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李白是浪漫主義派的領軍人物,那么杜甫就是現實主義派的無冕之王。他的詩歌飽含沉郁憂患,將人間情態描寫得細密真切,令人動容。

杜甫的代表作《登高》,向來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前四句勾畫出一幅秋景圖。登上高處,感受大風呼嘯,聆聽空谷猿鳴,全詩便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之中。次句卻平緩而出,水清沙白,飛鳥回旋,讓人感到一種寧靜的凄涼、空曠的惆悵。詩的三四兩句,寫出了落木蕭蕭的凄涼,滾滾江水的壯觀,讓人在悲傷中又生出壯心不已的豪情。于是引出后四句同樣的境界:“萬里悲秋常作客”,是悲涼的進取;“百年多病獨登臺”,是命運的抗爭。悲苦的命運固然是沉重感傷的,但也是豐富、深沉的。這首詩狀物抒情,寫作手法更是令人稱贊,是為登高絕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