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因病致窮:一個很無解的事!《我不是藥神》電影里,徐崢主演的主角“程勇”是一個窮到走投無路的印度神油店老板。而他貧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下有需要養育的孩子,上有年老病重的父親。為了賺錢,他走上了走私販賣印度“仿制藥”的道路。我不是藥神而其
因病致窮:一個很無解的事!
《我不是藥神》電影里,徐崢主演的主角“程勇”是一個窮到走投無路的印度神油店老板。而他貧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下有需要養育的孩子,上有年老病重的父親。
為了賺錢,他走上了走私販賣印度“仿制藥”的道路。
我不是藥神
而其他人的貧窮,則是因為他們患了一種需要長期用藥的病——慢粒性白血病。電影里救命的正版藥售價4萬,而被稱為“假藥”的印度仿制藥只賣5000,在印度的出廠價甚至只有500。
可就算是5000,也還有很多人買不起。
買藥!可以延長生命,但也許換來的是傾家蕩產。
“四萬塊一瓶的藥,我吃了好幾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誰家還沒個病人呢?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還想活著,我不想死……”電影中一位患病多年的老奶奶拉著警察的手,讓他不要再查假藥的事,她求的不是免罪,她求的是她的命。
不買藥!連活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中,讓程勇間接走向賣假藥之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他和程勇的初衷是一樣的,為了救命。一個是為了救自己,一個是為了救父親。
呂受益一心只為了活下去,希望能看到孩子叫他爸爸,他是如此努力地活著,但當離開了所謂的“假藥”,他連一年都沒撐住,在不斷的手術和痛苦中,一直努力笑著的他,還是離開了。
這樣的矛盾,在中國的醫療圈里不可抹滅。
除了慢粒白血病的患者,慢性腎病患者也是深受高價藥之苦的人群。
像一些常用的降磷藥(碳酸鑭、司維拉姆),甲旁亢用藥(西那卡塞),單價都在250-500元/盒,單種藥的費用一年都在1萬元以上。還有更貴的免疫抑制劑(嗎替麥考酚酯片(驍悉)、他克莫司膠囊),單價都在500元以上,一年的費用更是接近2萬元。目前,有些藥品還沒有進入地方醫保。不少腎友不得不像電影中的呂受益一樣,一邊嘗試從香港、日本等地找人代購,以期望能減少承重的經濟負擔,一邊努力的活著。
對于進入終末期腎病的患者,一年的透析+用藥費用就高達8-10萬元,對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這都是足以壓垮整家人的高昂費用。
而終末期的腎病患者,除了要考慮吃藥的問題,還不得不面對,中國透析中心的缺失。
目前,國內終末期腎病(尿毒癥)患者接受治療的人數只有50萬,而未來將達到200-300萬,國內現有的透析中心在體量和質量上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全國血透中心數量至少要達到10000家以上)。
生而為人,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天使。窮不是原罪,苦難也不是,失去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才是。
面對“天價藥”我們應該怎么做?
在現實社會中,殺死希望的,遠不止那些上萬元的醫藥費,而是當面對幾千、幾百的手術費、治療費都束手無策的時候。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都沒辦法左右,比如“天價藥”“天價治療費”“醫療體制改革”......
都說窮人病不起,要想避免更多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沒生病的時候,好好愛惜身體,定期體檢,遠離病痛!
即使是隱匿性極高的腎臟病,只要我們定期做尿常規檢查,也能從尿液的異常中發現腎臟損傷,及早治療和干預,避免腎病進一步加重以及尿毒癥的發生,大大減輕治療的經濟負擔。
多一次尿檢,你就離尿毒癥“天價藥”遠一步!
陳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