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拉薩地處西藏中部,北有那曲,南有山南、日喀則,東有林芝、昌都,西有阿里。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北側、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于此。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藏傳佛教圣地。
“扎西德勒”,藏語意思為“吉祥如意”思。遇見藏民,我們會用“扎西德勒”給他們打個招呼以示友好。
如果有人對你說“扎西德勒”,你可以回答“扎西德勒,shu(四聲)”。
到達拉薩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超市,買了一大堆食物和食材,準備好好犒勞下自己。
拉薩的窩點確實不好找,尋到的這條“斷頭路”已經是最好的了,衛生間離著有好幾百米,而且晚上會關門。聽這里的常駐驢友說原來還有幾個窩點,但最近陸續都不讓去了。
算了,不想了,先把火鍋搞起來!
嗯,撕開一包牛油火鍋底料,香氣撲鼻,就是這個味!
鮮、香、麻、辣。
鍋里已經咕嚕咕嚕開始冒泡了,我已顧不得嘴唇上起的泡了。把牛肉片、龍蝦一鍋腦兒倒進鍋里,等待~
先放一張薄薄的面皮在手中,放上兩塊鴨肉、再來點蔥絲、擠上一點甜面醬,再來塊鴨肉,最后卷起來,放進嘴里~嗯,踏實!
“媳婦,好吃嗎?”
嗯,嗯,嗯!
這一頓吃得可真是爽。
收拾妥當后,把西瓜和新認識的朋友們分了分。
一對內蒙古的夫妻已經在此處住了快兩個月,一位重慶的小哥住了三個月,還有獨自自駕的姑娘,開著房車的一家三口.......看來這個窩點應該是拉薩公認最合適的了。每天游玩周邊的景點后,他們還是回到此處,這里成為了在拉薩的家。
一人自駕的姑娘也計劃走新藏線去新疆,但新疆那會兒還未解封。一時半會不知道如何是好。寶媽媽建議她把車留在這邊,先回家,等解封后再過來重啟新藏線的行程。
房車一家人從青海一路自駕過來,下個目的地還沒確定,想在拉薩再呆幾天。
......
他們的故事很多,也很精彩。
來,收收心,繼續聽咱的故事,哈哈。
路燈一直亮著,光打進帳篷里,很是刺眼。只好把遮陽墊蓋到帳篷外,而且很晚還有環衛車往旁邊的巷子過去。
拉薩的第一夜。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天朦朦亮,全年日照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美譽的拉薩,居然在我們到達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
被媳婦喊醒,趕緊爬出帳篷,隨意把睡袋、防潮墊一裹,連同帳篷一起收拾起來放進車尾箱。一陣涼意襲來,趕緊躲進車里,吃個小面包。
雨突然變大了,新來的重慶小兩口趕緊把剛架起的小爐灶,往房車車棚里搬。另外一個鄰居卻很佛系,雨滴重重打在他的桌上、盆子里,而他依然窩在帳篷里。
這一上午,居然沒有一輛車離開,都這么靜靜的在車里等雨停~后來我倆等不住了,得找個地方做點吃的,沒找到更好的窩點,只能找個賓館住下。
“你好,我們在網上訂了房間。”
“好的,請出示下兩位的身份證,健康碼,在這里登記一下。”
前臺是個年輕的漢族小伙子,劉海快要遮住眼睛了。辦好手續把我們領去房間。
“你是漢族吧?”
