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記憶從2002年候開始有沒有人坐過六根棍馬車?據說這種車是用6根木頭裝出來的,然后裝4個輪子,架一塊木板,在木板上鋪上地毯,車就造出來了。6根棍馬車曾經是烏魯木齊主要的交通工具,聽說是從解放前一直到80年代都這樣。也聽說,在解放前,烏魯
一、記憶從2002年候開始
有沒有人坐過六根棍馬車?據說這種車是用6根木頭裝出來的,然后裝4個輪子,架一塊木板,在木板上鋪上地毯,車就造出來了。
6根棍馬車曾經是烏魯木齊主要的交通工具,聽說是從解放前一直到80年代都這樣。也聽說,在解放前,烏魯木齊最高的建筑是紅山塔。塔只有10米左右,但因為建在紅山上,全城都能看到。1958年建了昆侖賓館,一共八層樓,一直到80年代末期,都是全城最高樓。
改革開放之后,經濟放開了,車也漸漸多了,公交車出租車走入了大街小巷,6根棍馬車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成為歷史。
但是我還親眼見過。時間大概是2003年,最晚不超過2004年。有一次在奇臺路,就見到了這樣一輛馬車。馬車上可以坐8個人,都要把腿朝外面放,懸空著。一匹馬拉著一輛車,加上駕車的一共9個人,在奇臺路上自東向西緩緩行走。
坐一次一塊錢。事實上很多人并不是為了節省走那幾百米的路,而是為了圖個新鮮,體驗一下當地的馬車。這馬車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不讓上路了。
除了馬車,還經常看到當地人騎馬走在大街上。
這是我在烏魯木齊體驗的最古老的車了;當然也見過驢拉貨車,不過這是無法體驗的,因為貨車上裝的是各飯店收集的潲水,遠遠的就聞到臭氣熏天。當時我們都認為這是用來喂豬,到若干年之后才知道,那其實是用來做地溝油。
我在王家良的一個筒子樓租房住。每天上午就有一個驢拉貨車經過。驢子很溫順,它站住的時候,你去摸摸它的頭,它非常享受,有時候還會舔舔你。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那時候的羊肉特別便宜。一個冬天我買了7、8次羊腿,只可惜當時沒有學會羊肉的當地做法,上好的材料都被浪費了。在那之后,羊肉價格隨風而漲,不到兩三年就漲到每公斤60元,別說我這個外來打工的,就是房東都叫嚷吃不起了。
每戶自建房都自己買煤燒鍋爐取暖,所以那時候烏魯木齊冬天的天空永遠是鍋底色,而雪下了不到幾天,就會變成黑色。者經常熱得地州來的人嘲笑:你們烏魯木齊雪都是黑色的。
不久,烏魯木齊市政府實施了三大工程,即羊肉工程、藍天工程和稅收工程。號召各地州增加養羊數量,用來平息肉價;拆除所有小鍋爐,全部統一市政供暖,供暖實行煤改氣;所有內地來新疆做項目的公司,都要注冊新疆分公司,確保把稅收留在新疆。三大工程之中,效果最好的是藍天工程,烏魯木齊人也經常能看到湛藍的天空了。
二、當時的郊區和農村
跟房東合作生產一種暖氣管上用的小木塊。為了找銷路,和房東一起騎著自行車,走遍了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南湖路跟新醫路交界的地方,公交站名叫煤礦,這一片地方事實上也真的是挖煤的地方,不過煤已經采完了,地下全是空的。地面上也沒有敢修建什么,只有幾間平房,一些河北人、山東人在那里租房賣保溫材料。離大路稍微遠一點的地方,灌木叢生,那是城市中的荒地。記得有一次,有個人問賣保溫材料的老板,怎么沒有看到有廁所?老板指著那些灌木叢說,這些地方全是廁所。
南湖路以東的地方一直到六道灣,好像一直延伸到七道灣的葦湖梁電站,下面都是空的,被政府用鐵欄桿圍起來了,不讓人進去,里面很危險。但我還是悄悄翻進去過。正中間塌陷了一個很大很深的坑,讓人望而生畏。
七道灣除了一些自建房,其他的基本是莊稼地,沒有樓房。反而卡子灣的米東大道上有部分樓房,但更多的地方也是荒地,各種垃圾與雜物堆放在荒地上,流浪狗成群結隊。
那時候也有喀什路。但是載重貨車走的還是蘇州路。蘇州路的中間有綠化帶,看起來非常漂亮。蘇州路南面,一個紅色墻壁的小區正在興建,這是新洲城市花園。北邊,大面積的鋼結構的房子也正在興建,這就是美居物流園。白天,叮叮當當的施工的聲音傳得很遠。
