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于此中年之際重讀《來來往往》 無意為任何角色洗白 讓我們像個正真的成年人一樣面對撲面而來的生活。
《來來往往》是女作家池莉寫于1997年的一步前瞻性極強的作品。
小說情節一點兒都不復雜,在離婚率節節攀升的今天,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男主人公康偉業上山下鄉回來以后在肉聯廠上班,經人介紹和部隊高干子弟段莉娜喜結良緣。
改革開放之際,聰明能干的康偉業下海經商成功之后,愛上了一個叫林珠的外企白領,離婚不成,日子還是要繼續的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
康偉業
康偉業,或者康偉業們。在那個年代,時代和環境賦予他們是什么,他們只能說服自己接受什么。
在生活沒有打破平衡的時候,那些我們常見的微小的變化,比如段莉娜的父親幫忙,康偉業入了黨,提了干,從辦公室主任到物資局科長。這些改變都不足以影響他們的生活發生質的改變。
本質上的改變,是從康偉業下海經商成功開始。康偉業知道改變不了段莉娜的陳舊觀念,但他愿意為夫妻精神領域的成長努力,他的策略是:“浸濕然后滲透,潛移然后默化,水滴然后穿石”。“段莉娜是頑石,康偉業就是流水。康偉業以流水的從容,耐性和巨大的兼容性與段莉娜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他從香港美國回來不論多忙,要把買的衣服穿給段莉娜看,給段莉娜買口紅,教她用香水。給她講所見所聞。希望段莉娜能接受新事物共同成長。
康偉業認為:“他們這一代人一直清貧,習慣了清貧,以清貧為榮,是一代沒有廟宇失去了偶像以自己的良心為夜行路燈的苦行僧,是一無所有而以一無所有為驕傲的極其自尊和自信的苦行僧。康偉業希望段莉娜能夠跟得上自己的變化”。
康偉業自憐,悲哀,無奈 、失望,因為他發現他的種種努力改變不了對方。
夫妻一方跳脫了原有生活的舒適區,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和成長,愿意和配偶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希望對方能和他一起成長。
?段莉娜???
段莉娜是根正苗紅的革命軍人的后代,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傳統、固執、善良。
她選擇康偉業為結婚對象,有著她自己的一套邏輯:入黨和工作問題在她們家不是問題。她個子166,很難找出一個比她自己高出十五公分以上,又具備各方面條件的人,康偉業人品好,有知識,很聰明。加上她們家的助力。段莉娜認為一切都會有的 。
她在對方迅速成長的時候,也曾努力地進步:她把家里裝修得跟賓館一樣。但是又堅持不化妝,談判的時候穿不得體的衣服,質疑康偉業的衣品,因為康偉業買了一塊瑞士勞力士金表一條皮帶一雙進口英國的皮鞋花了八萬,段莉娜恐慌不已。
她的恐慌,是所有女人都理解的內心大戲,她的理解是:原來一直以來康偉業在用金錢蒙蔽她腐蝕她擺脫她,而他自己已經走得很遠了。她有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的感覺了。
表面上看,是段莉娜對康偉業奢侈無度表現出來的憤怒。事實是她對康偉業,對未知的生活失去了掌控權的恐懼。物質匱乏的背景下的一代人,本能地排斥物欲,享樂。本能使她覺得突然的暴富不是好事。
她是個從小不缺物質的女人,也是一個對物質沒有追求的人。她沒有覺得一塊勞力士會提高一個人的人格。她鄙視這種行為,但是又無力阻擋,在她眼里,金錢是個萬惡的東西,她也要重新認識它。
二十幾年前的背景下,康偉業一單生意可以賺一百萬。這樣的收入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妻子段莉娜,迎接她的不是丈夫的出軌還能是是什么呢。
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沒有審美能力,對生活沒有質的追求,俗世的實用主義占據了荒蕪的頭腦。如果經濟能力不差,就不要讓自己的審美處在一個惡俗的階段,形而上的美學不耽誤俗世生活。
林珠
林珠生于廣東長于北京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外企工作,年薪不菲。
在林珠眼里:“康偉業顯得是那么地與眾不同,那么地深沉,穩健,那么的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這種款型的男人在世界上最罕見了,一般他們不會輕易愛人,一旦愛了則雷霆萬鈞,生死相許。”
明知對方有家庭,依然飛蛾撲火,敢愛敢恨的戀愛腦。愿意愛,不在乎周圍人的眼光,是個為了愛什么都不在乎的女人。
原著中段莉娜根本沒有見過林珠,林珠也沒有懷孕。池莉塑造的林珠是個敢愛敢恨,拎得清,閃得快的聰明女人。她見康偉業遲遲辦不了離婚,詢問了康偉業的意見,把康偉業送她的價值四十多萬的房子賣了,揣著錢去澳大利亞了。
愛上了不該愛的男人,及時止損再沒有人比林珠做的利索的了。
關于愛情
康偉業給林珠說:我會永遠愛你
他也打算給林珠婚姻。并付諸行動去離婚。從這一點上來說,康偉業渣得還有點底線。他是打算傷一個給一個幸福。
他以為段莉娜要的只是錢,他信心滿滿地說開個價吧 得到的是段莉娜快咬掉了自己的耳朵。雙方單位的老領導輪番勸說,親戚朋友的勸說,穿著軍裝的岳父直接掄他兩個耳光。警察也驚動了。鬧的天翻地覆。段莉娜要保護她女兒的合法權益,捍衛她的婚姻,就是不離。
康偉業認為絕對不能上法庭,那樣會對女兒成長不利。情人和傷害自己女兒他選擇保護自己的女兒。
已婚男康偉業曾經留紙條給自己的情人林珠:寶貝,我會永遠愛你
如果要給這個“永遠”非要一個期限的話,就是直到我不愛你為止,也許,這個時間就是明天。
而那個一直奉行合則聚,不合則散的林珠。更是瀟灑自如地離開。
愛情,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短命的東西,何況發生在不該發生的人身上。
彌補心理
康偉業愛上林珠,看似婚姻出現了問題,事實上,潛意識里,是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康偉業們的通病。
他雖然在婚外感情萌發的初期,本能地自覺地推開,卻又渴望地無形的接近,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世事經歷得不少,愛情經歷得并不多。
林珠,帶給他的是一個他從少年時代就向往的一個嶄新的男女關系。遇見所謂的愛情,所以他面對林珠時會有這句:“康偉業辛酸又高興地想:這就對了。他終于把錯過與失去的東西找回來了。
他愛的不是林珠,他愛林珠就一定會給林珠婚姻。他愛的,忘不掉、放不下的是,他曾經您念不忘的青春的記憶,初戀的美好感覺而已。
任何一段兩性關系,靠得?太近,處得太?久,離得太近了,對方的瑕疵缺點暴露無疑了,婚姻?中?的夫妻?也不例外?。
沒有完美無缺的愛人,在婚姻的長河中,能克制住欲望知道自己責任,再艱難,能攜手走完的人生就是圓滿的人生。
陳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