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粗略統計,痛經和不痛經的女士(青春期前和絕經期后除外)比例大概在1:1,每兩位女士中就有一位有痛經的困擾。痛經自白:差不多是個廢仙女了中醫對于婦產科疾病有很多獨特而有效的辦法,常用于痛經的中醫方法包括艾灸、針刺、湯藥、中成藥、膏方、外用藥
有粗略統計,痛經和不痛經的女士(青春期前和絕經期后除外)比例大概在1:1,每兩位女士中就有一位有痛經的困擾。
痛經自白:差不多是個廢仙女了
中醫對于婦產科疾病有很多獨特而有效的辦法,常用于痛經的中醫方法包括艾灸、針刺、湯藥、中成藥、膏方、外用藥等。中成藥雖不作為首選,但因口味不苦,服用方便,也一直是最受歡迎的中醫方法之一。今天黃藥師來介紹下痛經常用的中成藥。
一、肝郁型痛經
以前有藥師總結痛經有氣血虧虛型,但其實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完全的氣血虧虛很少了,但是由于生活壓力大,肝郁的女性卻越來越多了,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或者經常提前,量多少不定,顏色深紅有血塊,小腹兩側脹痛,經期常頭暈,乳房脹痛,煩躁易怒,愛生悶氣。
方藥:丹梔逍遙散(丹皮、炒山梔、當歸、白芍、柴胡、白術、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加減。
中成藥:調經丸、加味逍遙丸、婦科得生丸、婦科十味片、定坤丹酌情選一種。
1、調經丸
組成:當歸、酒白芍、川芎、熟地黃、艾葉炭、醋香附、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炒白術、吳茱萸、鹽小茴香、醋延胡索、沒藥、益母草、牡丹皮、續斷、酒黃芩、麥冬、阿膠。
疏肝理脾,調節沖任。用于經期腹痛、乳房脹痛、經血量少、紫暗、有血塊等癥狀。
2、加味逍遙丸
組成:牡丹皮、梔子、柴胡、酒炒白芍、當歸、土炒白術、茯苓、薄荷、炙甘草
疏肝健脾、清熱調經。用于經前胸脅、乳房、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癥狀。
二、子宮虛寒型
表現為經期或者經后小腹冷痛,喜按,用暖和的東西敷一下則緩解,月經量少,或經期推遲,顏色較淡,還伴有腰腿酸軟,小便多而長等癥狀。
方藥:溫經湯(吳茱萸、阿膠、牡丹皮、生姜、當歸、川芎、人參、芍藥、桂枝、甘草、半夏、麥冬)加減。
中成藥:艾附暖宮丸、痛經丸酌情選一種。
1、艾附暖宮丸
組成:艾葉炭、醋香附、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酒白芍、地黃、炙黃芪、續斷
理氣補血,暖宮調經。用于子宮虛寒,月經量少、后錯,經期腹痛,腰酸帶下。用于痛經時,適合在經前3~5天開始服藥。
2、痛經丸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醋香附、木香、青皮、山楂炭、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參、茺蔚子、紅花、益母草、五靈脂
溫經活血,調經止痛。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表現為經期錯后、經量少有血塊、經期小腹冷痛、喜暖。
三、氣滯血瘀型
表現為月經前1-2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有乳房脹痛,或者經量少,或者行經不暢,經色深,有血塊,血塊排出后疼痛減輕。
方藥:膈下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枳殼、延胡索、五靈脂、丹皮、烏藥、香附、甘草)加減。
中成藥:調經止痛片、調經丸、元胡止痛片、益母顆粒、婦女痛經丸、婦康寧片、女金丸酌情選一種。
1、調經止痛片
組成:當歸、黨參、川芎、香附、益母草、澤蘭葉、大紅袍。
補氣活血,調經止痛。用于月經后錯,量少,經期腹痛。
2、元胡止痛片
組成:醋延胡索、白芷。
理氣,活血,止痛。常用止痛中成藥,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
黃藥師小貼士
1、有讀者反映黃藥師介紹的中成藥有的沒聽說過,沒有關系,黃藥師不推薦藥,只是給您一個選藥方向上的學習和參考,重點是如何辨證、如何看說明書的思路。
2、部分中成藥服用后可能會出現月經量突然猛增的現象,因此使用前辨證很重要,出現與往常月經情況異常的情況請及時就醫,以便調整方藥(一般會增加補血藥、適當減少活血藥)。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注明來自頭條號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藥物,均已隱去廠家品牌,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用,請在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
有問題歡迎理性討論、留言,祝諸君身體健康,諸事順心。
王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