“是的,我是河南人。”原來小伙的父母在拉薩工作,他來這里打寒假工,計劃賺點零花錢,沒想到疫情影響,愣是從寒假一直呆到了暑假。
“就是這個房間,有什么需要再叫我。”
打開門,就被那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黑白大電視驚住,和媳婦相視一笑。不過澄清一下,液晶電視在這里還是挺普遍的,只是我們住的這個~嗯~價格決定配置吧。就當是憶童年吧。
休息一陣,雨也停了,決定壓個馬路。我們住在布達拉宮后側,步行過去半小時左右。昨天直奔萬達廣場,所以感覺拉薩跟內地城市差不多,當再次走在大街上,媳婦質疑,咱們住的是布達拉宮附近嗎?怎么感覺像個小縣城,都沒有高樓大廈。
是的,這里的樓層都較低,拉薩海拔高,高樓層確實會加重缺氧,另外處于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上,地質活動頻繁。出于宗教信仰,拉薩也有個規定,所有建筑高度不能超過布達拉宮,2009年拉薩也出臺了《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要求控制城市建筑高度,以突出布達拉宮在城市空間輪廓中的標志性地位。
是的,你沒聽錯。我們跟團了。起因是昨天壓馬路時,被眼光敏銳的“星探”發現了,她琢磨了一下,這兩位穿著沖鋒衣,面容姣好者肯定能被說服,并且創收。她滿臉微笑向我走來:“兩位來拉薩旅游的吧,去布達拉宮嗎?跟團只要150呢。”
啊?平時,我們打發“星探”的說辭都是:“已經去過了。”可她打動了我,自己買票要200一個人,跟團還便宜些?媳婦也已經在拽我的衣袖,暗示我:“是個騙子吧?打發她走,我們不跟團。”
但我還想繼續聽一聽,怎么個情況?
大姐先告訴我們她是東北人,可能也是個暗示“俺們那旮答都是東北人......俺們那旮答都是活雷鋒~~”然后解釋了關于價格的質疑,旅游局發放了部分“政府招待票”,他們才能給出這個價格,然后一路把我們引導到他們在布達拉宮附近的門店,證實她不是個騙子。最終,100元定金成交跟團拉薩一日游。
早上八點,在布達拉宮附近集合,隨車導游是個廣州大姐,跟想象中的活潑和導游不一樣,比較深沉,滿臉倦容。
STOP 1 參觀藏式民居 被帶到哲蚌寺下的乃瓊村。家里有上過學,普通話流利的藏民家可以申請接待游客。下車后,我們一車人被交接給卓瑪(藏族女子的稱呼),卓瑪帶我們去她家里參觀。
這個村子比較現代,并不是我們路上見到的各種毛氈房,都是樓房,而且正鋪設水泥路。藏民家里也比較現代,有個小小的院子,但房屋裝飾和內地區別比較大。不允許拍照,我就大概描述一下吧,全實木的吊頂和柜子,桌子,雕花也很精美。家家戶戶的雕花都是自家扎西(藏族男子的稱呼)和阿爸手工雕刻,這些都是他們在寺廟里學習的。卓瑪告訴我們,藏族男子從小會被送到寺廟里學習知識,但女子不能被送去。
“扎西迎娶卓瑪銀飾也是不能少的,身上這根銀腰帶就是結婚時的聘禮之一.......” 最后完美過渡到推薦手工銀飾品。有人買了,有人賣了,雙贏!
對了,插空介紹下我們團員,不到20個人吧,其中有一家子讓人印象最深,首先是以人數取勝,7個人,一個叔叔帶著老婆、女兒、兒媳、還有兩個小孫子,一位80歲的奶奶,還有一位阿姨,通過觀察并沒有琢磨出她的身份。一大家子,從甘肅一路坐火車來到拉薩,這樣一個旅游組合在西藏這個高海拔地區確實比較少見,一家人其樂融融,老奶奶也很有精神。
STOP 2 喝茶 西藏最出名的茶非酥油茶莫屬,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藏民們每天都要飲用。西藏高原本不產茶,據說是文成公主作為嫁妝帶入的。我們被帶到一家茶廠,里面賣著藏區產的各式各樣的茶,主要以高山紅茶、綠茶和墨脫茶為主,價格嘛,可以和工藝品媲美。茶喝好了,有人買了,有人賣了,雙贏!
