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下肢深靜脈血栓就是現在常見的一種血管性疾病。
下肢深靜脈血栓如何診斷?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及診斷標準為下肢突發廣泛性粗腫,脹痛,行走時加劇,可伴低熱,后期可出現淺靜脈曲張,肢體浮腫,小腿皮膚色素沉著等。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下肢深靜脈內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創傷或產后長期臥床以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瘀血阻于脈絡,脈絡滯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發為本病。清代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瘀血流注,亦發腫脹,乃血變成水之證?!?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曰:“產后閃挫,瘀血作腫者,瘀血久滯于經絡,忽發則木硬不紅微熱。”明確地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發病特點。
說明它的直接發病原因為跌仆損傷、手術傷害人體,使局部氣滯血瘀,瘀血流注于下肢而發?;虍a后、久病長期臥床,肢體氣機不利,氣滯血瘀于經脈之中,營血回流不暢;或年老、肥胖、瘤巖等致患者氣虛,氣為血衰,氣虛無力推動營血運行,下肢又為血脈之末,故易發生阻塞。下肢為陰,濕濁易于積聚,如體內有郁熱,則發為濕熱。

下肢靜脈血栓怎么治療?
本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為主,西藥早期溶栓、抗凝、擴血管等,中后期療效不佳,而中醫藥則有良效。中醫辨證早期多為濕熱下注,后期以氣虛濕阻為主,而血脈瘀阻則貫穿始終。
下肢靜脈血栓屬中醫“股腫”范疇,乃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脈絡滯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而發。治療當靈活辨證,以活血化瘀,通絡利濕為要,或清熱利濕,或益氣健脾為法,隨證加減。本病中醫藥治療效果較好,本文所治病例均達良效,加之飲食調理,低脂清淡,臥床病人盡早下床活動,或定時活動下肢,可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