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清晨7點,很多上班族正忙著起床洗漱、準備出門,而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地面服務部的副總經理牛燕方,已經和她的同事忙完第一撥兒“尖峰時刻”了。每天凌晨4點半到崗、打出第一張機票遞交到旅客手中,清晨7點半左右出港早高峰,牛姐和同事們已經在航站樓里
清晨7點,很多上班族正忙著起床洗漱、準備出門,而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地面服務部的副總經理牛燕方,已經和她的同事忙完第一撥兒“尖峰時刻”了。每天凌晨4點半到崗、打出第一張機票遞交到旅客手中,清晨7點半左右出港早高峰,牛姐和同事們已經在航站樓里忙碌了三個小時,送走了十幾個班次的航班。
春運早來晚走是常態
雖然南苑機場在2012年擴充了航站樓面積,但新啟用的航站樓出港大廳一到春運高峰期還是人滿為患,昨日清晨,記者在南苑機場的出港高峰時看到,14個貼著大紅色“福”字的值機柜臺全部開放,旅客們排著長隊等待托運行李,牛姐不時地在各個柜臺巡查,走來走去一刻不得閑。“我們一線地服人員,都是每天凌晨4點半到崗,4點40分左右出第一張登機牌,到中午12點之后,才有半小時吃飯的時間,大家輪流值守,一直忙到下午4點以后再下班。我呢,從沒準點兒下過班,每天到家都要晚上8點以后了。地服工作費心費腦不說,還是個體力活兒,人工托運柜臺還基本能坐著,每過兩個小時還能休息8分鐘,喝口水、上個廁所,您看這個自助值機邊的姑娘,基本從4點半會一直站到中午,還要不停和旅客說話、解釋、引導,協助旅客打印登機牌等。”
上午8點多的時候,牛姐已經樓上樓下把航站樓的各個地面服務崗位走了一遍,航班運行情況、本場和外場的天氣,值機柜臺和登機口,哪里的事兒都要操心。老人兒童、病傷、孕婦這類特殊旅客是否需要特殊照顧,臨近安全出口座位的發放等安全小細節,旅客異常行為識別、旅客晚到是否引發矛盾……事情一件接一件,千頭萬緒卻又都一條條記在牛姐心里。“我們是低成本航空,您的行李中有必須托運的物品,但是托運行李我們是收費的;目的地城市的天氣不好,所以航班會有些延誤……”沒有柜臺的阻擋,牛姐就站在航站樓里,站在旅客之間,一句又一句地和旅客溝通,和同事們協調。春運期間的早來晚走,已成常態,牛姐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我的愛人、兒子,也都在南苑機場工作,春節值班,24小時住在航站樓,這些我們都是互相理解的。”
硬件條件不好但我有感情
“我上午不怎么去自己的辦公室,就得在航站樓里不停巡視,我和同事們還在航站樓有個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小屋,擠滿了十幾個人、幾個辦公桌幾臺電腦,我們一起在那里協調處理事情,方便快捷就行,辦公室因為挨著空調機,總有‘嗡嗡嗡’聲,我們還苦中作樂開玩笑說是伴隨著飛機轟鳴聲工作。”牛姐說:“南苑機場是硬件條件不好,但我對它有感情了,現在是既期待去大興的新機場,又非常不舍工作了幾十年的南苑機場。”
一說到這是最后一次在南苑機場服務春運的話題,牛姐的眼眶就要濕。打小兒就生長在南苑機場的牛姐,出身于軍人家庭,從幼兒園、小學,到成年、上班,一路是聽著軍用飛機的轟鳴聲走過來。上世紀80年代牛姐就在南苑機場包機辦工作了,風華正茂的她,加入了乘務隊,1985年成立中國聯航,牛姐成了第一批乘務員,后來重組新聯航,2005年牛姐正式成為一線地服人員,在航站樓里當值班經理。
“最開始我們地服就十個人,一個人當幾個人用,值完機去引導,只有一個北京南苑飛無錫的航班。那會兒舊的航站樓到達廳沒有行李轉盤,行李員把行李就扛到水泥行李臺上,但我們會堅持核對每件行李。后來飛機有了20架,新航站樓有了三個行李轉盤,到了如今我們有了49架飛機,從北京南苑飛到了更多的目的地,這個春運有84條航線,甚至有很多獨飛的二、三線城市。”牛姐動情地回憶:“硬件變好了,我們也變了,要變得更有耐心。在聯航第一次坐飛機的人特別多,因為獨飛的很多小城市,那里的人是第一次直飛到北京,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去給這些‘飛行小白’旅客服務。此外,給平均年齡24歲的地服人員們培訓職業素養、進行心理疏導,也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
倒計時牌子已經豎起
最近讓牛姐開心的還有一件事兒,就是幫助一位被很多大航空公司拒絕的特殊旅客回家。這位29歲的旅客是一名“瓷娃娃”病癥的患者,計劃乘機從北京南苑至內蒙古巴彥淖爾,由于無法依靠自己力量行走并且沒有任何同行人員,就詢問中國聯航是否可以幫助其成行。牛姐告訴記者,成骨不全癥又稱脆骨病、瓷娃娃,她也是查詢后才知道的,患者易發生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小伙子長這么大期間,已經骨折過120多次了,可他還是堅持在北京工作,自食其力,春節前要回老家,很多航空公司拒絕他乘機。“但我們協調、調查之后,愿意幫助他。當時我們制定了服務保障方案,梳理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及服務細節,緊急借調一輛客艙專用輪椅用于空中服務,安排了四五個優秀服務人員全程參與地面空中保障。從航班起飛3小時前的聯系、輪椅接送、幫助打好登機牌、安排去貴賓休息室休息,一直到輪椅送上飛機落座……”這位乘客只是買了一張普通經濟艙的機票,沒有任何額外費用,牛姐和同事們細心照顧著他回了家。“小伙子自己也很自強不息,我們以后都不會拒絕他乘機。”
今年9月30日前,大興國際機場就要正式通航了,南苑機場會同時關閉,民航功能轉移到大興國際機場。如今,航站樓前已經豎起倒計時的牌子,作為中國最早的飛機場,建于1910年(清宣統二年)8月的南苑機場其實已經有108歲了,距離南四環只有3公里,后來,成為了軍民合用機場。2018年,南苑機場的旅客年吞吐量就已經超過651萬了。“別人的眼里或許覺得南苑機場很小,很不起眼,但我心里從小就一直覺得很驕傲很自豪,這里就是我的家,我和我的家人們一起在這里,一年又一年地為乘客服務,為春運服務,相信真到了告別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掉眼淚。”牛姐說。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孟環 程功 攝
流程編輯:孫佳星
李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