一旦超出大部分人的可接受范圍,無疑會造成抗議,引起民憤。
而在我國的社會制度之下,這種情況也是不允許發生的。這也就是為何頻頻虧損,鐵老大依舊穩如泰山的根本原因所在。盡管運營歷程穩居全球第一,它依舊沒有驕傲,依舊是有情有義的鐵老大,始終為中國人民出行保駕護航。
四 漲價聲一呼百應,鐵老大為何執著?
近些年來,對于火車票漲價的呼聲,從未停止。有人認為低價火車票促使更多的人選擇火車出行,或許本來沒有需求,但就是出于一種"占便宜"心理。從而占據公共資源,造成資源浪費。
例如薛兆豐教授,曾一度刊文表達對于低價火車票的擔憂。漲價聲一呼百應,鐵老大卻一票否決。在資源浪費和滿足需求之間,鐵老大義無反顧選擇了滿足需求,盡管這樣可能會犧牲掉自身的利益。但鐵老大以民眾利益為利益。
鐵路運輸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民生問題中的一環,如果無法保證最底層人民的出行,鐵路運輸再大的盈利對于國家和社會都是虧損。此外,中國鐵路網體系也在不斷健全,除了火車之外,還有高鐵。
高鐵體現的是時代的速度,而綠皮火車體現的是時代的溫度,火車票不漲才能帶給落后地區的人民更合適的出行方式, 高鐵票價靈活才能盈利來填補中國鐵路的虧損局面,所以,火車的票價不能漲。
二十年間,鐵老大力排眾議,以一己之力保持著票價平穩。鐵老大的不漲價,源于國家制度的優越性,源于中國的國情,源于中國鐵路利益的超脫性。中國鐵路的背后,是我們強大的國家,火車票價的穩定,得益于我們強大的宏觀調控體系。
作為一個普通乘客,我們無法扭轉中國鐵路虧損5萬多億的局面,但是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薪酬,以稅收的形式補給國家,補給鐵老大,無疑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欠債5萬多億,"硬抗"二十年不漲價,我們有目共睹,中國鐵路真的做到了!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