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飛帆飛帆序索尼全新一代微單A7M4自發布到現在一直奇貨可居,海鮮市場上大多漲價兩三千元,能真正通過官方渠道與旗艦店通過抽簽、搶購方式原價拿到的幸運兒少之又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飛帆飛帆
序
索尼全新一代微單A7M4自發布到現在一直奇貨可居,海鮮市場上大多漲價兩三千元,能真正通過官方渠道與旗艦店通過抽簽、搶購方式原價拿到的幸運兒少之又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我終于找到渠道并成功原價買到了A7M4。那A7M4怎么原價預定?是否值得買?如何選存儲卡?有啥配件推薦?我用我的體驗給大家一個答案。
是否值得買?
我在使用1個月后,對A7M4有了許多自己的理解,這些內容并不一定全面,但代表著我一個索尼老玩家的感受。
與旗艦同源的影響處理器
A7M4這一次采用的是與旗艦A1相同的影響處理器,再加上索尼全新3300萬像素的傳感器,帶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畫質非常優秀??吹皆S多測評都提到的一個點就是說到A7M4畫質非常優秀,無論是照片與視頻,都跨入了商業攝影的入門門檻。
我簡單說一點我感觸最深的畫質改變,就是暗光下拍照,我們用欠曝的方式到后期拉亮,他跟A7R3會有明顯的差異就是噪點控制得更好,而且噪點不會是A7R3一樣那種彩噪,更方便我們進行后期。舉例如下。
這是一張幾乎在不可見光下拍攝照片的原始截圖,同樣的鏡頭、參數,使用A7M4與A7R3分別拍照。
在拉到同樣亮度的情況下,左邊A7R3可以看到外圈有明顯的彩色早點,左邊A7M4則看不出來,其實不是沒有,而是7M4沒有彩色噪點,也沒有彩色的色帶,噪點看起來不明顯,后期也更好處理。
多到記不住的自定義按鍵
前后轉盤、屏幕旁的轉盤,加上新增的可鎖定轉盤,A7M4可自定義的轉盤就有4個,再加上可以自定義的C1-C4以及其他按鍵,讓我一個業余愛好者直呼“夠了、夠了”。我用了兩個月,自定義按鍵都沒有使用完,這一點索尼真的是給得很到位,尤其是我原來主力機是A7C,這簡直是從貧困到頂級富豪的轉變。
圖文/視頻雙修黨的福音
A7M4之前,視頻黨上A7S系列,圖片黨上A7R系列,而A7系列在視頻與圖片都降低最少2個段位下的一個入門組合。
而A7M4對比當前最新的A7S3與A7R4,在視頻與畫質上僅僅就只有半個段位的差距,再加上控制按鍵那超越A1的舒適性,簡直是視頻照片雙修黨的利器啊。
屏幕與菜單終于及格了!歡呼吧
A7M3與A7C的屏幕都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失真。
在相機屏幕上過曝了,照片放在電腦上面看,沒有過曝。
在相機上看顏色是這樣,照片放到電腦上看,居然是另一種色溫。
一個相機的屏幕有這種錯誤真的是非常非常低級的,而且還出自于電視大廠索尼,真的讓人匪夷所思。A7M4更換了102萬像素的屏幕,尺寸不變,雖然對比上一代只是增加了12萬像素,但它終于做到不失真了!終于做到所見即所得了!
更換了與A7S3一樣全新的菜單并可以觸控操作,是屏幕的另一個重要改變,好笑的是因為過于熟悉A7C的菜單,剛開始上手A7M4我居然有一點不習慣,好在優秀的菜單邏輯讓人能更快更舒適的上手。
很奇怪,屏幕與菜單邏輯,兩個最基礎的功能,在別的品牌都非常普遍實現的功能,索尼剛做到及格了,我居然感動了。
3300萬是否夠用?
左邊是A7M4的3300萬像素,右邊是我之前A7C(A7M3)的2400萬像素,整體分辨率的提升對比起來還是非常明顯的,那夠用了么?