我猜測一下,下一站該去看個藏醫啥的了。看吧,車子果然開進了一個藥廠,媳婦居然還不相信~
STOP 3 藏藥。以家庭為單位,藏醫給你把個脈。我們沒啥毛病,不到兩分鐘就示意可以出去了。心想著我們這年紀輕輕,正值方剛,哪有啥子疑難雜癥嘛,至于有些團友,最后還是買了。
STOP 4 “怎么有泰國小哥在門口?”
一下蒙了神,這該說“扎西德勒”還是“薩瓦迪卡”?原來是個賣泰國乳膠床墊的地兒,據說是為推動兩地經濟發展,由政府引進的。咱反正不買,試睡一下就走了。
瞧,我的大長腿
眼看已經中午了,行程還未結束。導游安慰我們:“大家稍等一下,有人在買床墊,我們最后一站去吃牛肉,不吃到飽千萬別出來。”吞了下口水,感覺有了盼頭。
STOP 5 牛肉牛肉,我來了 終于終于到了最后一站。
確實隨便吃,不過我期盼著的大快朵頤實現不了,試吃盆里各種口味的牛肉干,牙簽都有點啄不起來。唉~~不過,還是得努力多吃點,再多吃點。
結束上午充實的行程,我們一分錢沒花。回到旅行社,導游給了我們預約劵,還一個人發了200元,說是拿著劵和200元去布達拉宮購票就可以了,導游撤退,自由行動!咦,等等,我們一共交了300塊,現在又給咱發了400塊,現在不進去布達拉宮,豈不是還倒賺100塊?有這好事?又和媳婦核算了幾遍,確實沒算錯。
不過每個身份證一周只能預約一次布達拉宮,咱又必須進去,看來這100塊還是賺不到。
“布達拉”是梵文,原意是“佛教圣地”,布達拉宮屹立在拉薩市區的紅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和寺廟,主樓高115米,13層,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關于布達拉宮的修建,記得歷史課本上說是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但有不少學者從時間節點分析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我們沒有深入了解,引用布達拉宮官網上內容為大家簡單梳理,布達拉宮的前世今生,以及各種謎團,感興趣的人可以深入研究下。
據史書記載:
公元七世紀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為王宮。
公元九世紀,隨著吐蕃王朝的解體,布達拉宮遭冷落。
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決定重建布達拉宮。公元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題的建筑群,將行政辦公地由哲蚌寺移至布達拉宮白宮。從此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和處理行政事務的重要場所。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后,于公元1690年至1694年間擴建紅宮,修建了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紅宮建筑群,基本形成布達拉宮的建筑規模。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又在白宮東側頂層增減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筑。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靈塔殿建于紅宮西側,并與紅宮結成統一整體。至此,從公元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的布達拉宮重建和增擴工程全部完成。
也就是現在能看到的布達拉宮的樣貌布局。
布達拉宮鮮明的紅、白色代表著主體建筑白宮和紅宮兩大部分。東部的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居住地,中部的紅宮是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
上午導游給我們講了一個奇特的知識點,紅墻材料是西藏特有的赭(zhe)紅色白瑪草,白墻是用當地白石灰摻入牛奶、白糖等粉刷的,每年11月左右會有群眾自發進行為期一周的刷墻活動,被當地人稱為“潑甜墻”,如此來讓布達拉宮維持光彩煥發。
布達拉宮宮殿和雪城各景點內部都是禁止拍攝拍照、觸摸文物。沒有解說,在里面你一定是走馬觀花,所以我們是蹭導游聽。
其內部有大量精美壁畫、唐卡,紅宮里共有8座靈塔。塔葬是藏族最高貴、最高待遇、最高規格的一種葬式,又稱靈塔葬。高僧/活佛圓寂后,根據地位供奉于金、銀、銅、木或泥制的靈塔內。其中五世達賴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還有其他珍寶。
在一位導游的指引下,我們也真切看到了一座靈塔里的夜明珠。
據說,布達拉宮在修建之初就耗費了32噸黃金,有種說法是“黃金在布達拉宮里是最不值錢的”。所以走進布達拉宮,你也會切實感受到“金碧輝煌”!
