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點擊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產品體驗,私信我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佳能,感動常在」對數碼愛好者而言,這是一句再熟悉不過的廣告宣傳語。
點擊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產品體驗,私信我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
「佳能,感動常在」
對數碼愛好者而言,這是一句再熟悉不過的廣告宣傳語。作為數碼相機領域的一大巨頭,佳能伊克薩斯系列卡片相機曾經火遍全球,佳能EOS系統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史,他們的產品以出色的質量和性能深得消費者喜愛,在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都是頗受攝影愛好者歡迎的相機品牌。
然而,即便是佳能這樣的知名相機廠商,依然無法逃過全球相機市場急劇萎縮帶來的負面影響。近日,一則蓋有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公章的公告在網上流傳,公告內文表示因市場急劇萎縮,及新冠病毒長期肆虐,公司面臨空前困難。經公司及各位員工共同努力,依然未能扭轉困局,總部經慎重研究,做出艱難決定,終止公司生產。
據悉,成立于1990年的佳能珠海,是最早進入珠海的日本獨資企業之一,也是曾經日資企業在珠海的龍頭。在巔峰時期,佳能珠海生產的卡片數碼相機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數碼相機銷售量的一半。該廠的關閉,不僅意味著佳能準備把相機生產移出中國大陸,也代表佳能的數碼相機生產將大幅萎縮。
曾經無比輝煌的佳能數碼相機,似乎要在2022年初畫下一個不甚圓滿的句號。
佳能珠海興衰史
現在的讀者可能不記得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在那個智能手機尚未興起的時代,絕大部分手機根本就不支持拍照功能,就連高端塞班手機距離“拍清楚”這一最基本要求都有較大距離。當時的數碼相機就是一種時尚潮流的標志,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數碼相機,其意義遠大于在今天擁有一臺iPhone。
在這種普遍心理和時尚風潮的推動下,當時的佳能相機在國內炙手可熱、供不應求。特別是以時尚為賣點的佳能伊克薩斯IXUS系列,憑借著緊湊而時尚的外形設計,以及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的優勢,在市場上一炮打紅,甚至一度引領了數碼相機的發展潮流。
根據佳能中國在2008年發布的公告顯示,在伊克薩斯IXUS系列和博秀PowerShot系列的幫助下,佳能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小型數碼相機突破億臺銷售的廠商。其中,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正是當時佳能小型數碼相機的主要生產線,是佳能數碼相機能夠源源不斷地輸往全球各地的保證。
然而,如今的佳能珠海早已風光不再。
進入2010年后,中國迎來了智能手機產業的井噴式增長期。在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中興、聯想、酷派、OPPO、vivo、小米、樂視等諸多手機廠商鏖戰正酣,手機影像系統快速迭代,普通用戶的影像需求,一部輕便、低價的手機就可以滿足,小型數碼相機瞬間成為明日黃花。
根據佳能珠海官網發布的《佳能珠海2020年度環境報告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投資總額2.2億美元,實際生產鏡片1229萬片、數碼照相機102.9萬臺、數碼攝像機9.4萬臺,在職員工1317人。不說對比巔峰數據,哪怕對比往年數據,也可以說是全面腰斬。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扭轉局勢,佳能珠海曾試圖向日本總部申請開辟更有技術含量的微單及單反產線,但最終遭到了拒絕。時至今日,佳能單反相機的主要產地依然在日本,佳能珠海最終只承接了部分微單相機鏡頭的業務,但從數據上看,已經難以扭轉局勢。最終,落戶中國三十余年的佳能珠海,也只能落得個黯然離去的結果。
「內憂」與「外患」
除了卡片相機以外,其實單反相機也已經成為了佳能的棄子。去年年底,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佳能CEO御手洗富士夫表示,佳能EOS-1D X Mark III將是其最后一款旗艦數碼單反相機,未來佳能不會再推出數碼單反相機新品,現有產品的生產也會在幾年內停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佳能珠海工廠的關停,是傳統數碼相機時代終結的縮影。
個人認為,傳統數碼相機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境地,本質上是因為「內憂」與「外患」兩部分因素導致的結果。所謂的「內憂」,指的就是微單/無反相機。根據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11月單反相機的出貨量約16萬964臺,無反相機約29萬6637臺,全球無反相機的出貨量已經達到了單反相機的1.8倍。
