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許多國家都有公墓,在中國,提起公墓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立刻想起八寶山公墓——這個號稱全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為顯赫,也是紅色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在這片公墓中,安葬了許多國家領導人和愛國志士,其中令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更是不計其數……八寶山公
許多國家都有公墓,在中國,提起公墓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立刻想起八寶山公墓——這個號稱全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為顯赫,也是紅色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
在這片公墓中,安葬了許多國家領導人和愛國志士,其中令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更是不計其數……
八寶山公墓的由來,英靈魂歸之處
八寶山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它坐落在石景山區的東大門,東林淀海的玉泉路,與人們印象中的不同,八寶山并不單獨指一座山,現在的人們一般將此地稱作“八寶山地區”,因此它是一個范圍概念,在八寶山地區的北部,依次排列了三座大山,山上修筑著各式建筑。
說起八寶山名字的由來,在《北京百科全書》中有這樣一種說法:
由于該地產出紅土子、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這八種礦產,八寶山因此得名,但也存在頗多爭議,有人說“八寶”是八種建筑材料,也有人說是佛教的八種圣物;
還有人因為曾經在這里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中剛好有八種黃金物件,八寶山才因此得名。
不管持有哪種說法,人們都認可八寶山名字的由來是與這“八寶”有關的,因此,這個名字就注定了此地不會太平凡,元朝的時候,此處有一座靈福寺,明清時期,此地就變成了太監們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
1949年12月的一個黃昏,從百忙之中抽身的周總理沿著中南海西岸散步,跟著他的還有兩名秘書,周總理心事重重,這時候的他在思考一個問題:
在經歷了千難萬險過后,新中國終于宣告成立,如今有了條件,身為國家領導人的他也有義務給戰爭年代犧牲的同志們一個安生之所。
第一交通要方便,以便以后群眾們方便祭拜,第二要環境優美,不能隨便選個地方,還有一點就是盡量不要占用農田,不要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吳晗感到有點吃驚,他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沒有想到周總理會因為這件事情親自找他,周總理嚴肅地說:
“你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小事情,這是件大事情,我們不能坐了江山過后就忘記了打江山的人,不能讓別人說共產黨無情無義,你們一定要在北京找個好地方,把烈士們的遺骨遷進去?!?/strong>
吳晗終于領會到了周總理的意思,認真開展了墓地的選址工作。
他們走遍了北京城周圍的郊區,一天,吳晗帶著有關部門的人員來到了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東部,他們看到這里的殿堂高大結實,建筑與建筑之間的格局也十分合理,同時環境優雅,周圍綠樹環繞,風景十分優美。
因為該地位于景區,所以交通也不成問題,吳晗便立刻拍板決定了這個地方,在原有了基礎上進行了一番改建,1950年,這座公墓便宣告建成了。
1951年4月,國務院批準在這個地方修建北京市革命公墓,同時頒布了《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規則》中規定,凡是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革命軍人和工作人員,在獲得申請批準之后,都可以安葬在這個地方。
1970年,周總理指出,八寶山埋葬了全國的烈士和中央領導,不應該僅僅屬于北京市,它是屬于全國人民的,故而將“北京市革命公墓”一名更正為“八寶山革命公墓?!?/strong>
“八寶山第一墓”——任弼時之墓
1950年10月27日,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在北京病逝,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逝世的領導人,他便被安排在八寶山下葬。
但是當時八寶山公墓建設工程尚未結束,對墓區的整體規劃也還沒有拍板決定,專家們在幾個方案中糾結不定。
專家們雖然決定將任弼時安葬在八寶山,但具體安葬在哪個位置,他們也還沒有確定,然而任弼時已經逝世,這件事情再也等不得,最后由中央拍板決定:在任弼時的墓址未選定之前,將他的遺體浮厝在八寶山。
所謂浮厝,就是用磚石將棺材墊高,高至離地面約三寸的樣子,而不入土安葬,采用浮厝的方式,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尸體不腐壞,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子孫在選好了墓址后,能夠輕易地遷葬先人,在墓址未定的情況下,用這種方式來安葬任弼時是再合適不過的。
由于尸體不久就會腐爛,故而工作人員只有兩天的時間來準備浮厝,為了保證浮厝的順利,公墓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誰也不敢松懈分毫。
在30日上午9時,任弼時的追悼會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前面的廣場上順利舉行。
上午12時,靈車到達了八寶山,在干部工人夜以繼日的努力下,任弼時同志的公墓宣告完工,浮厝的地方也已經打好了平整的浮臺,兩側布滿了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這些人都是當時社會上名頭很響的人物,擺在其首的那個,是毛主席送來的。
之后,隨著公墓第二期的工程展開,中央終于決定將任弼時的墳墓修建在公墓東北角的一處坡地上。
工作人員為這位革命家劃出了面積300平方米的墓地,墓碑、墓蓋一應俱全,在墓前還立著漢白玉打造的臥碑和立碑,立碑正面有毛主席親筆書寫的“任弼時同志之墓”七個字,背面則刻著任弼時的豐功偉績。
由于任弼時是第一個葬在八寶山的國家領導人,加之1956年,中央多位領導集體簽字,同意死后火化,
故而任弼時的墓地也成為了八寶山公墓中面積最大的一個,號稱“八寶山第一墓”。
任弼時早年投身革命,在黨的幾次重大決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他到處強調爭取群眾的重要性,在危難關頭他挺身而出,擁護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
隨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相繼爆發,任弼時沒有歇息,他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地完成了自己的所有工作,終于積勞成疾,于1950年去世。
