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錢學森
2008年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在10位獲得這一榮譽稱號的人物中,錢學森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評選組委會給錢學森的頒獎詞是這樣的: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錢學森早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這四個頭銜中的任何一個,很多科學家窮其一生都無法獲得。人們給予錢學森的最高評價是:正是由于錢學森的回國效力,讓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長久以來,很多人對錢學森的了解,往往都是源自一句話,“我寧愿槍斃他,也不愿讓他離開美國,他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這句話出自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之口。
錢學森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美國知道錢學森的價值所在,為何在已經扣押他5年的情況下,最終愿意放他回國呢?這里面中國政府尤其是周恩來總理又做了哪些努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
時間要從新中國成立時說起。1949年10月6日,這天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錢學森夫婦和十幾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附近的一座公園里慶祝。
此時的錢學森和蔣英剛結婚兩年,38歲的他早已是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成員、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更是世界級大科學家馮·卡門最重視的弟子,還被授予美國空軍上校軍銜,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在馮·卡門自己的傳記里,他是這樣評價自己的高徒:“錢是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美國的火箭研究作出過重大貢獻,36歲的他已經是一位公認的天才,他的研究工作大大地推動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技術的發展。有鑒于此,我舉薦他為空軍科學顧問團成員。”
那天,錢學森和十幾名留學生都很激動,大家暢想回到祖國建設新中國。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現代科學剛剛起步,錢學森在美國則擁有最好的研究條件和待遇。如果回國,意味著放棄在美國的一切,同時意味著回國后一切要從零開始。
錢學森和馮·卡門(右)、普朗特(馮·卡門的老師)
錢學森曾說:“我姓錢,但我并不愛錢!”錢學森擁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所以他和妻子蔣英商量后決定盡快回國效力。就在此時,美國掀起了麥卡錫主義,反共浪潮在美國國內一浪高過一浪,錢學森被懷疑為美國共產黨。
同時,美國軍方突然吊銷了錢學森參加機密技術研究工作的通行證。這讓錢學森非常生氣,對美國當局不止一次地說:“我寧愿回中國老家種蘋果去,也不愿在受人懷疑的情況下繼續留居美國!”不公正的對待,加上渴望回到祖國效力,堅定了錢學森回國的想法。
1950年夏,忍無可忍的錢學森將行李和約800公斤的書籍、筆記等,委托搬家公司裝上將開往香港的美國“威爾遜總統號”郵輪。此時朝鮮戰爭已經爆發,中國即將參戰,美國更是把軍艦開到臺灣海峽,中美兩國徹底走向敵對。
同時,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開始轉變,逐漸阻止學習理工、醫學、農學等留學生離境。當錢學森透露出要回國的想法后,美國當局立即開始對他進行跟蹤,行李則被美國海關扣留。
錢學森本來沒打算坐這艘郵輪回國,他只是將行李、書籍等交由這條船托運。錢學森真正的回國路線是8月底繞道加拿大,從那里以“探親”為由回國?!靶欣畋豢凼录卑l生后,錢學森預感不詳。9月6日,錢學森被美國司法局指控是“美國共產黨員”,企圖“盜竊機密文件運回中國?!?/p>
錢學森在美國移民局聽證會上
9月7日,錢學森在家中被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非法拘留,隨即送到洛杉磯南邊特米諾島的拘留所里。在這里,錢學森受盡了折磨。錢學森的夫人蔣英生前接受采訪時說:
“(拘留所里)強大的探照燈24小時對準他,不讓他獲得休息,每隔十分鐘就有一個士兵打開笨重的鐵門,伸進頭來看看他有沒有逃跑,大鐵門很重,聲音很響很刺耳?!?/p>
錢學森被關押15天后,在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李·杜布里奇等人的營救下,繳納1.5萬美元被保釋。回到家后,蔣英發現錢學森在15天內體重降了30斤,還失聲了。經過一段時間休養,錢學森失聲得以康復,可他不能繼續從事之前的研究,每月還必須向洛杉磯移民局匯報行蹤,否則警察將上門盤問。
