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的甲狀腺結節終于好轉了!寫下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與甲狀腺結節奮戰的這段經歷,希望能幫到更多朋友。常規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本人女,32歲。去年9月9號,去本地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醫生在對我進行甲狀腺位置觸摸檢查時。馬上說,有結節了,還不小,估計
我的甲狀腺結節終于好轉了!寫下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與甲狀腺結節奮戰的這段經歷,希望能幫到更多朋友。
常規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
本人女,32歲。去年9月9號,去本地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醫生在對我進行甲狀腺位置觸摸檢查時。馬上說,有結節了,還不小,估計有2CM大了,你去到一樓,說開個甲狀腺B超檢查吧。當天的結果出來:頸部淋巴結:右側甲狀腺厚22mm,左側厚15mm,峽部厚2mm,包膜光滑,實質回聲欠均勻,右側甲狀腺內可見34*21mm的結節,左側甲狀腺內可見14*9mm的結節,呈低回聲,形態規則,邊界清,內均可見液性暗區,CDFI示甲狀腺實質未見異常血流信號。
國慶節就一直就直在電腦查這方面的資料,及本地和大城市看這病歷害的專家。10月8號去醫院掛了個專家號,醫生只看了一下早幾天的B超,讓我吞一下口水,就說的手術了。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我說要不要先給我配點藥,或是做一下別的檢查。醫生說沒有藥物治療,檢查也不必了。不手術只會大,不會小。我不想手術。要在網上查了本地醫生,給我開了ECT影像檢查,功能檢查,穿刺檢查。兩天后結果出來。穿刺檢查:良性病變。功能檢查甲狀腺球蛋白(TG)232↑(參考0.01-56ng/ml)別的正常。ECT影像描述:右側甲狀腺腫大伴下極“涼”結節。
尋醫之路道阻且難,中西醫辯證對比
結果給大夫看,大夫看了我的ECT影像結果,感到有點意外。一看到就說。啊!是良性的啊。,另外看了另外兩張報告單,說問題不大,讓我過3個月再去檢查。給我開了一盒優甲樂,50什么單位的。讓一天半粒。要說給我開個買無碘鹽的證明。我說謝謝,不必了,我在網上買了無碘鹽了。然后我就像得了強迫癥,天天上網搜這方面的資料。咨詢了好幾個專家,大都說考慮我的結節比較大,建議手術。也個別專家建議定期復查。我自己更是糾結,做不做手術,(我想基本上的病友都有和我一樣的糾結吧)不做吧,要怕給耽擱了。畢竟很多病友,術前檢查都好,手術病理確不大好,何況我的要這么大了。做吧,手術本身的風險,及結節容易復發,手術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而且好多病友說,做了手術體質變差了。這我也不大能接受。經過我詳細的辨證查詢,將甲狀腺疾病中西醫對比資料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知道為什么會得甲狀腺結節。很多甲狀腺病都會引起甲狀腺結節。包括內分泌范圍的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外科范圍的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等。拿橋本氏病來說,這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正常情況下,人體的正常組織及器官只會受到免疫功能的保護,不會遭到免疫功能的破壞。但得了橋本氏病,人體內因為免疫功能紊亂,免疫系統自己不認識自己,自己把自己的甲狀腺組織破壞掉了。
以下情況是必須要動手術的:
年齡小于14歲的孩子,或者是男性長單個結節,又有家庭病史的;
單個結節,直徑超過4cm,以前頸部做過X射線的;
甲狀腺腫,同時鄰近頸淋巴結腫大的,也有惡化的危險,最好動手術;
還有,這顆甲狀腺結節長得太大了,大到已經壓迫氣管、讓人呼吸吞咽困難,影響工作生活了。
惡變的可能性,跟結節的數目有關系。一個地方,冒出3到4個,5到6個小的結節(手摸不算數,磁共振檢查做出來的結果),看著恐怖,癌變的可能性倒不大。而直徑5cm以上,單個的結節,就要警惕了!