一年之后,大件路改到了喀什路;又幾年之后,改到城北主干道了。
鯉魚山公園基本是一片沒人管理的森林,里面道路縱橫交錯,偶爾能見到三五個人。鯉魚山的西面,現在叫鉆石城的地方,那里是高新區成立之后的核心區域,但那時候只有一些矮矮的自建房,其他地方種著玉米。星星點點的幾間平房,是外地人租用的手工作坊,有做豆腐的,有做拖把的,還有只聽見電動機嗡嗡嗡響,不知道具體在干什么的。
基本上可以說過了兒童公園就是郊區。過了蘇州路就可以算是農村了。蘇州路和喀什路之間其實也有一些樓房的,好像除了鐵路局、科學院,主要就是石油單位。但是更多的更大片的地方,是自建房,在自建房的周圍,經常見到牛羊成群結隊來往,這些牧場景象清晰地定義著這一帶地方的性質。
反而是比喀什路更遠的地方,迎賓路和北京路的交界處,有幾棟5、6層的樓房,這是機械廠的家屬院。在那個時候,機械場好像就已經不存在了。冬天是大片大片的厚厚的積雪,積雪中被人踩出阡陌交錯的黑色的道路。
三、每一段發展都會走一些彎路
就在那一兩年,烏魯木齊高新區正式成立,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再次經過鉆石城這片地方,就已經有了幾座高樓,分別是數碼港、萬財大廈、美克美家,也是幾公里外都能望到。高新區的最北面還在修一棟樓,那就是京華城。樓的底部是商鋪,樓的兩頭是寫字間,其余部分是住宅。據說這里的住宅最低每平方賣2300,而且三年沒有賣完。
同樣的,日月星光花園,紅十月,包括稍后的天安名門,都在鋪天蓋地打廣告,但是銷量并不好。南湖路的宏怡花園,因為開發商急用錢,頂樓全部低價甩賣,每平方900元,一次付清,交完就可以入住。但是銷量都不好。包括京華城,這些小區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花了兩三年時間,最長的花了三五年時間,終于賣完了,然后價格飛漲。上面說到的這些小區基本在售完之后兩年之內漲了一倍。除了天安名門之外,因為這個小區賣3500左右,比其他小區整整高出1000元。
那些年烏魯木齊的房產有三大奇怪現象。第一是全城塔吊林立,好像整個城市都在建房子。第二是買房的人比開發商賺得多,最多三五年房價就可以漲一倍。第三是施工隊拿不到錢,幾十人幾百人聚集在開發商辦公室門口等著要錢是一道特殊的風景。
另外就是,那些有自建房的當地農民,只要有一分錢都要投入到房屋的加高上面,多建房子并不是為了租出去收租金,而是等著政府拆遷,賺建筑價格和拆遷價格之間的差價。建房是這樣,土地利用也是這樣,有人在王家梁和獸醫站之間種出來一片樹林,樹木擠擠挨挨,完全沒有空隙。據說政府征地的時候,苗木補償是按棵算的,所以樹木越多越好。至于樹木能不能生長,那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四、從量變到質變
在房地產開發如雨后春筍遍地生長中,有的房產公司倒閉了,比如國營的宏大公司,900元錢一平方米的宏怡花園,好像并沒有把他們救起來。也有的越來越強壯,比如廣匯公司,傳說烏魯木齊三分之一以上的房地產都是他們開發的。另外也崛起了一些中型的房產公司,比如金坤、康普、恒昌等“四小龍”。
這里還有一個在房地產行業傳說的很廣泛的故事。新疆醫學院欠了清華大學一筆錢,沒有現金償還,就給他們劃了一塊地。清華大學要把地變成現金,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進行開發,這就是健坤公司。開發的龍庭華清園建成之后,正好遇到價格飛漲的2007年,健坤公司一下子掙了幾個億。公司于是豪氣大發,又買了另外的地皮進行開發。
那一段時間的房地產開發雖然很多,但是詬病也更多。除了房屋質量,房屋設計,物業服務水平之外,外觀上也幾乎只有黃色和白色兩種。據說烏魯木齊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帶著高管到昌吉去,讓他們去看人家建的房子。老總現場破口大罵:“人家這才叫房子,你們建的都是什么玩意兒?”
