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距離地球86.8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著一顆類太陽恒星,它被稱作HD4712B,它的質量和太陽差不多,僅為太陽之類的1.02倍左右,這也讓這顆恒星和太陽一樣,都是一顆黃矮星。
只不過,和太陽不同的是,恒星HD4712B的壽命明顯要比太陽長很多,通過目前的估算,它的年齡大約在70億-100億歲之間,這也意味著,恒星HD4712B即將進入到生命的尾聲,通過對它的研究,或許可以揭曉太陽的未來走向。
HD4712B的伴星被發現
在過去對于恒星HD4712B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并不認為這顆恒星存在著伴星,不過,根據前段時間的一項觀測研究,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恒星HD4712B的周圍,竟然還存在著一顆伴星,只不過,這顆伴星及其昏暗,而且是一顆褐矮星。
那么 ,什么是褐矮星呢?從科學的角度講,褐矮星又被稱作失敗的恒星,它們的質量太小,導致內核無法被點燃,但是卻又超過了行星的質量極限,于是,褐矮星就變成一種處于中間位置的“尷尬”天體,既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
科學家將褐矮星,統稱為“亞星體”,它們的質量一般在木星質量的13-80倍之間,同時,表面也是存在溫度的,但是卻無法點燃內核。
在恒星HD4712B周圍存在的,就是這樣的一顆褐矮星,而且研究者表示,雖然目前只是確認了一顆恒星HD4712B的伴星,不過,很可能在伴星的周圍,還存在著另一顆褐矮星。
根據報道,恒星HD4712B周圍的伴星質量,大約為木星的68倍左右,在一開始,科學家們曾經認為這顆伴星是一顆白矮星,因為在銀河系找那個,50%的恒星系統都是雙星系統,所以,恒星HD4712B也有可能存在著另一顆恒星伴星,并且早于它提前完成了生命的演化。但隨后的研究卻表明,情況并非如此。
那么,既然恒星HD4712B存在著看不見的伴侶,是不是意味著,太陽系也存在著一顆伴星呢?多年來科學家們對于太陽系伴星的研究之謎,會不會通過對恒星HD4712B的研究而揭曉答案?
太陽系也會存在伴星嗎?
有觀點認為,在距離太陽大約1光年之外的地方,可能存在著一顆太陽伴星,地球上的周期性大滅絕,可能就于這顆伴星每隔數千萬年的時間就接近地球一次有關。
通過建模分析,太陽系存在伴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這顆伴星應該是一顆非常小的紅矮星,或者是一顆褐矮星,就好像恒星HD4712B的伴星一樣。
只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雖然科學家們一直都希望找到這顆伴星,但是卻一直沒有結果。上世紀80年代,NASA曾經一度表示自己找到了太陽伴星,但是很快就再次宣布,這是一次觀測錯誤。
那么,假設這顆伴星真的存在,它又來自于哪里呢?我們都知道,太陽系誕生于星云之中,而一般來說,星云都不會只孕育出一顆恒星,如果恒星之間的距離足夠近,那么就會在彼此引力的吸引下,形成雙星或者是多星系統。
所以,如果太陽真的存在伴星,那么,這顆伴星很可能是和太陽一同誕生的,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是,當它途徑太陽系的時候,受到引力的影響而被太陽系俘獲。此外,也有觀點認為,人類之所以找不到太陽系的這顆伴星,也可能是它已經離開太陽系了。
說起來,早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科學家們對于太陽系的研究還遠不如今天詳細的時候,就已經通過牛頓的第一定律,發現太陽系外側的軌道異常,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發現,然而它們的存在,卻都無法解釋軌道異常。
特別是后來伴隨著對于太陽系周圍恒星系統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周圍的恒星普遍都擁有伴星,如果太陽沒有伴星,反而顯得奇怪了,所以,這些似乎都可以證明,太陽也可能存在伴星,只不過,沒有人發現過它。
至于為何一直沒有發現,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太陽系的伴星是一顆褐矮星,所以,現有的光學望遠鏡是無法發現它的,畢竟太陽系外圍是非常黑暗的環境。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當今年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可以如期發射,那么,未來通過它,或許有望看清太陽系外側的情況,一起拭目以待吧!
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