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簡稱LS),R=L×S,其中R是風險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
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評價法(簡稱LEC)。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說明該作業活動危險性大、風險大。
三、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1、風險的定義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結合。人們常常將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嚴重程度分別用表明相對差距的數值來表示,然后用兩者的乘積反映風險程度R的大小,即R=LS。
(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人身傷害事故和職業相關病癥發生的可能性主要取決于對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狀態M和人體暴露于危害(危險狀態)的頻繁程度E1;單純財產損失事故和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主要取決于對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狀態M和危害(危險狀態)出現的頻次E2。
(2)控制措施的狀態M
對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這里“特定事故”一詞既包含“類型”的含義,如碰傷、灼傷、軋入、高處墜落、觸電、火災、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義,如死亡、永久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暫時性全部喪失勞動能力、僅需急救、輕微設備損失等)而言,無控制措施時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有減輕后果的應急措施時發生的可能性較小,有預防措施時發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狀態(M)判定準則
分數值 | 控制措施的狀態 |
5 | 無控制措施 |
3 | 有減輕后果的應急措施,如警報系統、個體防護用品 |
1 | 有預防措施,如機器防護裝置等,但須保證有效 |
(3)人體暴露或危險狀態出現的頻繁程度E
人體暴露于危險狀態的頻繁程度越大,發生傷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險狀態出現的頻次越高,發生財產損失的可能性越大。
何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