的確那時候的漂亮的房子都在地州上,昌吉、奎屯、伊寧、庫爾勒,很多地方的房子都比烏魯木齊的漂亮。
烏魯木齊的房產有意識地提升檔次,是在2008年。當時有兩個項目,一個是位于西大橋的時代廣場,另外一個是位于鉆石城的大城國際。前一個是烏魯木齊最大的房地產公司開發的,后一個的開發商算是烏魯木齊最小的房地產公司之一。這個公司就叫大成房產,負責人姓唐,他立志要建一座烏魯木齊最高檔的寫字樓,全玻璃外墻,內置生態艙,幾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采購最高檔的。但是2008年年末剛好遇到亞洲金融危機,投入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如果不是政府有關部門出手相助,很有可能就成了爛尾樓。雖然最終也建成了,但是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采購材料是打了一些折扣的。這一棟樓也重新走入了當年的怪圈:銷售的時候最低價格5000多一平方,最高也不過八九千,僅僅一兩年之后,在業主手里就漲到了2萬。
而時代廣場因為開發商資金雄厚,雖然工期一拖再拖,但是在材料上沒有偷工減料,毫無疑問成了當時最高檔的樓房。當然也是高度最高的。在這之前,就在距離時代廣場咫尺之遙的小西門,有一棟爛尾樓,若干個開發商接手都沒有建成,一次次爛尾。最終還是廣匯接手收了尾,建成了當時烏魯木齊的第一高度,137米,命名為中天廣場。時代廣場高度260米,取代中天廣場成了烏魯木齊第一高度。
五、城市被覆蓋了
大成國際是鉆石造型的。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大成國際的影響,但總之在之后的建設中,涌現了一部分非常講究造型的樓房,具有代表性的,比如國際展覽中心和它隔壁的希爾頓酒店,長春路的奧龍廣場,烏昌路旁的新疆大劇院,開發區高鐵站旁邊的幾棟樓更是造型各異,各有千秋。
而這些樓房,可以說是跟內地接軌了,也塑造了烏魯木齊的最高度。至于樓體的絕對高度,現在是300米的寶能城。
烏魯木齊最早的商品房開發是1996年左右的三山小區、京都花園、天?;▓@,從那時候到2008年的十二年,用“野蠻開發”這4個字來形容,不知道是不是恰當。而從2008年到今天的12年,貨真價實地走上了有序開發的道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地區的核心城市,烏魯木齊的房地產開發真正踏上了時代的高度。
而這兩個12年,可以說把整個烏魯木齊換了一遍,舊貌換新顏。到今天,保留的24年的建筑已經屈指可數了,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只有大銀行、人民電影院等幾棟。
我無法展望,再過12年之后烏魯木齊又會是什么樣子。因為我的知識儲備已經不夠了。我只能回憶,衛星路那一片荒草,如今是秦基大廈,我四年前搬家的時候,安裝公司到北京路之間雜草叢生,有一個遛狗的人眼睜睜把狗弄丟了……被覆蓋的記憶中的土地,和今天相比,讓人恍若隔世;也許到了明天,更會讓人目瞪口呆。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