對比傳統數碼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的優勢主要有兩點。其一,隨著技術的迭代與發展,如今無反相機的性能已經不輸相同定位的單反相機;不僅如此,采用電子取景結構的無反相機,還能夠實現傳統取景結構無法做到的追臉追眼以及超高速連拍等便利功能。
其二,由于電子產品在工業化時代流水線生產,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也降低了消費級微單的售價,因此對消費者而言,無反相機和單反相機之間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價格差異。老百姓買相機也是要講究性價比的,價格適中、性能尚可、重量較輕的微單自然很容易成為主流大眾的選擇。
所謂「外患」,指的就是智能手機。早在2012年,智能手機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佳能中國總裁小澤秀樹就已經在直面著這個問題了。當時,面對記者“小型數碼相機會被智能手機取代嗎?”的提問。小澤秀樹表示,“智能手機通常是用戶身邊沒相機時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在圖片質量、連拍速度、抓拍速度上,沒有哪款手機能夠趕上數碼相機。”
然而,在距離小澤秀樹發言還不到十年的今天,手機的影像實力已經成為手機行業“內卷”的焦點。后置四攝、潛望長焦、超級微距、一億像素,各種前人無法想象的相機配置,就這樣被濃縮在一臺小小的掌上設備里,小米更是在發布會上用1/1.12英寸CMOS對標索尼黑卡相機的1英寸CMOS。
除了硬件配置,「計算拍攝」與「智能優化」更是手機的兩大殺器。如今,智能手機的芯片算力越來越強,算法和AI在圖像處理上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盡管可能存在部分細節丟失,但是一張經過一系列算法優化與調節的照片已經悄悄地超越了許多單反直出的照片。
對于小部分的專業人士而言,拍攝時能涵蓋更多的細節與信息十分重要,這樣才能給予他們更大的后期修圖空間;然而對于大多數沒有攝影基礎的人來說,他們只想按下拍照按鈕罷了,以最方便輕松的姿勢獲得一張「看起來」不錯的相片,遠比信息豐富更重要。
此外,便捷的社交分享方式,也為手機拍照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移動網絡的高速普及,讓我們的社交方式瞬間從簡單的文字記錄發展到圖文并茂的社交分享,交流與分享的欲求在人們身上無限擴張。很多的人拍照目的從留下「記錄」,變成了「分享」,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舉起手機,用手機分享著自己的所見所聞,而這是大部分數碼相機所做不到的。
傳統相機廠商何去何從?
當然,佳能珠海的突然死亡,并不意味著相機這個行業的終結。
至少就目前看來,智能手機拍照功能還是具有相當的局限性的。面向快餐化的影像需求的智能手機,注定無法滿足一些高端的、專業的拍照要求,對于專業攝影愛好者和工作者來說,數碼相機(特別是無反相機)依然是必需的工作用品。只是這個市場已經不大,很難容納下那么多的品牌、品類,而且還要面對智能手機的不斷蠶食鯨吞。
問題來了,在數碼相機市場快速縮水的情況下,佳能、尼康、索尼、柯達、富士、松下等傳統數碼相機廠商究竟該何去何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廠商的出路主要有三條。
首先,就是積極轉型,佳能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例子。在相機市場快速滑落的情況下,2017年,佳能中國在其商務影像方案部的新年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正式啟動B2B新戰略,力求在辦公解決方案、數碼印刷、安防監控和醫療設備等B2B業務領域取得新突破。
經過幾年的發展,佳能的B2B業務——特別是其中的商務辦公產品業務,已經成為了佳能的一項核心業務。根據佳能集團最新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目前佳能集團的影像業務只占據總營業額的18%,而辦公打印業務已經占據了總營業額的55%,網友所說的“佳能實際上是個辦公用品公司”,或許并不是一句笑話。
其次,則是往更高端、更專業的方向發展,要永遠領先智能手機拍照技術很多,具有不可替代性。問題在于,這種專業性市場的容積更加有限,而且索尼在專業性市場上面擁有著巨大的優勢,各種政企重大活動都是由索尼以專業的系統設備和技術團隊保駕護航的,其他廠商很難進入這個領域。
最后,則是專心專意做智能手機的配件企業。舉個例子,現在手機相機用到的主流傳感器幾乎全部都是由索尼、三星生產的,隨著全球移動手機廠商在智能手機拍照上的不斷競爭,索尼、三星兩家廠商用于移動產品的圖像傳感器的銷售也取得了顯著增長。
即便做不了圖像傳感器,各家廠商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推進合作。舉個例子,近些年來,光學巨擘徠卡、蔡司和哈蘇就先后牽手手機公司,通過技術合作與品牌授權等方式進入手機消費市場。只要能夠擺正心態,向智能手機合作廠商方向積極轉型,或許也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迎來不一樣的未來。
----------------------------------
雷科技,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并私信回復“01”,領取技能福利禮包。
陳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