我用這張圖作為例子,3300萬像素,拍出來的ARW分辨率是7008*4672,而我們平時在網絡上輸出的照片,網站允許上傳的大多都不會超過2000(長邊)的分辨率,這代表什么呢?
著如果裁切的話,2000分辨率所占據的面積是這么多,這還是在網站允許最大分辨率是2000的情況下,實際上大多數網站的圖片都是1200或1400為主。為此,除非是需要進行超大幅面的高精度的廣告打印,否則A7M4的分辨率絕對滿足大部分網絡媒體、婚紗攝影等用戶的需求,完全不需要擔心。
對焦的王: 永遠是索尼
這滿屏的對焦~還有誰說不?
人臉對焦,已經是讓我覺得非常夠用的了,大法沒有管那么多,人眼、狗眼、鳥眼!我估計再往下,蒼蠅眼會出來么?說對焦,索尼永遠是你哥。
性價比水桶機
優秀的畫質優秀的操控,還不到一萬七的價格,結合索尼本身就已經處于無敵級別的對焦能力,再加上10-bit色深與4:2:2色彩采樣,A7M4進一步把水桶機的定義提升了一個檔次,你挑不出A7M4在這個價位上任何的性能短板了。
與A7M3、A7C對比,所有參數都有明顯提升了;
與A7R4對比,它在像素上差了一點點,但又在視頻上強了一點點;
與A7S3對比,視頻弱點但有了最起碼的4K60,而且拍照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大法的精準刀法,總能讓你找到購買他的理由。
每一個用戶都會希望自己手上的產品,是毫無弱點十項全能的,比如索尼A1,但奈何A1的價格實在不符合大部分人,于是A7M4就是降級版的A1,成為了普通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十項全能機型。
我想這也是A7M4許多人寧愿加價也要去買的原因吧?
怎么選存儲卡?
這種笨辦法測試不是決定的精準,但是能很好的看出不同級別卡之間的區別。
那,我們應該怎樣為A7M4選卡?選卡受視頻與拍照兩方面的原因影響,我們先從視頻角度來說。
視頻
說到視頻選卡,我們就要先簡單理解一下A7M4視頻的三種格式,我把三種格式的簡單情況都列在了上圖,其中第一個HS只有4K,后面的S跟S-I有4K與1080兩種分辨率,那算下來,A7M4就一共有5種視頻模式可以切換。
先說三種4K分辨率下的三種編碼,大家可以看到,只有S-I編碼下,才需要用到V90及索尼A卡,其他HS與S編碼下的4K視頻,完全可以使用V60卡就可以滿足了,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打算拍攝S-I格式的4K視頻,那一張V60卡就可以滿足其他兩個編碼模式下4K拍攝的所有需求。想要知道S-I與HS、S兩種編碼的區別,大家去搜索幀內壓縮(S-I)與幀間壓縮(HS、S)的區別就好了,個人認為如果是用來上傳網絡,目前的帶寬下是沒有區別的。
接著到1080分辨率,在這個分辨率下A7M4就只有H264的兩種編碼格式了,同樣還是S-I的體積太大問題,就算在1080分辨率下也需要V90級別的卡才能滿足,同樣的如果不實用S-I格式的話,V60的卡就完全滿足大家的需求啦~
視頻選卡小結:S-I幀內壓縮的方式雖然能帶來最高的畫質,但只要不是過于高級、專業級的商用視頻需求,普通商單、上傳網絡等情況下都沒必要采用XAVC S-I格式拍攝,因此單純視頻這方面,V60的SD卡就可以滿足很多需求,V90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不差錢還是A卡吧。
照片
相機拍照片會先存入緩存,然后緩存再寫入到存儲卡。緩存等于是一個中轉站,卡等于是大倉庫。理論上如果中轉站(緩存)這滿了,相機就會停止工作,等到中轉站全部運送到大倉庫(存儲卡)。
測試方式如下:
連拍選擇高速連拍~文件格式三種都進行嘗試。其中未壓縮一張照片在70MB/張左右,無損壓縮在38MB/張左右,已壓縮在36MB張/左右。
緩存寫滿容量:長按快門,直到連拍變成緩慢寫入的聲音,通過快門聲聽取拍攝的數量,乘以寫入的照片數量,得出總容量。
每秒寫入容量:長按快門到緩存寫滿,松開快門后,屏幕左上方會出現待寫入張數,用這個數量乘以照片容量,除以寫入從開始出到結束的時間,為寫入時間,再以此求出每秒容量。
