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美國空軍裝備司令部下屬的空軍全壽命周期管理中心表示,正在準備空中發射快速反應武器AGM-183A導彈的首次助推飛行測試,預計將在30天內進行。目前,測試導彈已在3月初運抵位于美國加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這次測試原計劃在去年12月進行,但一再推遲至今,美國空軍給出了的理由是技術問題和新冠疫情影響。去年12月中旬,也是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AGM-183A導彈進行了第6次飛行測試,由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搭載。
空中發射快速反應武器是美國軍方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項目之一,美國陸海空軍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AGM-183A導彈的前身,源于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研究局的“戰術助推滑翔”計劃。該計劃2014年投入研發,飛行器為火箭助推高超聲速滑翔構型,使用固體助推火箭飛到高空,并達到高超聲速,隨后釋放無動力滑翔器,以超高速度按預設下滑彈道滑翔。這一計劃的中標商是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同價值7.8億美元。
后來,美國空軍決定研發項目走采購流程,在2018年8月重新競標,最終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4.8億美元的合同,用以在空中發射快速反應物器計劃的基礎上,設計高超聲速武器原型機,將型號定為AGM-183A。2019年12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再度拿下9.8億美元的合同,用于關鍵設計的審查、測試和生產。
美軍B-52H掛載的AGM-183A
AGM-183A導彈在2019年6月首次亮相測試,可以每小時5000英里至6000英里(約合8046公里至9656公里)的速度飛行,大約相當于6.5馬赫至8馬赫(1馬赫約合1224公里/小時)。B-52H作為首選發射平臺,一架可攜帶4枚,B-1戰略轟炸機也具備搭載條件。美國空軍計劃采購8枚AGM-183A導彈,用于2021年的實彈飛行測試,計劃在2022年11月底之前形成初步戰斗力,預計到2023年完成兩個批次的低速率量產。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在一次軍方高層會議上稱,這款“超級導彈”速度是現有導彈的17倍。他說,俄羅斯的那些超高音速導彈速度只有5馬赫,而美國這類導彈的速度是俄羅斯的好幾倍。
盡管特朗普大肆吹噓,但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和列裝方面,美國的進度實際上已被俄羅斯甩在身后了。美軍的AGM-183A對標的是俄軍的“匕首”導彈,后者同樣是空射超高音速導彈,相較于美方當前以戰略轟炸機B-52H為AGM-183A的主要發射平臺,俄方的“匕首”導彈既可搭載在圖-22M3等戰略轟炸機上,也可由米格-31戰斗機掛載。為此,美軍考慮將F-15也作為AGM-183A的發射平臺。
俄軍米格-31戰機掛載的“匕首”導彈
美國《大眾機械》報道稱,AGM-183A的長度約6.5米,而“匕首”是7.7米,前者重約2噸,后者則有3.8噸,前者戰斗部只有約22公斤,而后者可攜帶120公斤的戰斗部,二者的差距一目了然。
“匕首”只是俄軍近年來研發的尖端武器之一。早在2018年3月,俄總統普京就在國情咨文中首次披露了7款尖端裝備,除了“匕首”,還包括“先鋒”和“鋯石”兩款高超音速導彈,以及“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和“佩列斯韋特”激光武器。
其中,“匕首”、“先鋒”(陸基)先后于2017年底和2019年底列裝,“鋯石”(海基)導彈或將于2021年列裝。這三款超高音速武器成為俄軍新的殺手锏。
其實,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領域起步很早,但卻“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盡管在常規軍力方面美國擁有絕對優勢,且近年來俄羅斯經濟困境限制了軍費投入,但俄方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將有限的軍費投入到裝備升級換代上,尤其是具有戰略競爭優勢的核力量和尖端武器領域。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提名兩位女性將領分別出任美國運輸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司令。
鑒于此,特朗普時期美軍加快推進超高音速武器研發的同時,也在力推核武庫升級,美軍現役陸基核武器“民兵-3”近年來有過多次試射活動,但其較俄軍最新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已然落后了。
在美俄《中導條約》已經廢止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拜登上臺之前,美俄之間圍繞雙方僅存的軍控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命運,一度展開數輪談判,但隨著特朗普任期將盡,美方的談判熱情也熄滅了。為了維持這一條約,俄方一度表態愿將“先鋒”導彈納入限制范疇,但特朗普政府卻只想限制俄方,而給自己開口子。
好在,拜登上臺后迅速與俄方達成一致,《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2月5日到期前得以續約,給美俄進一步就軍控問題談判留出了時間,同時避免了軍備競賽升級的風險。但在俄方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美方除了追趕以縮小差距,超高音速武器為代表的尖端裝備勢必會成為美俄未來軍控博弈的核心議題之一。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