藏族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賺了錢不會存到銀行,也不會為自己添置很多東西,而是捐給寺廟。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原本連為一體,中間有座佛塔,但在20世紀60年代拉薩擴建,拆了佛塔,修建了柏油路,但為了不斷神脈,后來重建三座佛塔,并通過佛鐘相連。
總體來說,除了媳婦的遮陽帽不知道掉落在布達拉宮的哪個區域了,我們這次跟團也還是很愉快的。導游的簡單講解增進我們對這種城市,對藏民的了解,至于“隱形購物點”,也不強買強賣,西藏主要靠的就是旅游業,大家力所能及地為西藏GDP做點貢獻也是很好的。何況,受疫情影響,旅游業受到了極大影響。
7月23日-8月25日,小白從家里出來也已經走了4866km,再加上小白在家里已經開了五千多公里,在拉薩給他把機油換了。準備迎接阿里的路程。
接下來在拉薩幾天,和藏民們一起坐公交車、或步行或騎共享車在大街小巷里晃悠。
要問拉薩喝甜茶的好去處,我萬分懷念光明甜茶館。這是一家很受當地人喜歡的甜茶館。
一走進去,綠色斑駁的木制桌椅拼成幾個長排,坐滿了人。但是要如何點單呢?環顧四周,每個人都是一個玻璃杯裝著奶茶,桌面上還擺著現金。去收銀臺詢問,但是他們不會說漢語,憑借我的藏語天賦(其實是肢體語言),搞定了!
像模像樣地拿了2個玻璃杯,放到自己桌子上,再去點單。藏面、小食、奶茶點單是不同窗口,而且只收現金。
我要了一整壺奶茶 5塊錢,兩碗藏面6塊一份,再來了5塊錢土豆。
回到桌子上,發現杯子里已經有了奶茶?
“有個阿姨提著奶茶壺,看著我空空的兩個杯子,問要不要奶茶,我點了點頭,她就給我倒滿了,然后問我要了兩塊錢。”
原來,阿姨會各處走動,顧客杯里沒茶了,就會加滿,然后從桌子上拿走1塊錢。如果你不打算喝了,就把錢收起來。
這里也有游客來,他們一般喝一杯,打卡拍個照就離開了。我是打算一直在這里喝到天黑,再去看拉薩夜景。結果,喝到中途,發現客人們都在陸續離開,工作人員開始搞衛生了。
我倆一臉懵。一詢問,人家說要打烊了。
看了一眼時間才七點半,不正是開始吃晚飯的點?再看了一眼外面天色晴朗。
媳婦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知道了,這里的八九點才會天黑,他們的營業時間應該是只在白天。現在還沒到吃完晚飯的時候!”
有種說法,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還記得我17年剛好是藏歷新年那一天來到拉薩,很多藏民排隊進大昭寺,我沒有進去。20年帶著媳婦來拉薩,依然沒進去,可能是為了再來拉薩留下一個“借口”吧。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據說建造之初是為了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而與大昭寺相距1公里,幾乎同時開工和竣工的小昭寺為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修建。
不過現在,兩尊等身像進行了調換,在大昭寺的是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8歲等身像供奉在小昭寺內。對調的原因有傳言,但沒有定論。
來拉薩的人有很多種,我們只是其中的旅行者,有的人深愛這里最終停留在此。朝圣者們懷揣著執著的信仰,不遠千里,三步一叩首,歷經艱辛來到這里。沒有這種信仰的我們,是很難理解那種毅力,以及支撐他們的強大力量。不幸在路途中去世的人,牙齒會被同行者一路帶到拉薩,最后鑲嵌在大昭寺的牙齒柱上。