這種笨辦法測試不是決定的精準,但是能很好的看出不同級別卡之間的區別。
因為我測試的電腦只有USB3.2 gen1,所以索尼A卡廁所沒有達到最高,請留意。
測試分析:
金士頓的V30卡,標稱速度雖然寫90MB/S讀170MB/S,但在三種壓縮模式下寫入速度都比較慢,10張左右的連拍還好,超過這個數就要等待了,但在軟件測試與拷貝環節上,寫入與讀取速度又都還行。我買這張卡的目的就用來做街拍與延時視頻拍攝使用,因為這兩種環境下都沒有連拍需求,??▽S?。
索尼的V60三中壓縮格式下寫入速度超過標稱值,但在軟件測試環境,我這張卡無論是搭配金士頓還是索尼的原裝讀卡器,在crystalDiskMark下都出現了寫入只有80-90MB/S的情況,而且測試10次有5次會磁盤消失,需要重新拔插,換電腦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估計是單張卡的品質問題。
金士頓V90在寫入速度上與軟件測試上,也大大的超過了標稱值,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目前是我的主力卡,要知道這個還是TF紅卡加了個卡套的測試結果,如果是紅卡SD的話性能可能會更好。
而索尼的這張A卡,無敵,貴不是它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通過上圖測試可以得出照片卡小結:
V30的卡,連拍寫入速度較慢,適合不太使用連拍的用戶、延時拍攝專用卡以及對價格敏感的用戶。
V60的卡,連拍、寫入速度都對比V30有很大的提升,但連拍仍會出現卡頓,適合需要連拍對價格不太敏感,單獨作為照片卡使用的用戶。
V90的卡,各方面的速度進一步提升,無損壓縮已經可以實現無限制連拍,適合對卡要求高、連拍多、希望兼顧視頻卡、但又不想買索尼A卡的用戶。
索尼A卡,無敵,所有連拍都沒有限制,寫滿為止,不差錢就上,適合土豪。
推薦什么配件?
永諾 50定
永諾索尼口全畫幅50定焦頭,是我去年下半年入手的一款國產鏡頭,也是我至今為止最常用的掛機頭。永諾的鏡頭也買了好幾個了,永諾有一點我非常喜歡的就是,對網友提出的意見非常的重視,比如終于去掉了紅圈、遮光罩終于卡扣好用了、對焦環加大、造型設計上進步了等等。
再加上鏡頭底部有防塵防滴橡膠環,增加了兩個快捷按鍵在機身上,全金屬機身重量395g,DSM的馬達在拍視頻的時候對焦非常安靜!各方品質多非常不錯,所以在A7C的時候我就一直用來做掛機頭。
比較意外的是,這顆50定居然采用的是Sonnar結構,松納結構通俗的說是蔡司光學鏡頭里的一種結構,這個結構有非常多非常傳神的鏡頭,說一個最近的比如索尼FE55za,就是這個結構的。Sonnar結構的鏡頭特點就是在于銳度很高。
索尼的FE55蔡司定焦優點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核心的缺點就是紫邊太嚴重了,而永諾50定對比這款FE55,除了鏡片組由變成了11片(蔡司8片)外,核心是增加的鏡片組有一個低色散鏡片。因此永諾這款50定對比蔡司55定的色散控制就要好了不少。
在這樣的結構結合九光圈葉片,整體的效果就比較不錯了。
色散控制得如何?我截取上圖紅框位置來看看。
F1.8下僅有輕微的紫邊,收到2.5減少不少,再收一點基本逐漸消失,紫邊控制非常不錯。
在日常的使用下,光圈F1.8下的色散控制也非常好,這是早上11點晴空萬里下的細節放大,紫邊不敢說沒有,但是基本已經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同樣在這種大樹下與天空交合的位置,色散嚴重的鏡頭,在這種畫面下絕對滿是紫邊,而永諾這個50定卻沒有這種情況,可以說永諾是照著55蔡司的缺點做了很有針對性的改善。
焦外圓圈到位了,也不再有國產鏡頭常見的洋蔥圈了。
成像的銳度非常優秀,而且也沒有蔡司55頭那么嚴重的色散。
用來掃街真的是非常配。
許多時候搭配7M4,不是特別高的要求下,我都裁切來當成準微距用...