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消息很快傳回國內,周恩來非常重視這件事,指示外交部發出嚴正聲明,要求美國當局立即還錢學森自由,譴責美國政府違背錢學森本人意愿情況下強行監禁他,國內科學家們也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很遺憾,由于朝鮮戰爭中美處于交戰狀態,錢學森始終無法回國。
很快一個契機出現了,為了解決朝鮮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1954年4月至7月,中、蘇、美、英、法以及相關國家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中國方面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率領龐大代表團參會。
周恩來在日內瓦
美國在扣押中國留學生同時,我國也拘禁了不少美國人,他們有朝鮮戰爭的美軍飛行員俘虜、有從事間諜活動美國僑民,以及駕駛戰機侵犯中國領土被拘禁的相關人員。對于這些間諜、俘虜,美國既想盡快要回,又擔心變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定事實,因為當時美國不承認中共領導的人民政府,因此不愿跟中國政府相關人員直接談判。
周恩來在日內瓦期間,準確把握住美國談判代表的心態。就在此時,美國秘密委托英國駐華大使杜威廉,由他拜訪周恩來,傳達美方希望中國釋放美軍俘虜,遣返在中國的美國公民。周恩來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最大程度爭取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回國。
周恩來讓外交部辦公廳主任、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代表中方,直接與美國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談判。從6月5日到21日,中美雙方進行了4次會談。6月5日,第一次會談在美方提議的國聯大廈一個房間里。這一次與其說是會談不如說是會客,因為房間里只有沙發,雙方握手后交談了半個小時,氣氛相對輕松,但沒有涉及實質問題。
第二次會談是中方選擇的地點,還是在國聯大廈。這次會談比較嚴肅,雙方在一張長桌前坐下。約翰遜先是向中方提交了一份被中國拘押的美方人員名單,希望中國政府給予這些人員早日回國的機會。我方則提出美國應該立即釋放無端被扣押的中國留學生,允許他們回國。
錢學森
王炳南看了名單后,表示只要雙方如果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第三次會談時,王炳南先是回復了美方在第二次會議中的請求,他說:“我們同意因在中國犯罪而被扣押的美國僑民和軍方人員跟他們的親屬們通信。但是,中國必須對他們進行審判,然后中國政府根據他們的表現可以考慮減刑或提前釋放。”
王炳南隨即話鋒一轉:“中國現在有5000多名留學生在美國學習工作,有不少留學生要求回國,但遭到美方當局百般刁難。一些留學生向你們政府申請回國,你們非常非但不允許他們回國,甚至還威脅他們要是違反這一命令,就把他們送進監獄,這是毫無道理的?!?/p>
不過,王炳南也接到周恩來指示,為了能讓錢學森等人盡快回國,中方先給出誠意,決定在合適時機釋放一部分美國飛行員。美方表示歡迎,可是接下來始終不愿意就是否釋放留學生回國做出讓步。
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中美雙方都有繼續談判的想法,于是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跟約翰遜商定,從7月22日開始雙方進行領事級別會談。中國釋放誠意,正式決定釋放4名美國飛行員。
錢學森寫在香煙紙上的求助信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人依舊胡攪蠻纏,在接下來十多次的交談中,美國表示可以讓其他中國留學生回國。約翰遜還詭辯道:“錢學森沒有回國的想法,除非中國拿出錢學森本人要求回國的真實理由,否則美國政府不會釋放錢學森回國。”
眼看雙方分歧很大,1955年8月1日,中美領事級別會談升級為大使級別會談。就在周恩來為錢學森遲遲不能回國焦慮時,一封關鍵的信件瞬間扭轉局面,迫使美方不得不做出釋放錢學森的承諾。這封信的署名竟然是“錢學森”,信中他請求祖國幫助他盡快回國。
這封信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1955年6月,錢學森意外從一份材料中看到中國五一勞動節天安門廣場上的慶祝照片。照片中,錢學森一眼就認出了陳叔通。陳叔通跟錢學森家是世交,錢學森喊他太老師,他當時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錢學森決定寫信給陳叔通,告知自己歸國困難,請求他給予幫助。這封信全文如下:
叔通太老師先生:自1947年9月拜別后未通信,然自報章期刊上見到老先生為人民服務及努力的精神,使我們感動佩服!學森數年前認識錯誤,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然而世界情勢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問題等待解決,學森等人的處境是不能用來訴苦的。學森這幾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圍內努力思考學問,以備他日歸國之用。
