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李尋的酒吧微信公眾號酒品1:劍南春52°劍南春,52°酒品2:蘆臺春38°酒品3:樸酒60°(三圣小廟釀造的春酒、大酒)春天來了,柳絲吐翠,杏花綻粉,天地間一片生機勃勃,在這賞花踏青的好時節中,不能沒有酒。春天喝什么酒?當然是喝那些叫“
文/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
酒品1:劍南春52°
劍南春,52°
酒品2:蘆臺春38°
酒品3:樸酒60°
(三圣小廟釀造的春酒、大酒)
春天來了,柳絲吐翠,杏花綻粉,天地間一片生機勃勃,在這賞花踏青的好時節中,不能沒有酒。春天喝什么酒?當然是喝那些叫“春”的酒。
當我想起那些叫“春”的酒的時候,翻箱倒柜居然找不出幾瓶,只找出了三種:第一種是劍南春,這是進入到八大名酒中唯一叫“春”的酒;第二種是天津的蘆臺春,一款濃香型的酒;第三種名叫“樸酒”,是著名酒評家三圣小廟先生釀造的春酒(大酒),發酵時間很長,將近六個月。
曾幾何時,中國叫“春”的酒非常之多,古代尤其有,像“劍南春”這個酒名,唐代就已經有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現代白酒里叫“春”的酒也不少,比如甘肅就有隴南春、絲路春;河北廊坊有迎春酒,為麩曲醬香型;吉林有龍泉春,為麩曲濃香酒;貴州有筑春酒和黔春酒,皆為麩曲醬香酒。
元代以前那些發酵酒,為什么酒名里多帶“春”字,我不太清楚,至于蒸餾白酒為什么酒名里多帶“春”字,我覺得三圣小廟先生的解釋很有道理,他釀的酒,最好的就是春酒,所謂春酒,就是立冬入窖,開始發酵,到來年三月下旬、春分時節,蒸餾出酒,發酵時間將近六個月,發酵充分,酒里的酸、酯、醇含量豐富,但這種酒,由于生產工藝長,出酒率低,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生產了。
來比較以上三款酒。
最差的是蘆臺春酒,這瓶酒買于七、八年前,濃香型,度數是38°,現在打開之后,香氣幾乎沒有了,記得我當時買了兩瓶,喝第一瓶時,香氣還有。低度酒不耐保存,長期存放后,酒中酯類揮發盡了,香氣就沒有了;口感也淡,后味稀薄,回味短,且有些發澀。
居中間水平的是劍南春52°,這瓶酒是2018年夏天買的新酒,已經開瓶喝了一點兒,現在打開依然香氣四溢,口感綿甜。劍南春的香氣是川派濃香酒里的復合香氣,大米香氣尤其重。總的來說,該酒口感醇甜,回味悠長,到底系出名門,歷史悠久,是款好酒。
最好的當然是三圣小廟先生釀造的“樸酒”,它的度數高,60°,香氣初聞沒有劍南春52°那么高、那么強,但它的香氣在變化,倒一杯酒放那兒,不同的時間香氣會有不同變化,時而有花香氣,時而有水果香氣,幽幽的;口感上綿甜爽凈、醇厚,和蘆臺春相比,差別非常明顯。
其實,將這三款酒放一起比不太公平,因為它們的酒精度數不一樣,38°的蘆臺春比60°的樸酒之間差了22度,武術中有句話叫“一寸長一寸強”,說的是兵刃里,長槍比短刀更有優勢,更強一些,中國白酒也一樣,38°以上的酒,度數越高,口感越醇厚,回味越悠長。純釀固態發酵的酒,只有酒精度高了,微量成分才會更豐富,酒里的酸類在陳化老熟的過程中,才能更多地轉化為各種酯類,香氣才會更加馥郁芬芳。從這三款酒對比來看,明顯可以感覺60°的樸酒具有絕對的優勢。
中國白酒降度是比較晚近的事情,在第四屆全國評酒會之前,包括第四屆全國評酒會,參評的酒,都是60°到65°的高度酒,中國白酒降度到45度以下,是在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降度據說是為了更衛生,但它確實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風味和口感上的優勢。
在日常飲酒中,我們一般喝53°或52°以下的白酒,偶爾也會品嘗下60°的酒,借此回味一下中國傳統白酒的韻味。
還有一點要講講,春天剛蒸餾出來的酒,其實是可以喝的,一般來說,中國白酒講究越老熟越好,越陳釀越好,但如果真是按照傳統工藝蒸餾出來的酒,春天的新酒挺好喝的,喝起來真有那種春天毛茸茸的清鮮氣息,春酒如果不是春天喝,而是陳放一年的話,就喝不出春酒和秋酒的差別了。
我回憶起了去年春天在茅臺鎮喝酒的場景,有一天我們在國貴酒廠里,看釀酒工人正從大罐里往不銹鋼酒桶里倒酒,新酒從直徑大約十公分的酒管里流到不銹鋼桶里,泛著豆沙綠的顏色,這時候我們才明白,古人為何要說“春酒綠”,有眾多詩人都寫到了“春酒綠”,比如杜甫就寫有“射洪春酒寒仍綠”的詩句,李白也有“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的詩句,等等。我們眼前所見,春酒真的帶著春天那種滿眼看去皆可見的綠色。
孔夫子描繪人生的最高享受時這么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最好的享受是和學生們出去踏青,唱著歌、跳著舞回返,我覺得還應該帶點酒,稍微有點陶醉,那么你就會和春風融為一體,就會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大地融為一體。
來源: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ID:lixundejiuba)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薦 ▼
品酒筆記:大午糧液,一款五糧液告不倒的好酒!
品酒筆記:大午糧液,酒里有東西!
老酒造假方式之一:加洗衣粉
飲酒一忌:不可天天連續飲酒
李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