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成都五環,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它雖然 “ 比六環少一環 ” ,但誕生時間比六環還晚;它雖然是一條公路,但更多時候,它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種象征、一個信號。
或許你還沒去過成都五環,但讀懂了五環,大概就能讀懂如今的成都。
五環路,并不是近兩年才誕生的公路。它最早出現在政府文件里,是在2016年12月,成都交投集團發布的《五環路(成環路)擴能提升工程選聘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含方案設計等)編制單位比選公告》。
但五環路擁有 “ 官宣名字 ” 則是在次年5月,成都政府批復市民政局《關于環路命名事宜的請示》:原則同意將 “ 成環路 ” 命名為五環路。
因此,許多成都人對五環路并不陌生,甚至對它約142.8公里的總里程、約349億元的總投資、串聯八大區域/17個產業功能區的基礎信息如數家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五環的誕生,對成都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可以說是成都城市發展的縮影。
首先,它的誕生標志著成都經濟地理正在重塑。
自2017年4月成都提出 “ 東進、南拓、北改、西控、中優 ” 之后,城市一切的產業、城市格局、經濟地理重塑均以這 “ 十字方針 ” 為基本準則。
仔細觀察會發現: “ 中優 ” 區域的規劃范圍,主要以五環路為界形成。也就是說,五環,就是 “ 中優 ” 與其他四區形成經濟聯動、構建成都全新經濟地理的關鍵一環。
最重要的是,它的誕生奠定了成都「超級城市」雛形。
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達2030萬。那一年,從人口指標來看,成都已是 “ 超大城市 ” ,但三個圈層的經濟結構和環形交通組織方式帶來了一系列城市病。于是,2017年成都首次提出:將中心城區范圍擴大, “ 11+2 ” 中心城區誕生。
而五環路全線貫通后,將讓整個“11+2”中心城區成為一個超大城區,從而奠定成都的「超大城市」地位。
為什么這么說?不妨看看五環路的 “ 霸道 ” 之處:首先,它從根本上避免了交通問題這一 “ 最大挑戰 ” ——規劃區標準斷面按 “ 主6輔4 ” 布設,更與眾多放射線道路進行轉換。同時,它地處四、六環之間,將自然地承載聚集人口、激活經濟的重大責任。
△ “主6輔4”道路
去年11月, “ 成都五環正式動工 ” 的消息傳遍成都,喜大普奔。而UP君的關注點卻不在 “ 五環到底多牛 ” ,而是:舉行成都五環路建設工程啟動儀式的地點,不是風頭正勁的天府新區南五環,而是青白江。
△去年11月2日,五環路工程建設啟動儀式
在五環路與成綿復線高速互通青白江連接段舉行
那么,問題來了 ——
近年來,青白江成為頻頻登上央視、人民日報的 “ 寵兒 ” 。
去年2月15、16日,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等欄目分別對中歐班列(成都)運行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進行報道;
△截自《新聞聯播》
去年9月在央視開播的大熱電視劇《創業年代》,取景地便是青白江,川化廠、彌牟鎮、怡湖園、鐵路港等紛紛上鏡;
△《創業年代》鏡頭中出現的川化廠
今年1月17日,《新聞聯播》聚焦青白江,點贊中歐班列(成都);3月6日,青白江登上人民日報的整個版面。
△ 來源:3月6日《人民日報》
青白江為何如此受官媒關注?
事實上,這是因為這座曾經的工業小城在短短十余年時間便完成了向“國際化青白江”轉型的亮眼成績。
01
「 國際化產業 」
輻射歐亞大陸,助力“雙循環”
曾經的青白江是工業重鎮,2006年,它迎來了史上最重大的轉折:痛定思痛,走「生態立區」的路子,攀成鋼、川化的產業轉型升級一馬當先。
2010年,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之一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正式投運,青白江成為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載體。
此后,“ 成都青白江 ” 到 “ 國際青白江 ” 的跨越,一步一個腳印——2013年4月26日蓉歐快鐵(后統一為中歐班列)首發,從此成都與歐洲的陸路大通道被打通,西部地區乃至全球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斷涌向青白江。它,被正式賦予 “ 國際開放通道 ” 的神圣使命。
5個月后,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一帶一路」被提出,成都被定位為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而剛剛開通國際班列的青白江緊緊抓住這一機遇,開啟了鐵軌與經濟同步發展的模式。
后來近8年時間里,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正式掛牌、相關口岸和綜保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平臺紛紛落地,國家級經開區正在申建, “ 金青新 ” (金堂縣、青白江區和新都區)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列即將開通 …… 層層疊加的產業紅利,推動著青白江一步步走向世界。