因為剛搭配A7M4沒多久,出片也不太多,基本都是隨手拍的東西。
斯莫格 兔籠
斯莫格在兔籠以及金屬擴展件領域,是業內的top1,這一點相信沒有人會反對。A7M4這樣的機型如果不能搭配斯莫格兔籠,那就是典型的買了好牛卻舍不得買根好繩子了。斯莫格給A7M4出了三款兔籠,從最基礎的底板,到L型板,再到正正全包圍的兔籠。
喜歡簡便且沒有腳架豎拍需求的用戶可以考慮底板,但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
喜歡簡便,又有腳架豎拍需求的用戶可以考慮L型板,但是要注意板子的短邊位置會影響屏幕一定角度的翻轉。
我選擇的是全框兔籠,為了更全面的擴展性是一個原因,核心還是全框給相機提供了一個保護,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減少磕碰。這款全框兔籠也是采用底部+側邊鎖雙向鎖定設計,且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A1、A7S3及A7M4三款機子的機身的特點,可以通過更換切邊鎖適配三款機型~
兔籠頂部共有兩種款的落空,其中還是1/4的為主,并帶有冷靴接口,此外屏幕可以隨意翻轉不受影響。
頂部的接口都往前移了,確保遮擋熱靴以及頂部操控區域的使用。
底部取出電池需要打開卡扣,圖片上部可以看到有個凹槽,是為了外接供電電線的出口,避免放在平臺上或是上架子啥的會有凸起,設計細節比較到位。
側面同樣是各種接口,乍一看還以為是A7M4的本體,這做工細節真的是非常不錯。
在擴展件上,提手與手柄是最建議大家選購的兩個配件,提手在你外出拍攝、旅行時候會特別的給你安全感,我在家也是一直使用的狀態,真的非常方便。估計是考慮到A7M4機型略大,需要更好的握持感,斯莫格這套A7M4兔籠套件中握把明顯比之前實木款的握把要更長一些,鎖定螺絲也用換成了梅花結構,普通用戶可以手擰鎖定了。
手柄則是看自己使用習慣,更多是拍視頻的時候方便握持使用,如果不習慣單手握持的,買兩個左右手雙握持也是很常見的方案。
耳提手對我目前來說更多的作用是在不拍攝的時間內拿機器更方便,當然以后拍視頻用到的擴展需求也是重點。
提手鎖定雖然只有一個螺絲,但左右兩邊帶有定位針,與兔籠上面兩個小孔是對應的,螺絲擰緊之后不會出現左右旋轉的情況。
斯莫格一貫的細節,產品整體完全沒有毛刺,邊緣都做了圓邊,雖然是金屬的但絕對不會感覺到有尖銳磕碰。噴漆的工藝、厚度也絕對是非常讓人滿意的,不會用著就露白什么的。
每一個斯莫格的配件都考慮到了安裝便利性,都是內置了拆卸工具的,這一點簡直是良心到極點。
包括兔籠底部這個銀色的小扳手,用磁吸牢牢吸住在底部,同時有小六角與一字螺絲刀的功能。
此外兔籠是送貼膜的,這貼膜貼合度真的是沒得說,話說你們看得出我貼膜了么...
