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募穴接近于臟腑,無論病邪生于內還是病邪犯于外,都可在相應的募穴上表現出相應的反應,如疼痛、酸脹、過敏等,我們可能通過這些反應來輔助診斷相應的臟腑病證。
《圣惠方》中提到:“天樞隱隱而痛者,大腸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腸癰也。期門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癰也?!?/p>
募穴在臨床中也常用于治療臟腑病,比如胃病取中脘,膽病取日月,大腸病取天樞,膀胱病取天樞等,下面接著和大家分享其它募穴:
1、腎臟募穴——京門(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側腰部,章門后1.8寸,第12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功效: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腰脅痛,腸鳴泄瀉腹脹等;
現代:多用于腎炎,高血壓,帶狀皰疹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腎俞、三陰交:用于腎虛腰痛;
配天樞、中脘、支溝:用于腹痛腹脹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2、脾臟募穴——章門(足厥陰肝經):
定位: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功效:多用于脅痛,黃疸等肝膽病,也用于腹脹、泄瀉、嘔吐等脾胃?。?/p>
現代:可用于肝炎,胃炎,腸炎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足三里、梁門:可用于腹脹;
配內關、陽陵泉:可用于胸脅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3、大腸的募穴——天樞(足陽明胃經):
定位:腹中部,臍旁開2寸;
功效:多用于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也可用于女性的月經不調等;
現代:可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足三里:用于消化不良、腹瀉等;
配足三里、大腸俞:可用于腸麻痹、便秘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4、心包的募穴——膻中(任脈):
定位:胸部,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兩乳連線的中點;
功效:多用于胸悶,胸痛,心悸,心煩,咳嗽,氣喘,乳少等;
現代:可用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心絞痛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定喘、天突:用天哮喘;
配心俞、內關:可用于心絞痛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5、心的募穴——巨闕(任脈):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6寸;
功效:用于心痛,心悸,惡心,嘔吐,腹脹,咳嗽,支氣管炎等;
現代:可用于心絞痛,冠心病,胃炎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靈道、曲澤:可用于心痛,怔忡等;
配心俞:可用于心慌、心悸、失眠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6、胃的募穴——中脘(任脈):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功效:多用于胃痛、胃脹、呃逆、吞酸、泄瀉等;
現代:可用于胃炎,胃痙攣,胃潰瘍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天樞、足三里:用于嘔吐泄瀉;
配足三里:可用于脘腹脹痛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7、三焦的募穴——石門(任脈):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中下2寸;
功效:多用于小便不利,疝氣,經閉,帶下,腹痛等;
現代:可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腸炎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三焦俞:可用天腹脹、腹水等;
配三陰交:可用天崩漏;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8、小腸的募穴——關元(任脈):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
功效:可用于男科疾病,女性月經病以及腹痛、腹瀉等;
現代:可用于男科、婦科病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中極、三陰交:可用于遺尿;
配足三里,然谷:可用于男子不育;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9、膀胱的募穴——中極(任脈):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中下4寸;
功效:多用于痛經、月經病,也可用于盆腔炎,男科病等;
現代:可用于婦科病、男科病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地機、次髎:可用于痛經;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抒本穴3到5分鐘,每天一次。
以上就是臟腑募穴,可以供大家參考,對臟腑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留言區補充!
丁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