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一定看到過一個臉上掛彩的大熊貓吧!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工作人員介紹,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頭大熊貓靠在樹上氣喘吁吁,舔舐傷口。專家介紹,這頭大熊貓是雄性大熊貓,從生殖器官狀態以及臉部新鮮的傷口判斷,它可能是剛剛經歷過搶奪交配權,同性競爭,
你一定看到過一個臉上掛彩的大熊貓吧!
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工作人員介紹,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頭大熊貓靠在樹上氣喘吁吁,舔舐傷口。專家介紹,這頭大熊貓是雄性大熊貓,從生殖器官狀態以及臉部新鮮的傷口判斷,它可能是剛剛經歷過搶奪交配權,同性競爭,以及完成交配過程,正在樹下休息。
或許會有更多的紅外相機拍攝到大熊貓的野外生存照片和視頻,靜待更多好消息。
在我們的印象里,動物交配是一種先天行為,畢竟但凡是交配不積極的物種,都很難留下后代,早就已經在演化過程中滅絕了。但你知道嗎?別看野生大熊貓交配挺順利的,在人工環境下,大熊貓交配不是一般地難,甚至讓很多專家頭疼不已。
大熊貓
大熊貓交配的第一難,就是大熊貓發情期特別短,每年發情期只有短短3-5天時間。在野外環境下,大熊貓屬于獨居生物,只有到了快要發情時,才會跋山涉水,前往當地一些“相親角”,周圍的大熊貓都會趕來,增加了大熊貓與異性相逢的概率。
大熊貓們會在樹上或者石頭上蹭屁股,用尿液以及肛周分泌素留下發情信息,等待著異性的回應。
等到附近的雄性被吸引過來之后,大熊貓卻一反常態不再溫柔示人,而是占據著高大的樹木,讓雄性們開始同性競爭,只有獲勝者才可能會獲得雌性的青睞,然后完成交配。
由于大熊貓發情期非常短,為了確保能夠在發情期懷孕,雌性大熊貓們會不止一次地站在樹上“比武招親”,每次都會有一個勝利者與雌性大熊貓交配,如此可以確保雌性懷孕,又能夠讓最強壯者的基因得以傳遞,有利于大熊貓種群處于健康狀態,不發生退化。
然而在人工環境下,大熊貓不能再“比武招親”,而是“包辦婚姻”。但是大熊貓講究相互看上眼時,才會進行下一步動作,任何一方面單相思都難以完成交配,所以人工環境下,大熊貓交配擇偶是個問題,有時候連續相親好幾個雄性,雙方都不一定能完成交配。
即便完成了交配,為了大熊貓能夠懷上孕,以及盡可能地多懷上后代,人工環境還會安排一次人工授孕。
大熊貓交配的第二難,在于大熊貓需要學習交配技巧。
在野外環境下,大熊貓在未成年時,就會圍觀成年大熊貓的交配行為,從中學習交配技巧。而人工環境下的大熊貓難以有學習的機會,就會導致大熊貓交配能力較弱,有時雖然兩人看上眼,但卻始終無法完成交配,以至于錯過了大熊貓的發情期。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人員甚至給大熊貓播放“貓片”,希望它們能夠通過電視學會,不過一些交配能力較弱的個體,仍舊會存在交配難的問題。
現如今,隨著我國大熊貓數量的增長,以及野外大熊貓瀕危程度下降,為了讓人工養殖的大熊貓和野外大熊貓不產生較大的基因差異,工作人員還會讓雌性大熊貓“野外引種”,野外引種就是將人工環境下養大的,具備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大熊貓放歸野外,讓它們與野生雄性大熊貓交配,懷孕之后再將其帶回動物園或者養殖基地,如此一來,它的后代就兼具野生與人工環境下兩種基因,增加了兩者的基因交流。
大熊貓的繁殖
不止是交配,大熊貓懷孕和帶娃也都非常不容易。
首先是人工環境下,大熊貓的懷孕周期并不固定,有些短短80多天就能夠生育后代,有些則會懷孕200多天。
大熊貓幼崽又非常小,只有在臨近生產時,才能通過b超判斷大熊貓是否懷孕。
人工環境下大熊貓一般會生雙胞胎,對于大熊貓媽媽來說,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它,只用養一個孩子就可以了,所以體型較弱的一只將會被媽媽主動舍棄,只會撫育更加強壯的一只。
野外環境下,被淘汰的個體必定會面臨死亡,但是人工環境下,工作人員會采取“交換幼崽”法,讓大熊貓每次只撫養一只孩子,另一只在人工保溫箱內養育,每隔一段時間調換一次,讓每只幼崽都能享受媽媽的母親,提高了幼崽存活率。
為何仍要保護大熊貓?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持續保護大熊貓,大熊貓也在人類的保護之下,種群數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關于保護大熊貓的力度一直沒有改變。
可能會有很多人疑問,既然大熊貓已經脫離了瀕危,為何我們不集中資源去保護哪些更瀕危的物種?而是仍舊選擇保護大熊貓呢?
這是因為,大熊貓其實具有非常好的“傘護效應”,它像是一把保護傘一樣,保護它們能夠保護更多的物種。
大熊貓生活的地方還有其他珍稀物種,羚牛、金絲猴以及小熊貓、狼、熊等,我們為了保護大熊貓,修建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中組織清理小型水電廠,保護當地生態,保護當地物種多樣性,而這無形之中也保護了金絲猴、羚牛、狼等物種。
其次是大熊貓名氣非常大,而且憨態可掬,非常受人們歡迎。我們可以利用大熊貓的名氣,帶動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無形之中也保護了當地的其他物種。
還有,大熊貓的每一片棲息地,幾乎都有我國最重要的特有物種分布,比如:朱鹮,小熊貓等,只是它們的名氣不太高,專門為了保護朱鹮,可能吸引不到人們的關注,利用大熊貓的名氣,保護其他珍稀物種,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這方面來看,大熊貓雖然瀕危程度降級,但它們的保護力度不降反升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