斯莫格三腳架
斯莫格這款3760三腳架是我在買A7M4兔籠的時候一并購買的,造型上跟傳統三腳架無異,整體造型上小一圈。
讓我買這個腳架成為我第二個腳架的核心原因,核心原因就是這個液壓云臺。按理說699的腳架再給搭配的液壓云臺能好到那里去...但出于對斯莫格這個品牌的信任,本著不行七天無理由的想法就入了。
結果斯莫格沒有讓我失望!這個液壓小云臺別看著小,用起來真的很舒服,也非常的夠用。
用上這個后,一些簡單的運鏡可以用腳架解決了,轉動能替代基礎的小范圍平移。
上下也能非常穩定的通過云臺實現,平時簡單拍點小視頻,完全就不需要上導軌了!
腳架鎖定用的是旋鈕方式,普通用戶完全夠用。
云臺底部有著斯莫格的傳統:磁吸扳手,用戶在外面很輕松可以把它變成獨腳架。
高度上,四段式腳架,再加上兩段中軸,最高達到了185的高度,實際上能用到這個高度的用戶真的是少之又少。
兩個腳上提供1/4螺紋孔,可以方便大家外接擴充,不過我目前還沒用得上。
中軸上有一個綁帶,腳架本身不是很重,綁繩很方便日常攜帶,平時出去很方便。
云臺底座采用雙頭螺紋設計,1/4跟3/8都能兼容。畢竟現在新的微攝影與微視頻設備都采用小螺口,但傳統的攝影腳架等設備又都是大螺口,這一點斯莫格考慮得非常到位。而且還送了一個手機支架。
斯莫格在照顧新舊兩種媒體需求的差異上,都能帶來不錯的體驗。從我個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來說,基本就讓我把原來的大腳架閑置了,現在需要用到5KG以上設備的機會都不太多了,小巧輕便并且帶有液壓云臺,這些點都不得不讓人很喜歡。
金士頓 存儲卡
對視頻慢動作與連拍需求不大的,有非常需要性價比的,或是用來拍延時視頻的,金士頓這張藍卡是非常好的選擇~256G經常價格在260元可以拿下,算下來1元1G真是超級劃算。
那如果又不想上索尼的A卡,又希望性能可以達到較好的水平,兼顧視頻拍攝、照片連拍以及電腦上的拷貝速度啥的,金士頓紅卡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考慮一卡多用給大疆啥用的,跟我一樣上TF這張紅卡,速度略慢于SD但是性價比很高。
我是怎么原價買的?
A7M4的漲價,大家都看到了,目前A7M4原價購買,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1.京東、淘寶旗艦店搶購;
2.索尼官方APP抽簽;
然而這兩種方式,我都嘗試過了,許多人也都嘗試過了,幸運兒實在太少了。我這里講一下我自己實現原價購買,從預訂到拿到機子合計15天左右的方法。那就是,線下預訂。
打開索尼官方www.sony.com.cn,鼠標放在左上角索尼產品處出現菜單,選擇紅框的門店查找。
選擇體驗型零售店,省份城市區域,選擇數碼影像產品,然后就會出現你所在區域的索尼代理商店面地址,前往這些店面,支付定金預定即可。
所有的索尼代理商,都不允許加價出售產品,A7M4都是可以原價預定的。為了杜絕炒貨的現象,索尼也對代理商作出了各種規定,如果遇到加價預定的情況,歡迎聯系索尼客服進行投訴。當然,同樣也可能出現店內員工與其他人合伙操作下訂然后自己出售的方式,但無論如何,我們預定的話等待一定時間是可以拿到機器的!建議大家預定的時候可以問問,目前預定排隊的人數,盡量多問問幾個店,或許會有驚喜哦。
建議大家在索尼授權專賣店預約的同時,同時也在網上參加搶購,說不定就會獲得雙份驚喜哦!
總結
關于A7M4,我到手也就2個多月,很多體驗還比較初級,等到一定時間后,我再來給大家分享更多的內容。希望我的購買經驗能幫到大家。歡迎大家點個關注,這將對我持續給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非常有幫助!
總結
關于A7M4,我到手也就2個多月,很多體驗還比較初級,等到一定時間后,我再來給大家分享更多的內容。希望我的購買經驗能幫到大家。歡迎大家點個關注,這將對我持續給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非常有幫助!
王陽