△來源:@成都青白江
2020年,即使在疫情影響之下,青白江產業發展氣勢不減:保稅物流中心監管貨值位居全國第二。
當前,國家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青白江也提出:要著力打造連接國際國內市場、服務雙循環格局的樞紐節點,積極構建全球供應鏈體系,形成西部對外交往門戶。
此外,3月16日剛出爐的《四川省 “ 十四五 ” 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提出:加快形成全域開放格局,其中,青白江始發的中歐班列(成都)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無疑,青白江將成為連接國內、國際城市的重要樞紐,在今年 “ 雙循環 ” 的時代語境之下,其未來不可限量。
△ 來源:《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當 “ 國際國內市場樞紐節點 ” “ 西部對外交往門戶 ” 等頭銜紛至沓來,一批世界500強、國內優勢企業以及高端制造、星級酒店、大型超市、城市綜合體等項目紛紛落戶青白江,臨港產業加速形成,未來經濟規模難以估量。
02
「 國際化城市 」
宜居宜業宜游的“公園城市”
隨著產業走向國際,青白江國際化城市建設也快速響應,「交通」建設一馬當先。
除了現有的直達地鐵3號線的公交之外,途經青白江的市域鐵路S1、S12線也已被列入近期實施項目名單。此外,目前已經開工的27號線,未來將新增27號線支線(遠期規劃),支撐大港區一體化聯系。
△ 來源:問政四川
高效的交通,一方面將拉近青白江與傳統主城的距離,更將與整個成都平原經濟區形成良好的產業互動。
當然,產業發展所貢獻的經濟,也在 “ 反哺 ” 著城市。如今的青白江,儼然一座「公園城市」。
于城市級生態,約213畝怡湖公園、總規劃面積15000畝的鳳凰湖國際生態濕地旅游度假區已經成為周邊居民的 “ 周末最佳出游地 ” ,也是成都人的 “ 賞花新據點 ” ,目前正舉辦的成都·青白江第十一屆櫻花旅游文化節,已經吸引了大量游客。
△ 鳳凰湖國際生態濕地旅游度假區
(來源:青白江政府官網)
于城市級消費,高新區有鐵像寺·水街,青白江有位于鳳凰新城的鳳凰里·水街;全城第十座萬達廣場選址青白江;更不用提青白江亞蓉歐國家(商品)館等國際消費地,讓南門小伙伴無比艷羨。
△鳳凰里·水街(來源:@成都青白江)
從接軌國際的產業格局到宜居宜業宜游的「公園城市」面貌,「成都五環第一站」,青白江實至名歸 ——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成都進軍「世界一線城市」、打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公園城市」的決心。
過去幾年時間里,恒大、萬科、佳兆業、花樣年、碧桂園等品牌房企仿佛商量好了似的,紛紛進軍青白江。
如今,實力央企「保利」也高調宣布:首入青白江。而青白江,或將因保利的加入而迎來又一次騰飛。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保利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20年,保利已經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191位。
在成都,保利作為央企的前瞻目光展露無遺 —— 無論是大豐、環城生態帶(曾經的“198”片區)還是錦江畔,保利總是在區域騰飛之前便進駐。一方面,區域的發展成就了保利項目的口碑,另一方面,保利通過城市人居的變革引領了區域的騰飛。
而此次首入青白江,保利作為經驗豐富的城市開拓者,不僅是看中了青白江區域發展的機遇,也將以央企的責任擔當,與青白江國投攜手助力青白江區域升級。
作為保利提檔青白江人居品質的載體,「保利青江和府」誕生于青白江鳳凰新城的核心片區。
精益求精的選址觀,使得保利青江和府在呈現前便已擁有大量的生活資源 —— 于便捷交通,門前便是城市級綠道「鳳凰大道」;于文娛配套,青白江文化體育中心、青白江區博物館以及新晉 “ 網紅 ” 鳳凰里·水街均近在咫尺;于生態資源,鳳凰湖坐落在距離項目約1km的地方;于優質教育與醫療,2所省重點、2所私立名校在周邊2km范圍內聚集,7家醫院布局在周邊3km范圍內 ……
△ 項目區位圖
為不負這“天賜之地”,保利青江和府以約123畝的占地規模、僅約2.5的容積率亮相。不難預見, “ 核心土地 ” “ 百畝大盤 ” 的雙重加持之下,青白江將迎來全新的生活方式。
△ 保利·青江和府效果圖
而保利帶給青白江的驚喜,還不止「百畝大盤」這么簡單 —— 3月20日至3月23日,「鑒保國利器,赴櫻花盛宴」活動將在保利青江和府開啟,屆時,保利將攜「殲-31」「武直-10」「99主戰坦克」「遼寧艦」等 “ 大國重器 ” 敬獻青白江。同時,他們還將為參觀者設置精美禮品。
這周末去青白江賞櫻花,也別忘了去保利青江和府或鳳凰湖生態公園·田園廣場一覽 “ 大國重器 ” 之風采!
///
自 “ 五環路 ” 這一概念首度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近4年時間。這4年,也是成都從 “ 中國成都 ” 走向 “ 國際成都 ” 的4年。
作為「成都五環第一站」,已經走上國際化之路的青白江,無疑是成都目前建設「超級城市」、融入國內、國際 “ 雙循環 ” 的重要支撐。待2023年五環路全線貫通,青白江定當再度 “ 扶搖直上九萬里 ” 。
而首入青白江的保利,也定將以保利青江和府為介,以提升人居品質為徑,助力青白江的城市迭代。青白江,也因此愈發未來可期。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