惡變的可能性,跟結節的增大速度有關系。如果突然之間甲狀腺增大、腫大,一天之內馬上就大了,這個最好醫;反過來,兩個月,三個月,它慢慢增大,速度很快——這個應該當心,沒好東西。
質地變了。以前稍微還有點彈性,摸上去像小皮球或橡皮一樣。現在腫塊變硬了,越來越硬了,這個信號不對,良性的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最好手術。
聲音嘶啞了,吞咽困難了,說明腫瘤固定了。這也是手術治療的范圍。
而防止復發,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所在
很多結節,手術才過半年又長出來了,大家以為是“醫生沒割干凈”,不是的,這不是手術沒割干凈,而是原位復發了。據統計,多發性結節手術后有15%的復發率。因為手術只是一種局部的治療方法,結節也好,腫瘤也好,它生長在身體某一部位,是一個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在內部干擾的影響沒有消除的情況下,光是切除表面的結節,并不能改善身體內部的環境,治標而不治本,一旦有誘因,這個結節還會再長出來的。所以,許多病人只能割了長,長了再割,有的甚至動了三、四次手術還是不見好。
中醫對這個病有深刻認識,并總結出了一些頗具療效的中藥方劑。在古代,癭瘤病是一種常見病,尤其在一些缺碘的地區,古代的癭瘤包括現在的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等甲狀腺腫瘤。醫圣張仲景、華佗等歷代中醫均采用中藥保守治療癭瘤,治愈了無數患者。據《華佗外科》記載,華佗曾以中藥外貼,使很多癭瘤消失。
經過我的一些分析發現,中藥中有一些藥物有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心瀉火、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理氣化痰、消瘤作用。中藥在軟化消除瘤體的同時,還能調節病人的內分泌和體質,達到標本兼治,不再復發的目的。
小的多發性結節,早期靠吃中藥是能夠吃掉的。大的單個結節,瘤體過大過硬或有惡變傾向的,應該及時手術切除。但手術后不妨再采用中藥鞏固治療,防止復發。
那么西藥可不可以吃呢?可以。但在服用甲狀腺素片的同時服用中藥,就能減輕過量、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帶來的毒副作用,并且逐步減量地把西藥減下來,直到不吃了,也能保證療效的穩定,不再復發。
手術副作用大,中西結合模式開啟
實際情況還需要根據醫生診斷辯證治療。一位專家在網站上回復我,讓我吃一點夏枯草,平消膠囊,我就去藥店買了夏枯草和平消膠囊。同時還有位中醫師建議,使用中醫臨床上經常使用的膏穴外敷治療,我同樣去中醫館買了兩個療程。醫館的醫師還給我開了中藥單方,有如下藥方:
1、黃藥子,莪術,冰球子。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適用于淤毒互結型甲狀腺癌。
2、烏蘞莓根,蒲公英,金銀花,甘草。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適用于甲狀腺癌偏熱毒者。
3、山慈姑,腫節風,核桃樹枝,黃藥子。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適用于痰凝血淤型甲狀腺癌。
4、水紅花子鮮品。水煎,每日1劑,分2次跟。同時用鮮品適量,搗爛外覆患處。適用于甲狀腺癌未潰破者。
由此我內服外治雙管齊下,自己平時也嚴格注意忌口,盡量不在外面吃,海里的食物不碰。11.24號要去醫院B超復查,一個結節大1MM,一個小了1MM,算大小,兩個一平均,和上次9月沒變化。但實際是加重了,竟然右側出現鈣化了。結果出來,我真的傷心透了,自己這么注意飲食,結節沒小去,還出現鈣化了。一氣之下,吃藥貼敷也不定時治療了。結果嚴重了,12.31號去做檢查,11月24號到12.31號,37天時間,結節長大不少,右側甲狀腺從34*21mm長到35*18*30mm,左側從14*9mm長到15*10*11mm。這下我慌了神,雖然不同醫院儀器和醫生不同,會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可能差太多吧,畢竟醫院也是三甲的,設備也不可能太差吧。便回家老老實實定時治療了。
雖然B超醫生說問題不大,定其復查就行了,但看著37天多出的9MM。我心實在慌,網上也說長大的比較快,是不好的癥狀。那一陣我是惶惶不可終日,覺得看來是非手術不可了。
幸好老天有眼,我有幸跟一位權威專家搭上了線,他看了我的情況,說情況輕,可以不必手術,保持心態繼續治療即可,結果果真在好轉。2月5號星期二,我去找專家復查,結果相當不錯,一是結節比1.31的小了一點,12.31號到2.5號,36天,大的這個,從35*18*30mm小到35*18*26mm,小的從15*10*11mm變到13*10*11mm。雖然沒小多少,但對前面37天長了9mm的結節來說,沒再瘋長以經是謝天地了,哪怕只比原來小1mm也高興了。專家說我的結節比較輕,定其復查就行了,先不必手術。我說有鈣化嚴重吧,他說這點鈣化問題不大。我說要不要穿刺,他說沒必要。聽了這些,我懸著的心總算下來了,真是很慶幸自己做了明智的選擇。
藥物治療終覺淺,治養結合要躬行
就這樣又堅持治療了一段時間,結節明顯變小了。雖然這是個好消息,但通過這段時間的不斷學習,我了解到想要治愈甲狀腺,調理肝臟是關鍵。現在正好是春季,是疏肝理氣,養肝護肝的大好時機,只要在此時疏通了肝氣,使氣血通暢,就可以更快地帶動藥效消除疾病。最重要的是要調理脾胃,脾胃失調,就會直接影響肝氣。進而影響體內氣血運行,導致不能很好的吸收藥效。因此我的飲食調養清淡可口,忌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養脾。同時用了一些補脾益氣的花茶,氣色調養好了不少,原來虛黃的臉色越來越紅潤。
主任醫師、教授
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老師
山東省中醫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積累,主持和參加臨床科研4項參與著書2部,撰寫、發表論文十余篇在省部級以上雜志發表。
擅長領域:在結節、腫瘤、腎臟病、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胰島素抵抗、冠心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男女不孕不育,惡性腫瘤等方面見解獨到,善用蟲類藥物,用藥精準。中醫四診純熟,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對各種息肉、結節、各種腫瘤的中醫治療、調養(特別是肺非小細胞癌,乳腺癌,結腸癌,肝癌,胃癌的治療、調養),積累了豐富、系統的治療經驗。自擬“益腎降氮湯”能有效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病情的進展;自擬“糖腎復元湯”治療糖尿病腎病在減少尿蛋白、提高血漿白蛋白、延緩腎功能損害方面療效確實。
→:如果您也在結節、息肉、肺癌等方面有相關的疑問,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留下您的問題,孫韜主任的助手會在30分鐘內回復您的問題,讓我們的專業、貼心服務,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