50元人民幣打卡 2017年
轉經筒 2017年
八廓街 2017年
八廓街 2017年
期間,我們也去了納木措(錯)。17年我沒去納木措,因為湖面海拔較高4718m,聽說湖面大部分結冰了,從拉薩拼車過去路程也較遠,就沒去了。
“措/錯”在藏語里是湖泊的意思。在西藏高原遼闊的土地上,雪山與冰川融水匯集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1500個之多,總面積約占中國湖泊的34%。
納木措是藏區第二大湖,和位于日喀則的羊卓雍措,阿里地區的瑪旁雍措被稱為藏區三大圣湖,除了美景,納木措更多被賦予了藏文化的神秘色彩。
虔奉的藏傳佛教者相信轉世輪回,認為每誦經一次就是在積累一些功德,來世的幸福都在今生的累積的功德之中。藏區流傳的“馬年轉山、羊年轉湖、猴年轉森林&34;的傳統,這個湖就是納木措,他們認為此時轉湖誦經一次,勝過平時念經十萬次。
開車過去200多公里,沿著青藏線一路向北。正值國道修路養護,很長一段路只有一條道開放使用,再加上青藏線滔滔不絕大貨車,堵了一小段,得以靜靜欣賞周邊的風光。
念青唐古拉山脈
經過納木措鄉有個岔路,左側通往納木措南岸的扎西半島,右側北上通往納木措北岸的秘境圣象天門,別看秘境現在被各種旅行大V,小V炒得火熱,但還是有很多當地人也不太了解此處,因路途遙遠,去到的人也不多。但查閱很多攻略,也向不少驢友確認過,有差不多30公里的搓衣板路,先不說小白開過去會元氣大傷,也許都不能安全到達。那就先開往左側的扎西半島,看情況再決定吧。
What?眼前的景象似乎不是一個成熟景點的配套設施,車輛都停在泥土地上,而且各種都在施工。
先停車,找廁所解決生理需求吧。
可能因為傍晚了,旅行團已經已經離開,湖邊并沒有太多人。得以靜靜的聽著湖水一浪接一浪拍打岸邊的聲音。
放送一大波美圖~
納木措 迎賓石(夫妻石)
牦牛
瑪尼堆
納木措
納木措
納木措
納木措
我們計劃在湖邊看日落,搭帳篷露營,把睡袋帳篷都收拾好,準備一起帶到湖邊去。
“你們準備去湖邊露營嗎?,風太大了,還是不建議去喲。”從湖邊回停車場的人,都告訴我們風很大。那就先去湖邊看看再決定,實在不行,進扎西半島前有個觀景臺比停車場這邊干凈,可以去那兒。
現實確實湖邊不適合露營。還是回到了觀景臺,凌晨十二點多頂著寒風拍銀河,還有一只疑似藏獒的狗不停出沒。正拍得認真,后方突然出現人,嚇得媳婦一彈。原來是住附近的藏民,提醒我們不要在靠近他氈房的隨地大小便。
下一次藏歷羊年是2027年,有機會可以再來納木措感受一下,一起轉個湖。
旅行TIPS
納木措南岸扎西半島在當雄境內,是核心景區,游客較多。北岸圣象天門在班戈境內,未被完全開發的小眾景區,卻被稱為西藏極美之地,近年很火。兩個地方都游覽的話要分別買納木措景區門票(120元),圣象天門門票(80元)。
!!圣象天門需提前預約,預約地址在拉薩市圣象天門景區服務部(地圖導航藏游壇城)。圣象天門套票330元(門票80元+營地吃住250元)。如果不進當雄境內納木措南岸景區,也可直接到圣象天門,但需在拉薩市圣象天門服務部開好證明。
納木錯環湖共320KM,其中270KM為砂石路。徒步轉湖根據個人體力10-15天不等。自駕從納木措景區大門進入23公里左右到達納木措鄉,左轉西行是往扎西半島,順時針環湖。向北往東前往圣象天門,逆時針環湖,前半段路柏油路,路況好,到東嘎村左轉后就是30公里的搓衣板路。
自駕環湖一定關注車的油量是否足夠,沿途沒有加油站,在當雄縣加油站加滿油再出發。
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