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安徽臨江近海,位于我國華東地區,地勢比較平緩,氣候溫和,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印象中的安徽人都是吃苦耐勞、老實勤懇的,似乎沒辦法把他們和熱烈灑脫的白酒聯系在一起。不過,安徽可是我國盛產白酒的省份之一,在90年代,安徽曾有多款白酒進入國內白
安徽臨江近海,位于我國華東地區,地勢比較平緩,氣候溫和,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象中的安徽人都是吃苦耐勞、老實勤懇的,似乎沒辦法把他們和熱烈灑脫的白酒聯系在一起。
不過,安徽可是我國盛產白酒的省份之一,在90年代,安徽曾有多款白酒進入國內白酒利稅20強,總量僅次于四川省。
西不入川,東不入皖。
說的就是四川和安徽本省的白酒非常強勢,外地酒根本就沒辦法打進他們的市場。
在種類豐富多樣的徽酒中,有讓人“滴滴難舍”的沙河特曲,也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喝中華玉泉酒真遺憾!”的玉泉酒。
其中最叫人難忘的一款酒,釀酒的主原料是綠豆,當時的安徽人,喝過都忘不了,說是家喻戶曉也不過分,但卻因為沒有把握機會走出當地,還險些倒閉。
它就是明綠液
傳承千年的釀造工藝,在小小的綠豆上也能閃閃發光
1980年,安徽明光酒廠準備釀制一款新酒,他們果斷又大膽的選擇了綠豆作為釀酒的原料。明光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因此生產的綠豆粒大皮薄,既可入藥也可釀酒。
因此明光酒廠使用了自南宋流傳下來的獨有的釀造工藝,全手工釀制而成,獨特的技藝和原料一結合,為明綠液賦予了獨一無二的香氣。
酒液呈淡綠色,酒體豐滿,入口后豆香清淡幽雅,芳香濃而不艷,回味悠長。
初出茅廬便名滿華夏大地
因為口感絕佳,香型和顏色與一般白酒有著明顯區別,明綠液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還被《人民日報》、《經濟參考》、《北京晚報》等報刊譽為“酒中奇葩”,一些華僑喝過后更是將它視為“酒中珍品”。
一時之間,酒廠大門前絡繹不絕,來拉酒的大型卡車把104國道擠了個水泄不通。
未到花期便提前凋零
在90年代,本該是明綠液大展拳腳的時候,但明光酒廠此時卻因為經營不善,逐漸走上了下坡路,瀕臨倒閉。
一看情況不對,酒廠便在當地的扶持下開始準備引進資金,雖然經過了一番“搶救”,甚至還把口子窖的人挖了過來,但依然難挽下滑之勢。
現在明光酒業已經被古井貢酒收購,在強有力的扶持下,卻依然只能在安徽省內發展,甚至有不少酒友反饋近幾年新出的明綠液,已經明顯沒有90年代的味道好了。
時代在不停的變化,“酒香也怕巷子深”。像明綠液這種,酒質好但是走不出當地的酒不在少數。
杜康酒
曾經借著曹操的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乘著東風扶搖直上的杜康酒,如今也是少有人喝。
當初的“三分天下”給了山寨酒可乘之機,杜康酒的名聲被一再敗壞,等反應過來時,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雖說千人千味,但杜康的酒質是沒得說的,不少喝過杜康酒的人,反應還都挺好的。香泥封窖,低溫入池,混蒸續槽等工藝,讓杜康酒清澈透明,芳香濃郁,味醇甘美。
不過因為以前殘留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徹底解決,所以杜康酒這幾年的發展大多還是繞著原地打轉。
木臺厚道酒
貴州當地土生土長的一款大曲坤沙酒,酒廠坐落在有著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畔,距離茅臺廠距離不過千米。
釀造人是業內泰斗級人物,被譽為“茅臺八仙”之一的馮小寧,師承茅臺老廠長李興發。
采用貴州當地獨有的紫色土壤種植出的糯性紅高粱、優質小麥和赤水河源水,嚴格按照“12987+N”的工藝,經過“多輪次蒸煮發酵”,歷時1年釀制,5年陶壇陳放,待酒體中的有益微生物達到1200種時,方可出廠。
酒體微黃,獨具醬味,開瓶時的噴香讓人感到舒適愉悅,入口微甜,隨后窖香和花果香在口腔中爆開,微微的酸感使人口舌生津,過喉時柔滑順暢,有爽快之意。
因為酒質好,價格親民,所以這酒剛在貴州面世時,還一度引發了搶購熱潮,不少人走親訪友都會帶上兩箱。
不過因為酒廠一直專注于釀造好酒回饋酒友,沒什么精力做宣傳,造成了酒雖好卻走不出當地的現象,實在有點可惜。
在白酒市場百花齊放的今天,亦有不少明珠蒙塵,令人忍不住惋惜,你常喝的酒里有不出名的好酒嗎?歡迎分享。我是麟大官人,一個每天認真更新美食知識和技巧的博主,如果您覺得看完我寫的文章對您確實有一點幫助,歡迎您關注我每天學習更多知識,麟大官人非常感謝您的厚愛!美食的道路上一起加油吧!!
(本文頭條首發,由“麟大官人”原創制作,未經授權嚴禁搬運抄襲)
#美食##酒##白酒#
張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