任弼時為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在了紅色崗位上,黨和人民也不會忘記這樣一位偉大的同志,八寶山第一墓,任弼時受之無愧。
英雄長眠在了他深愛的土地,此處環境幽深靜謐,鳥語花香,任弼時終于可以好好休息。
名人墳墓——林徽因之墓
在八寶山中還安葬了許多為黨的事業做出貢獻的人,除了任弼時,此處自然不缺少其它大名鼎鼎的人物:
1955年,開國第一任副主席張瀾老人逝世,人們將他安葬在了任弼時墓地的旁邊,6月18日是瞿秋白同志犧牲二十周年的紀念日,黨又把他的遺骨也轉移到了八寶山。
在八寶山安葬的不只有政府高官和烈士,此處還安葬著像徐悲鴻、聞一多這樣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女子的墳墓,是絕對不可以被忽略的對象。
2012年4月1日,正是清明時節,許多民眾利用這個中國人祭拜祖先的傳統節日,自發地來到八寶山公墓,來對革命先烈進行祭奠,在這其中,有一座墳墓顯得分外“熱鬧”:
在墓碑前面放滿了鮮花,不同于其它墓地單調的菊花,在這座墓前還有白百何、康乃馨等各種各樣的花朵,憑吊者絡繹不絕。
碑上清清楚楚地寫了七個字:“建筑師林徽因之墓?!?/strong>
如果說民國時期也有“網紅”一詞,那林徽因就是當代頂流:良好的家教、較好的容貌、優秀的成績,還有同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間的感情故事,每一個標簽都是流量的爆點。
事實也是如此,盡管這位“民國女神”已經逝世多年,人們對林徽因的興趣也從未消減,探究她感情和生活的人從來不少。
近年來,媒體又拍出了許多與林徽因有關的電視劇,許多人都知道了林徽因的故事:在傳言中,她是徐志摩的白月光、金岳霖為她終生不娶、最終她嫁給梁思成,與梁思成成為一對神仙眷侶。
外人多對林徽因的感情生活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但是正如墓志銘上寫的,林徽因是一名建筑師,她從來不是只懂得談情說愛的繡花枕頭,
她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杰出的女性,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
在大學時期她便已經堅定了建筑這個自己準備終生從事的職業,當時的建筑系并不招收女學生,她便劍走偏鋒,登在美術系門下,卻選修了建筑系的全部課程。
光是這樣的堅決便已經戰勝了太多平庸的人,在跟梁思成結婚后,夫妻二人走遍了大江南北,對每一處古建筑進行考察。
大家閨秀出身的林徽因沒有絲毫的嬌氣,她的身影總是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地、殘破不堪的房屋,甚至為了一個數據,爬上一座又一座布滿灰塵的危樓的房頂。
很多古建筑正是因為夫妻二人的考察才得以被國家重視,在他們的功勞簿上便有“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這樣的名字,在今天它們已經變成了全國重點文物單位。
作為一名中國人,林徽因也從來不缺少中華兒女的氣節,盧溝橋事變發生過后,林徽因、梁思成二人為躲避戰亂不斷南渡,一路擔驚受怕,一家人時刻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危機感;但當她的兒子問她如果日本人打過來該怎么辦,林徽因淡淡地說:“門口不就是揚子江?!?/p>
林徽因為建筑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新中國成立后,這位偉大的女性參與了國徽的設計,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最后幾年,她正參與著八寶山公墓的設計。
為了紀念這位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建筑家,林徽因死后,她的丈夫梁思成親自為她設計了墓碑,將她也葬在了八寶山公墓中,在她的追悼會上,二人共同的好友金岳霖為她寫下一副挽聯,成為千古絕唱,挽聯內容如下: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八寶山公墓的現狀
春去秋來,酷暑寒冬,八寶山自然也同世間所有的地方一樣歷經四季,無數英靈在這處靜謐的地方安眠,時光就這樣靜默地流淌。
2020年,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這場變故正是新冠疫情,它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勢迅速席卷了全球,中國立刻采取了非常嚴格的隔離措施。
八寶山公墓的領導干部也立刻響應,及時對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查,實行動態管理,并做好游客的入園信息登記,公墓全體人員團結一心,勢必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4月4日是國家公祭日,在這一天,八寶山公墓的全體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默哀三分鐘,以告慰因疫情去世的同胞和犧牲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
2020年期間,公墓共接待了27038名掃墓群眾,完成了約代祭服務1159份,發放了六萬多支鮮花,八寶山的全體工作人員向國家和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1年,為了更好地管控疫情,八寶山公墓改變了入園方式,將線下預約改為線上預約,前來的游客可以通過公眾號提前預約,保險起見,園中規定,單次預約掃墓的人數上限為5人,并且居家隔離人員不允許掃墓。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是2022年的春節,不同于其它職業的人能在新年的時候回去與家人團聚,八寶山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已經連續3年“就地過年”,除夕當天,每一個部門都有員工堅守在崗位上。
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身為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管理辦公室的主任王靜說道:
“殯葬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每一具遺體都抱著尊重的態度,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strong>
參考文獻
八寶山的神秘面孔;中國知網;2012年4月15日
探訪八寶山革命公墓;中國知網
任弼時;讀秀網
港媒:清明佳節寄托哀思 名人墓地成追思新寵;中國新聞網;2012年4月5日
聚焦八寶山革命公墓改革:改建骨灰堂遇到阻力;中國新聞網;2012年4月3日
“太太的客廳”最后時光:1952“院系調整”前后的林徽因;中國新聞網;2020年11月2日
北京市八寶山人民公墓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北京公墓;2020年7月3日
八寶山革命公墓推出老年人祭掃綠色通道;北青網;2021年4月3日
新春走基層 堅守獻溫暖|他們傾心守護 溫暖生命最后一程;北京社區報;2022年2月
張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