但是現在報紙上說中美交換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說謊,謂中國學生愿意回國者皆已放回,我們不免焦急。我政府千萬不可信他們的話,除去學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歸不得者。從學森所知者,即有郭永懷一家,其他尚不知道確實姓名。這些人不回來,美國人是不能釋放的。當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說謊是騙不了的。然而我們在長期等待釋放,心急如火,唯恐錯過機會,請老先生原諒,請政府原諒!附上《紐約時報》舊聞一節,為學森五年來在美之處境。
在無限期望中祝您康健錢學森謹上1955年6月15日
錢學森全家在歸國郵輪上
這封信能寄出可不容易,可用“天佑中華”一詞來形容。當時錢學森的來往信件受到嚴格審查,如何才能寄出去呢?錢學森當時并不知道陳叔通的通訊地址,寄回國更不可能,如果被美國當局發現就更加麻煩了。
錢學森和蔣英商議,決定將這封信夾在寄給遠在比利時的蔣英妹妹蔣華信中,由她轉寄給上海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為了這封信能寄出去,錢學森精心設計,他先寫出草稿,然后蔣英模仿兒童筆跡,還用左手抄寫一遍,信寫在一張香煙紙張上。
到了投遞信件時,錢學森和蔣英去了一家比較遠的商場。錢學森讓蔣英進入商場購物,自己在外面,這樣盯梢的美國特工們會放松警惕,蔣英則趁機將信件投入郵筒里。蔣華很快收到信件,立即轉寄給上海的錢均夫。
錢均夫多年沒有見到兒子,深知這件事非同小可,立即將信件送到外交部,陳叔通很快收到這封信。陳叔通打開一看,立即將情況匯報給周恩來。在周恩來的周密安排下,這封信很快送到正在日內瓦跟美方談判的王炳南手中。
錢學森全家和父親在一起
1955年8月1日,中國方面以再次釋放11名美國飛行員為籌碼,加上亮出錢學森來信要求中國政府協助回國這一鐵證。在事實面前,約翰遜,美國方面最終同意不再阻攔錢學森等人回國。8月4日,錢學森收到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美國當局允許錢學森回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周恩來提出的11名美國飛行員俘虜這個難以拒絕的籌碼,因為當時培養一名飛行員代價驚人,何況這些飛行員作戰經驗豐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美國當局認為錢學森擁有的知識已經“過時了”,即便中國政府掌握了,意義也不大了。
事實證明,美國政府還是小看了錢學森。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全家滯留美國5年后終于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踏上了回國的旅途。錢學森登船前,收到一封由他父親錢均夫名義發來的電報。電報內容很簡單:沿途切勿下岸。
當時“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從洛杉磯起航到香港,途徑日本、菲律賓等地。沿途??繒r,乘客是可以下船散散心的,但錢學森一家始終沒有。錢學森后來回憶說:“當時還有其他同學跟我一同回國,他們有時候會上岸看看,我一想我不能夠去,我一去離開這個船就是離開美國的領土,美國人對我不負責了,也許他們想辦法把我整死,所以我不下船,怎么難受也憋著,在船上待著。”
外交部以錢均夫名義發給錢學森的電報
10月8日上午,錢學森一家抵達香港,很快從深圳入境。這里有一個插曲,當時錢學森要入境的地點在深圳羅湖橋。羅湖橋是一座鐵路橋,連接香港和深圳,長僅32米、寬12米。那個時代,歷經艱辛回國的海外留學生,大多數人抵達香港后都是從深圳羅湖橋這里進入內地。這里也是很多突發情況發生的地方,很多人在這里遭到刺殺。
據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介紹:“母親有一個任務,就是我們在走過羅湖橋這段時,一旦出現啥突發事件,必須第一時間趴倒并用身體擋住父親,這是兩人在船上已經商議好的。”
真是天佑中華,錢學森順利入境,當晚抵達廣州。錢學森回國后,再也沒有去過美國。改革開放后,中美關系得到改善,兩國之間的科學交流和學者互訪頻繁。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很大機構、大學都向錢學森發出邀請,都被錢學森拒絕了。
1985年,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基沃思訪華,他向中方表示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有20年,對美國貢獻很大,美方愿意邀請錢學森訪美,并由美國政府和專業學術機構給他頒獎。基沃思還表示,如果錢學森不去美國,美方甚至可以派美國科學院院長普雷斯來華,授予錢學森“國家勛章”。
錢學森和毛主席坐在一起
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錢學森則明確拒絕了。錢學森表示,“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