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可以說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開山之作,主要講述了阿龍納斯一行人周游海底世界的故事,讓無數人對神秘廣袤的海域有了更深的向往。其中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外形像雪茄的潛艇,凡爾納將其取名鸚鵡螺號,因為鸚鵡螺本身是一種外殼只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可以說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開山之作,主要講述了阿龍納斯一行人周游海底世界的故事,讓無數人對神秘廣袤的海域有了更深的向往。
其中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外形像雪茄的潛艇,凡爾納將其取名鸚鵡螺號,因為鸚鵡螺本身是一種外殼只有幾毫米但能下潛到百米深海的螺科動物,這一特性和潛艇完全吻合。
而在近日
一艘同樣叫做鸚鵡螺號的勘探船登上了新聞媒體:這艘勘探船在研究太平洋底帕帕哈納姆科凱亞海洋國家紀念碑時,發現了一片十分怪異的地貌:只見海底上有一小塊區域,看起來像是人工鋪成的地板,研究人員在觀看視頻時,把這一塊區域形象的成為“黃磚之路”,仿佛是通向某個未知的神秘世界。
這艘鸚鵡螺號是一艘法國在1984年研制而成的深海勘探船,最深可下潛到海底6000米,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經下潛了1700多次,它是一艘致力于研究世界海洋的勘探船,由非營利性的海洋探索信托基金運營。
它們外出執行勘探任務時,不僅會進行現場直播,讓全世界的海洋愛好者一睹難得的深海場景,還會把拍到的稀有動物上傳至社交平臺,這樣及時又免費的奇觀總能登上熱搜,比如近日他們在帕爾米拉環礁拍攝到一種外形神似UFO的美麗水母。
除了記錄動物外,鸚鵡螺號也能發現許多神奇的海洋地質,比如這次發現的“黃磚之路”。
2022年4月,鸚鵡螺號來到太平洋的帕帕哈納姆科凱亞海洋國家紀念碑,這里位于夏威夷群島的西北部,是一片面積為15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護區。
按照計劃,勘探人員首先在一個名為Lili'uokalani Ridge的區域釋放了遙控潛水器,對這片海底的巖石構造以及海洋生命展開研究,在取得巖石的樣本后,鸚鵡螺號繼續下潛,向努特卡海山的海底前進,當下潛到1029米的深度時,前方出現了一條極似人工鋪設的黃磚路。
看上去它像由大量的磚頭鋪成,磚頭與磚頭之間的縫隙幾近垂直,整體上非常規則。盡管部分有些破損,但仍能看到路基的樣子,如果這片黃磚在陸地,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人工鋪設的一條黃磚小道,并且年代應該十分久遠了。這么一條神秘的黃磚路出現在海底世界,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到消失的海底文明。
海底文明并不是一開始就生活在海洋的人類文明,而是隨著板塊運動或自然災害沉入到水下的文明。
比較有名的有亞特蘭蒂斯、雷姆利亞和姆大陸文明,其中亞特蘭蒂斯更加如雷貫耳,它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沉思錄》中,書中柏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的科技水平相當高,但在公元一萬年前左右,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洪水讓亞特蘭蒂斯深深的沉入了海底。
亞特蘭蒂斯的具體位置也是眾說紛紜,不過總的還是在地中海附近,更多人傾向于大西洋以及南極洲的位置。關于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幾乎貫穿了整個西方文明史,對它的主流猜想主要有兩個:水下生存能力和發達的科技。
在一部相關的影視作品中,就描述了一個來自亞特蘭蒂斯的人。他的外表和人類一致,但內部器官結構卻和人類大不相同,他已經發展出了水下呼吸的鰓,能夠在深海生存,適應深海高壓。
但現實中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深海的壓力很大,骨骼難以承受。比如鮟鱇魚之類的深海魚類都是軟綿綿的,不可能發展出人類一樣的脊椎骨架,另一方面則是對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想象:在上萬年的歷程中,他們已經發展出了能夠進行宇宙航行的文明,在海底深處和南極冰層下隱藏著他們的遺跡。
不過想象歸想象
亞特蘭蒂斯可能只是柏拉圖對一個理想國度的憧憬,設定了一個虛構的國家,寄托了他對國家與制度一種美好的向往,而且這條黃磚路位于太平洋,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位于大西洋,所以怎么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這樣的黃磚路其實的一種海底火山噴發后形成的奇觀,海底的板塊也并不穩定,有時就會從裂縫中噴出巖漿,這些噴出的巖漿和海水遇冷后就會迅速凝固形成火山巖。
這些巖漿流不斷噴出并沉降到海床上,其中會受到重力和粘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最終發生破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至于其中垂直的縫隙可能只是巧合罷了。
所以就連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天然形成的,這些地貌是天然形成的也并不奇怪,雖然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古老遺跡,但每一步都是對地球更加深入的了解。
陳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